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继东运用宣肺解表法治疗产后缺乳经验*

2020-08-15张继东

光明中医 2020年7期
关键词:缺乳宣肺肝气

梁 粟 张继东

张继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首批名中医药专家,山东名老中医,第三、第五、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指导老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杰出学术带头人,齐鲁医院首批知名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库成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中医局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7篇。获科研奖励十余项。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擅长中医药治疗各种内科及妇科疾病。

产后缺乳是指产妇哺乳期内乳汁甚少或者全无,乳汁量不能达到婴儿所需,属中医“缺乳”“乳汁不行”“无乳”“乳难”等范畴[1]。母乳喂养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促进产妇子宫复原[2],降低母亲乳房、子宫疾病的发生率[3]。国家卫计委2014年3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27.8%,其中农村为30.3%,城市仅15.8%,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38%[4]。近年来,国家卫生部门做了大量鼓励母乳喂养的宣教工作[5],提高了全民对母乳喂养重要性的认识,临床上因产后缺乳求诊的患者亦随之增多。

1 古今医家对产后缺乳病机及治则的论述

中医治疗产后缺乳历史悠久,隋代《诸病源候论》中述:“既产则血水倶下,津液暴竭,经血不足者,故无乳汁也。”《傅青主女科》云:“乳乃气血所化而成也,无血固不能生乳汁,无气亦不能生乳汁”。两位医家论述了产后缺乳之气血两亏的病因病机。金元时期张从正的《儒门事亲》中云:“妇人有本生无乳者不治,或因啼哭悲怒郁结,气道闭塞,以致乳脉不行”,提出肝气郁结而乳络不通导致产后缺乳。《景岳全书·妇人规卷三十九》云:“肥胖妇人痰气壅盛,乳滞不来”,提出了痰气郁阻乳络造成产后缺乳。

在现代,中医药对产后缺乳的治疗仍然有独特的优势,有内服中药的内治法和针刺、艾灸、推拿、刮痧等外治法。内治法主要包括治疗气血两虚型的补益气血法[6-8],治疗肝郁气滞型的疏肝理气法[9-12],治疗痰湿郁阻型的化痰通络法[13,14],寓补于通或寓通于补、兼用补益气血和疏肝理气两法治疗者亦比较多见[15,16]。而关于产后缺乳的治疗中使用宣肺解表法的临床报道则极少。

2 张继东教授运用宣肺解表法治疗产后缺乳的学术思想

2.1 理论基础《灵枢·决气》曰:“何谓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傅青主女科》云:“血之化乳,又不若气之化为速……乳全赖气之力以行血而化变也。”“气旺则乳汁旺,气衰则乳汁衰”。从以上典籍中的论述可知,气从上焦宣发五谷精微,以资营全身,在乳汁的化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素问·经脉别论》曰:“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张景岳注:“经脉流通,必由于气,气主于肺。”肺主气,肺气的宣发肃降正常,才能使全身脏腑气血通调,气血生化、濡养全身的作用才能发挥。朱丹溪还提出“提壶揭盖法”,运用“援物比类”的思维方式指出肺气郁闭,则中、下焦不通[17]。张继东教授根据古代中医典籍的相关理论提出:肺气的升降出入对人体气血生成和循行起着重要作用,治疗产后缺乳可通过加入宣肺解表法,使肺气升降通调,促进气血生成、乳汁化生,同时可助肝气疏泄,利于乳络的通畅。

2.2 宣肺解表法治疗外吹乳痈的延伸哺乳期出现的乳腺炎中医称为“外吹乳痈”,多因肝气郁结、肝胃郁热,或外邪侵袭引起乳络闭阻,乳汁郁积而发。明代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乳痈论第二十六》中记载“初起发热恶寒,头眩体倦,六脉浮数,邪在表,宜散之”,《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谓之“内消表散有奇功”,明确提出以宣肺解表法治疗外吹乳痈初起。现代亦有诸多运用宣肺解表法治疗外吹乳痈的临床报道[18-21]。古今医家认为,外吹乳痈初期患者病变部位在肌表,使用宣肺解表法能更好地疏通肌表营卫之气,使疮疡得以消散[22,23]。乳痈治疗贵在于“通”[24, 25],张继东教授指出,此处的“通”不是狭义的通法,从广义的角度去理解和运用“通”法,宣肺散邪之通亦属其中。张教授认为,外吹乳痈与乳络不通型产后缺乳有相似的病因病机,皆可因肝气郁结、肝胃郁热或外邪侵袭、乳络郁闭而起,乳络不通型产后缺乳加重时极易发展成外吹乳痈,因此其二者治疗原则亦当相通,在治疗产后缺乳时加入宣肺解表法,可使乳房表面肌腠疏通、乳络通畅,同时宣通肺气可助疏解肝气郁结、疏通乳脉,通则乳汁可下。

