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战后至60、70年代英国妇女就业劳动研究

2020-08-14孙晓琳

青年生活 2020年28期
关键词:妇女英国

孙晓琳

摘要:二战结束后,更多的英国妇女积极参与就业劳动。从二战后至六七十年代英国妇女的就业劳动变化呈现出三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妇女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已婚妇女就业劳动人数增加;二是就业范围扩大,可供选择的职业增多;三是职业隔离现象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这些特点是由政治权利、经济地位、法律政策、女权运动、科学技术等原因决定的,同时女性获得了经济地位也对家庭和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英国;二战后;妇女;就业劳动

一、二战后至60、70年代英国妇女就业劳动的发展概况和特点

(一)发展概况

自工业革命以来,职业开始性别化,妇女的就业率降低,更多妇女开始从事家务劳动,在经济上依赖于男性。而到了20世纪,英国妇女越来越多地参与劳动。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为英国的妇女地位的提高带来了契机,妇女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们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虽然两次战争结束后妇女就业形式比较战争期间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是二战后妇女广泛参与劳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二)发展特点

1.妇女就业人数稳定增长,已婚妇女就业劳动人数增加

据统计,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妇女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低于30%,但是50年代以后妇女劳动力所占比例一直稳定在30%以上,以1951年和1977年为例,两者相差仅仅1.5%。

在战后参与工作的妇女中,已婚妇女的人数增加,在1950年之前,参加就业劳动的已婚妇女仅占妇女劳动力总数9.6%。然而,自50年代以来,随着妇女独立意识的增强,妇女有更多机会从事工作,虽然这一时期妇女不能和男性一样同工同酬,但是哺育孩子的成本增高以及日常花销的增加,她们开始选择一些有报酬的工作。1951年,就业的已婚妇女占妇女劳动力总数的25%,1960年则增长到30%,而单身妇女的就业相对稳定。

2.就业范围扩大,可供选择的职业增多

在20世纪上半叶,妇女可选择的工作比较少。但是二战结束后,第三产业的发展给妇女更多的职业选择,,女性本身温柔的形象就令人感到亲切,所以她们很适合行业的要求。从二战后到20世纪60、70年代,还有部分妇女从事一些临时性、非全天的工作,这样妇女在照看家庭的同时还能获得一份收入。虽然此时的妇女从事的大多都是一些低技能、低要求的工作,但是相对于20世纪上半叶甚至20世纪之前,女性的就业范围扩大,而且可供选择的职业增多。

3.职业隔离现象逐渐减少,但仍然存在

二战后到20世纪60、70年代这一时间段内职业隔离现象也逐渐减少。据统计,在一些初级职业里,如服务业、文书、秘书等就容易存在职业隔离的现象。还有一些妇女从事家庭劳动,这种劳动占的比例还是比较大的。虽然也有妇女从事一些脑力劳动,比如教师和护士,但是这也是较低技能的工作。在管理经营类工作中,女性也是辅助管理。虽然在20世纪下半叶期间内,这种性别职业隔离的现象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是男性工作者仍是就业的一个主力军。

