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无私奉献精神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2020-08-16宫琦

西部论丛 2020年5期
关键词:雷锋精神大学生

宫琦

摘 要:当今社会,大学生们普遍存在缺乏奉献精神的问题,而奉献精神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鉴于此,我们迫切需要弘扬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以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培养大学生的奉献精神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四位一体的通力合作。

关键词:雷锋精神;无私奉献;大学生

雷锋精神不仅仅在计划经济时代发挥作用,在当今社会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同样需要弘扬雷锋精神。作为雷锋精神核心之一的奉献精神,对今日的大学生而言十分重要。当今时代的大学生若缺乏奉献精神,将会对他们未来的人生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一、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

雷锋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其核心内涵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无私奉献精神。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主要体现为“傻子”精神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一)雷锋的“傻子”精神

时至今日,雷锋精神仍未褪色。在当今社会的背景下,我们仍要努力学习、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成为衡量我们工作是否尽职的标准。雷锋的“傻子”精神是一种牺牲精神,是一种奉献精神,其实质是多做贡献、少取报酬的精神,同时也是实干精神、不怕吃苦精神、追求崇高理想的奉献精神。

在当今社会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同样需要发扬雷锋的“傻子”精神。市场经济的“傻子”精神的核心体现为诚实守信。企业若有真心诚意为客户着想的“傻子”精神,其可信度会大大增加,不仅利于招揽客户,而且利于自身收获更大的经济效益。

(二)雷锋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

雷锋的一生,只有短暂的二十二年,但他在这二十二年里,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做了许多让人难以忘却的好事。雷锋精神的助人为乐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雷锋愿意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雷锋发自内心的需要;其二,雷锋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和过程后获得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其三,主动助人为乐与助人为乐过程中的愉悦感会使雷锋时刻处于一种去帮助人的准备状态;其四,雷锋不在助人为乐的时候考虑利益,因此对他人的帮助更加纯粹,有道德感;其五,雷锋助人为乐的行为并不是惊天动地的善行义举,而是存在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之间。

雷锋的高尚品格体现在忠于党和人民、舍己为公、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归根结底即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报酬,助人为乐。雷锋热情帮助他人做好事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广泛性、无私性和持久性。

二、大学生奉献精神存在的问题

(一)奉献与索取并存

调查显示,多数大学生认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与索取并存,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奉献,也不是毫无节制的索取。在大学生们的思想观念中,少有无私奉献的概念,大学生们普遍认为在自己进行奉献和付出的时候,应有相应的回报和收获。如果没有相应的报酬,大学生们不会进行无私奉献。在义与利的关系上,学生们倾向于义利兼顾。

(二)过度追求自我,缺乏责任意识

经济高度发达的今日,大学生们有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也不断提高,部分大学生产生攀比心理,购买商品时,不求最好,只求最贵,以丰富的物质包装自己、彰显自己的品位与个性。有些家庭条件相对贫困的学生,不甘落后,也纷纷加入攀比的行列,给家庭造成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大学生们普遍不能认识到父母的辛苦与工作的不易,缺乏家庭责任感。

(三)功利化的奉献

在大学校园里,学校每月都会举办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举办活动的目的是使大学生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以期成为更好的学生。但在部分大学生心里,参加活动仅仅是为了获取相应的分数,以利于自己未来的评奖评优。参加活动并非出于自愿,而是考虑参加该项活动是否于自身有利。

三、大学生奉献精神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社会不正之风的盛行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更加速了市场的繁荣。市场经济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无法避免地帶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高收入阶层的出现,而在这些高收入阶层中,不乏因拆迁、福利彩票、抽奖中奖活动等一夜暴富的人员。对于这些暴富者而言,他们的财富并非经过努力奋斗得来,而是机遇巧合之下,以幸运收获财富,他们的财富来之容易,并不会去珍惜。一夜暴富的人往往陷入高消费的陷阱,奢侈浪费、挥霍无度,由此加剧了消费主义的盛行,人们选择以财产的多少来划定身份的高低,加剧了社会不正之风的盛行。

