APP下载

目标护理措施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价值研究

2020-08-17缪莹慧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20年8期

缪莹慧

【摘 要】目的:探讨目标护理措施对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00例,均为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n=50)采用目标护理措施,分析接诊与分诊时间、用药时间、治疗时间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接诊与分诊时间、用药时间、治疗时间较对照组低,护理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实施目标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目标护理措施;急诊护理质量;急诊分诊

【中图分类号】R44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8-24--01

急诊科所收治的患者多为危急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且人数较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且工作任务繁重,由于患者起病较为突然并且病情严重程度不一致,加之患者家属情绪波动较大,出现微小差错就会引起护患纠纷,投诉率较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护理模式难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对护理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有效方式提高急诊护理质量可有效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1]。本次研究主要采用目标护理措施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急诊科收治的患者100例进行分组,观察组50例患者中28例男性,22例女性;年龄最小18岁,最大75岁,平均年龄(46.52±6.53)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3h~5.8h,平均时间(3.55±0.25)h。对照组50例患者中26例男性,24例女性;年龄最小19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7.55±6.54)岁;发病至急诊时间1.6h~5.9h,平均时间(3.75±0.15)h。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均在研究标准内(P>0.05)。纳入标准:(1)均为神志清楚且能够回答问题;(2)均具有较高的依从性;(3)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心理障碍或者精神障碍者;(2)治疗中途死亡者;(3)听力受损者;(4)自行转诊者;(5)昏迷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

患者进入急诊科之后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病情对其实施基础护理,经救治病情稳定之后将其送至专科病房接受治疗,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加强用药护理。

1.2.2 观察组采用目标护理措施

1.2.2.1 层级管理

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所有护理人员进行层级划分,对管理体系进行完善,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并根据人数进行分组,保证所有护理人员均可落实目标、完成职责,合理排班并采用责任追究制度对患者实施无间断护理,合理搭配工作,最大程度上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进而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1.2.2.2 培训管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根据护士的护龄及层次需求进行调整,对于低年资的护理人员要加强对其电除颤、心电监护、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等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提升其对细节方面的重视,最大程度上满足患者的需求,实施奖惩制度[2]。

1.2.2.3 优化流程

对急诊流程进行优化,坚持一站式服务的原则,设置分诊台,为危重患者开放绿色通道,首先对其实施救治,同时完成对病例的记录。

1.2.2.4 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与患者加强沟通交流,鼓励其积极面对,进而提高其对治疗与护理的配合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向其普及疾病的相关知识,以亲切的态度与其交流,赢取患者的信任,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

1.3 观察指标

分析接诊与分诊时间、用药时间、治疗时间及护理质量。护理质量主要包括服务态度、基础护理、风险评估及应急能力四项,每项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1 时间指标

观察组接诊与分诊时间、用药时间、治疗时间较对照组低,P<0.05。详见表1:

2.2 护理质量

观察组护理质量较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诊患者起病较为突然且病情严重,患者需要承受较大痛苦,存在剧烈的心理应激反应。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不了解急诊医疗,加之急诊环境的影响、护理人员态度及护理纰漏、差错的影响,会出现较多护理不良现象,引起护患纠纷,急诊科发生护患纠纷的概率较高,加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护患纠纷的发生。

目标护理措施主要是将护理结果作为导向,根据影响护理目标的相关因素所制定的护理措施,在达成护理目标的同时可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提升其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以往的被动护理转变为主动护理,给予患者更好的就医体验。通过加强护患沟通可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在短暂的抢救工作中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3]。

综上所述,对急诊科收治的患者实施目标护理措施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缩短治疗时间,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麻晓静.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1):161-162.

陈莲凤.护理风险流程管理在急诊脑出血患者急救中的运用及效果护理质量分析[J].吉林医学,2019,40(02):396-397.

黄明霞.PDCA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05):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