2.3 治疗经验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张继东教授发现,产后缺乳产妇常伴有肩背的不适,张教授分析指出:有妇人产后气血亏虚,腠理疏松且多汗,易感风寒湿邪,邪郁肌表则肩背不适,亦有因肝气郁结、痰气郁阻致乳络不通,上焦气血失通调,使与乳房相对应的肩背部位经脉不畅导致。肩背肌腠郁闭不通,影响肺气宣发肃降,进而影响气血生化和乳脉通畅,因此治疗产后缺乳应适当加入宣肺解表法。临床上,张继东教授使用宣肺解表法治疗产后缺乳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总结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张教授指出,气血两虚型产后缺乳治则以补气养血为主,加入宣肺解表法可通调肺气,以助行气补血,乳络不通型产后缺乳治则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为主,加入宣肺解表法可助肝气疏泄,并疏解乳房表面肌腠,提高散结通乳络的疗效。张教授在宣肺解表药的辨证选择上也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产妇症见肩背畏寒、僵紧,使用葛根、羌活、防风、荆芥穗等宣肺解表祛湿药,伴咽痛、咽干、鼻热、目赤等上焦热盛证,则使用牛蒡子、蒲公英、薄荷、金银花等辛凉宣肺、解表清热药,产妇无明显寒热证者,使用葛根配柴胡宣肺解肌、通调肺气。应当注意,对于体虚多汗的产妇应避免使用麻黄、羌活等峻烈辛燥的宣肺解表药,并且体虚产妇宣肺解表药用量不宜大,同时配伍补益药,从而达到行不伤正、补而不滞的治疗目的。

3 典型病案

患者王某,女,31岁,因“产后乳汁不足2月余”于2019年7月9日就诊,患者为增加产乳量,产后经常食用排骨汤、鸡汤、大虾等滋补,且汤中常加入黄芪、当归等补药,现乳量仍无明显改善,需加奶粉混合喂养,就诊时症见乳汁黏稠,乳量少,乳头及乳房偶有痛处,乳房无明显肿块,无寒热,无多汗,心烦易怒,劳累后肩背不适,平素大便干结,2~3 d一次,舌红,苔黄厚腻,脉弦滑。张继东教授根据患者的证及舌脉将此患者诊断为:产后缺乳,证属痰气郁阻、乳络不通型,治宜宣肺疏肝,理气化痰,散结通络。方药:柴胡15 g,荆芥穗6 g,葛根30 g,秦艽12 g,蒲公英15 g,浙贝母9 g,牛蒡子9 g,连翘9 g,炒王不留行15 g,郁金12 g,漏芦9 g,瓜蒌15 g,天花粉12 g,甘草6 g。6剂,水煎服,日1剂,每剂分2次服。嘱患者清淡饮食,忌辛辣。2019年7月16日二诊,患者用药后乳量明显增多,无需再添加奶粉,乳房、乳头未再有痛时,心情舒畅,大便1日一次,未再干结,舌红,苔白,脉弦。处方:上方去天花粉、连翘,继续服用6剂。1个月后随访,患者药后乳量充足,无明显其他不适。

按:此患者以产后乳汁不足就诊,患者滥食肥甘厚味,使痰湿内生,乳汁黏稠,又情志不舒,肝气郁结,使痰气互结,郁阻乳络,使乳汁难下,产乳不足。张继东教授治疗本病在理气化痰、散结通络的同时,加上荆芥穗、葛根、秦艽、牛蒡子、柴胡等宣肺解表,使上焦气机条达,协助肝气疏泄,促进痰结化散、使乳络通畅,并可通过调达肺气促进气血生化、循行,则乳汁易生易下。

4 结语

从古至今,大多数医家治疗产后缺乳多根据虚实使用补益气血和疏肝解郁理气、化痰散结的治则。张继东教授通过对“肺主气”“肺朝百脉”理论的深入理解,并由外吹乳痈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引申,根据临床上患者常出现的证候表现,提出宣肺解表法可通过通调肺气、疏通与乳房相对应的肩背经脉,使乳络通畅,并通过肺气宣发肃降,促进气血、乳汁的生化,在临床实践中亦验证了宣肺解表法可明显提高产后缺乳的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缺乳宣肺肝气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自拟疏肝和胃汤加味治疗肝气犯胃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春季养肝食何“味”
产后缺乳治疗研究进展
“肝气郁结证”术语源流考❋
中医穴位按摩治疗缺乳、少乳、乳胀的效果观察
宣肺止嗽合剂辅助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风邪犯肺证患者
疏风宣肺止咳汤对CVA的疗效及对BHR的影响
养阴宣肺汤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评价
益肺宣肺降浊胶囊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