部分媒体对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也担负很大的责任,媒体本应对社会风气起正面指导作用,但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媒体大肆宣扬消费主义的相关信息,鼓励人们进行超前消费、过度消费,这些媒体不正确的引导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后果,大学生一旦沉迷于这种预支未来以满足当下的生活方式,会对大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如无孔不入的校园贷,已慢慢渗透进大学生的生活中,不断增长的利息会令本不富裕的大学生的生活雪上加霜,而一旦债台高筑,部分大学生可能会走上极端的道路。大学生本身的生活已千疮百孔,培养奉献精神则成为了天方夜谭。

(二)学校教育管理的失当

高校对大学生的教育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受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部分高校在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对学生的教育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而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功利化教育的倾向也越来越严重。高校片面以就业率作为评价标准,对学生过多地进行“术”的教学,而非“道”的教学,学生们学习了许多与技术相关的知识,却没有得到关于人际关系、为人处世等相关道理。面对应试教育,学生们游刃有余,有着清晰的答题思路。而德育方面,高校却忽视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如奉献精神,学生只知其名,却不知其实。久而久之,这无疑造成了学生奉献精神的缺失。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多来自教材,通过课堂统一教学进行,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灵活性,学生们缺少社会实践活动来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学生们对奉献精神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书本,并不能够真正理解奉献精神的意义,在行动上也不能很好地传达奉献精神。教材上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可能会因为编写时间、出版年份等情况,教材选择的案例缺乏时代性和现实性,难以使学生产生共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很难得到高质量的培养。

(三)家庭教育培养的缺失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大学生的家长正处于在职场中努力奋斗的年纪,许多家长只关注自己在职场中的得失进取,谋取更高的职位,渴望更高的收入,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也不能及时地发现,由此酿成了许多本不应发生的悲剧。

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多停留于学习成绩方面,将注意力更多地集中于考试分数上,以考试成绩的高低片面地判定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不重视德育也不利于孩子未来的发展,不利于孩子奉献精神的培养。家长除了过多地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之外,对孩子的物质生活也格外的重视。对孩子在物质方面提出的需求,家长往往予以满足,将孩子的考试成绩与物质奖励直接挂钩,导致孩子沉溺于追求物质享受,过分追求物质利益,以自我为中心,而极少考虑他人。有些孩子的家庭经济状况很好,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或许充斥或钱或权的声音,孩子过早地接触了金钱社会与权力社会,将金钱和权力放置于极高的位置上,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往往缺乏奉献精神。

(四)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初入大学的大学生还处于从少年到成年转化的年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建立时期,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接受道德教育的途径,在生活中也极少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大学生的道德观缺乏正确有力的指导,难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培养奉献的精神。

大学生的心理往往不够成熟,缺乏实践经验,对于社会中的种种行为往往只是停留于想象的层面,而缺乏实践的认知,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评价社会中的桩桩件件多以主观视角出发,而非全知视角,得出的结论常常具有片面性,带有过多个人主观情绪的考量,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所在。而一旦受到情绪的支配,处理问题时会缺乏客观、冷静,很容易在激动、冲动的情况下为自己的以后人生埋下祸根。

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们的物质需求不断提高,许多大学生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赚到最多的钱,而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学生们的就业理想与现实情况存在较大的鸿沟。面对找工作的不顺、薪水的低微等情况,大学生们没有较好的抗压能力,或许会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而此时此刻,一旦身边出现“诱惑”,如听说某些高薪的工作,大学生们不顾信息的真假,陷入错误的沼泽,难以自拔。久而久之,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生们无法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无法培养奉献精神。

四、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社会引导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

首先,政府在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以政府为先导,带动全社会进行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政府应对高校加大投入,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高校的建设中,吸引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进入高校开展工作,为高校教师队伍注入新的血液,以高校教师的奉献精神促进学生的奉献精神。政府还应制定相关政策,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政策,如鼓励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做志愿服务,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去孤儿院陪伴缺乏关爱的小朋友,这些活动会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