二、二战后至60、70年代英国妇女就业劳动发展的原因

(一)政治权利的获得

英国妇女在政坛上抬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19世纪下半叶,英国中产阶级的妇女开始争取与男性平等的选举权的运动,但成效甚微。但是从20世纪开始,英国妇女争取选举权的运动才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1903年,英国出现了妇女社会和政治同盟,该同盟活动行为方式从温和到激进,震撼了整个英国社会,直至1907年,她们活动终于取得了进展,妇女可以当选市、郡参议员。一战妇女的表现更是为妇女政治地位的提高推波助澜。一战初期,英国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入伍狂潮,至1915年12月,共计250万人参军。1916年,义务征兵制从法律层面要求男性义务当兵,男子离开工作岗位,妇女开始接替男子工作,妇女在战争后方发挥了重要作用,于是先前反对妇女获得选举权的人也改变了态度;1917年曾经反对妇女拥有选举权可以在政府任职的阿斯奎斯也转向妇女,开始讨论妇女选举权的方法;1918年,英国议会立法,通过了《人民代表权法》,允许30岁以上有一定的财产的妇女获得选举权,从而妇女参政运动踏上了一个新的征程;1928年,妇女投票的合法年龄降低为21岁,即21岁以上的女子和男子有平等的选举资格。自此,妇女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二)经济地位的提高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中产阶级的妇女获得了一些工作机会,开始参与社会生产,但是她们的职业仍然受各种限制。然而一战的爆发为英国妇女提供了更多就业劳动的机会。1916年英国兵制由募兵制改为义务征兵制,规定年龄在18到41岁的未婚或者无子女负担的单身全体英国男性必须承担义务兵制,到1918年战争结束,英国参战总兵力达到了536万人,超过英国男性总人数的五分之一。数百万的男性离开工作岗位,岗位人力资源缺乏;战争对军需用品的需求量增加;男性参加战争,家中少了经济来源,这时妇女便进入了工厂,接替了男性的工作。各种岗位涌入大量女性,有政府和企业,也有前线急需的军需用品加工生产工厂,还有一些工业部门;甚至,还有15万的妇女直接参与了战争,充当护士、记者以及司机等。据统计,在1914年,机械行业加上军工部门工作的女性仅有21万人,至1918年增长到将近其五倍。妇女为战争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开始重新看待妇女的作用。

进入二战,妇女的就业劳动情况较之前有更多进步。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男性再次踏上战场,大量女性再一次涌入工作岗位。据统计,在二战爆发之前,妇女劳动力一向保持在总劳动力的30%以下,但在二战间,妇女被分配在各个部门,甚至一些妇女还拥有独立的工作。同一战一样,二战同样使得男性广泛上战场,家庭中仅存老弱妇孺,这时家庭经济的重担只能落在家庭女人身上,同时,勞动力的短缺为妇女大量就业带来了契机,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开始招募女性参加就业,甚至有些妇女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战争的服务之中。1938年,“妇女志愿者服务队”以及各种各样的服务于战争的志愿性组织应运而生,与此同时一些女性军队,如“妇女皇家空军后备队”和“妇女皇家海军军团”等也正式形成。由于战争需要大量人力资源,因此国家开始对人口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动员,通过征兵制对全国人口进行统筹支配,1940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国民登记,18到50岁的公民无论男女必须为国家服务,可以多种形式,比如服兵役、参加本土保卫、维护治安或政府部门等等。19到22岁的妇女必须进行全天工作,其他年龄阶段的妇女至少要半天工作。在1941年3月,英国动员全国人民参与战争,开始推行女性登记政策,女性都会收到政府的邀请函,政府要求她们在邀请函上登记自己的情况,以便把登记在册的妇女分配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起初的时候,女性登记政策年龄限制在19到40岁之间,同时也限制一些已经从事与战争有关的工作的妇女,并把她们排除在登记政策之外。然而,这个政策成效甚微,没有给政府提供多少女性劳动力。1942年,女性登记政策的年龄上限提高到45岁,1943年又提高到了59岁。直至1943年6月,已经有775万的妇女在政府指定的各个部门工作。到1944年,18到40岁之间的未婚妇女中的80%都加入了工业、民防和军队中。但是虽然妇女广泛参与与战争相关的劳动,但是与男性相比仍未做到同工同酬,此时在相同工作情况下,女性工作者的薪水比男性薪水少了近一半。尽管在这一时期妇女就业劳动受到了各种制约和不公平待遇,但是与一战不同的是,由于女性的出色表现,她们在劳动市场上的地位基本上得到了认可,。虽然战后男性复员,部分妇女被“挤回”家中,但是女性外出工作的趋势却仍在继续。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妇女是后备劳动力的一部分。