与此同时,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有许多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倾向给大学生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净化社会环境势在必行。可以通过榜样教育法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如播放一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物的宣传片,如《榜样4》中的黄文秀,身为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找到高薪的工作,但她却深入基层,来到广西省百色市的一个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使贫困县不再贫困。鼓励大学生向黄文秀一类具有奉献精神的党员干部学习,有助于加强大学生的奉献精神。再如疫情期间,数位白衣天使奔赴前线,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用自己的专业和汗水为疫情中的人們带去了生的希望。媒体需要加强对此类事件的传播,帮助大学生们认识到人生需要追求的不仅仅是金钱,能够回馈社会,为社会尽一份力量也是人生的追求所在。

(二)学校主导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奉献精神是学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应从多个维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校的教职员工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高校教师和辅导员与学生直接接触,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他们可以直接将自己的思想观念传播给学生,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高校教师和辅导员自身重视奉献精神的培育,将会对自己的言行举止格外注意,能够为大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大学生们努力向榜样靠齐,努力成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大学生主要通过课程的方式进行学习,主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接受奉献精神的培养,但其他课程也同样应重视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应加大奉献精神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使学生们更多地接受有关奉献精神的教育,还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丰富奉献精神的相关内容,使奉献精神的教学具有时代性、现实性,增添社会热点话题,促进学生积极了解时事,并能够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的思考,不人云亦云。在进行其他内容,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时,也应与奉献精神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奉献精神不是孤立的内容,而是与其他学习内容共同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教学方式上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家庭奠基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

部分学生家长不够重视对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育,他们的态度多为不支持、不赞成,他们自身缺乏对奉献精神的正确的认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增加奉献精神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的比重。在思想方面,家长要主动转变对奉献精神的观念,主动认识到奉献精神具有的重要意义与巨大价值;在内容方面,应在家庭责任感教育中注入奉献精神的相关内容,促进大学生在家庭中学习奉献精神;在行动方面,从家庭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里进行奉献精神的培育,促进大学生自动自觉地践行奉献精神。

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注重自身良好形象的塑造,以期通过自己的良好道德标准来影响、促进大学生的良好形象塑造。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有赖于家庭成员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应主动践行奉献精神,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礼仪规范。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重视家校合作,在大学阶段家校合作有助于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心理情况等,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因此,家长要主动配合学校,开展家校合作,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有关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的种种活动,与学校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关注大学生的身心状态,如有意见或建议及时上报学校,确保家校合作顺利展开。

(四)大学生自身重视奉献精神的培育

大学生是奉献精神培育的主体,在奉献精神的培育中起关键作用,如果大学生自身不主动接受奉献精神的培育,社会、学校、家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因此,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奉献精神的培育,转变自身对奉献精神的认识,接受并认同奉献精神的巨大作用,积极参加各类有关奉献精神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践行奉献精神。

大学生要主动参与奉献精神的培育,设定奉献精神相关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实践,转变对奉献精神置之不理、不屑一顾的态度,取得奉献精神培养的更好的效果。大学生主动参与奉献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大学生深刻认识自身在奉献精神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大学生积极性的激发,有利于大学生对自身产生正确的认识,有利于大学生自觉践行奉献精神。大学生培养奉献精神,需要积极主动提高各项能力,如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等。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会促进奉献精神培育又好又快;实践能力的提升,会促进大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发挥和传播奉献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会有助于大学生认识到奉献精神会促进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进而形成更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奉献精神的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 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 朱芳红.大学生的奉献精神现状与教育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3(30):43.

[4] 赵红,韩立君.浅析当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J].学理论,2014(19):174-175.

[5] 黄月.当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的培养[J].经济研究导刊,2013(10):273+283.

[6] 贺萌. 新疆大学生奉献精神培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5.

[7] 郑龙云. 当代大学生助人为乐精神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雷锋精神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浅谈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
发扬党员干部求真务实精神做好雷锋精神的研究与弘扬工作
雷锋精神与中国梦:三个理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