(三)法律政策的改变

从19世纪末开始,已婚妇女获得了财产权,但男子作为户主,拥有着很大的支配权。1926年,《新财产法》规定妇女和男子一样能够支配财产,有相同的财产权。1935年,《司法改革法》规定无论已婚妇女还是未婚妇女都可以立遗嘱安排自己的财产。虽然在真正执行的时候会遇到种种障碍,但是在法律上,女性取得了和男子一样的财产权,经济地位受到法律的保障。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妇女广泛参与就业,妇女在战争期间的表现让人们改观,妇女的经济地位随着时间得到落实。

在1947年末,工党政府为提高工业产量,增加出口用来获得更多利润,而此时英国还拥有着高达120万的常规军,缺乏人力资源,需要妇女填补缺口,因此政府不得不采用招收女性劳动力进入劳动市场。这一时期虽然未达到男女同工同酬,但是由于养育孩子以及生活花销逐渐增大,女性也愿意从事工作,补贴家用。

英国作为福利国家,福利制度保证了每个人的生存,不需要人们为了生计而苦恼,在1945年,工党政府开始支持普遍的家庭津贴,这时女性有了福利制度的保障,不再以家庭作为自己生存的依托。

(四)女权运动的高涨

1967年全球女權运动兴起。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的英国妇女直接或者间接参与战争,充当护士或者记者等或者是为战争提供军需物资,使人们对妇女的作用改观,她们的经济和政治地位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真正意义上女性并未取得了和男性平等的地位,女性争取权利的斗争这一过程仍在继续。当战争结束后,复原归来的男性将为战争做出贡献的大部分妇女“挤回”家中,妇女的就业受到影响。回到家中的妇女只能进行家务劳动;职业妇女们又有着家庭和事业的重担,而且她们的工作是低薪水、低技能的。妇女们所付出的和收获的不成比例,而再加上战争期间人员伤亡惨重,战后人们越发趋向于让妇女在家中生儿育女的观点。1952年成立了“ 全英妇女大会”大会展开了争取同工同酬等活动,并且鼓励妇女参加工会各种活动。到了1968 年, 工人阶级的妇女再次要求提高工资实行同工同酬等。福利政策一直被男性掌握,在20世纪60年代女权主义者也对此进行了抗议,要求获得福利政策的决策权。1971 年, 妇女又提出了避孕和流产自由等要求。20世纪60年代末至20世纪70年代初,全球席卷着第二次女权主义运动浪潮,在欧美等其他国家的影响下,英国妇女越来越认识到尽管国家尽一切可能的在法律和实践上推行男女平等, 但人们对女性的观点还是趋向传统。

(五)科学技术的推进

20世纪60年代以前,大多数妇女从事临时性、非全天的工作,以便自己有时间兼顾家庭劳动。但从20世纪60年代起,随着家用电器如吸尘器、洗衣机、等的普及,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妇女们分担家务劳动,弥补了因为大量妇女参加工作而导致的家务劳动时间不足的难题,让她们有精力专注于工作。

三、二战后至60、70年代英国妇女就业劳动发展的影响

在20世纪上半叶甚至更早的时候,多数妇女从事家庭劳动,这种“家庭妇女”的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了女性走出家庭,踏上工作岗位的进程。一战二战期间,国家因为劳动力的缺失,为女性开放了一些原本不属于她们的工作岗位,虽然战后妇女的就业人数比战争期间有所下降,但是更多妇女开始参与就业劳动。而且在法律上妇女的就业权利也得到了保障,1970年,“同工同酬法”规定从事同样劳动的人应当领取同等的报酬。1975年,“性别歧视法”对妇女的平等就业权利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规定。英国妇女通过长时间的斗争,取得了相对的经济独立地位,在家庭中也能够挺直腰背,同时她们自身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变化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1.对家庭的影响

在家庭中,随着妇女走向工作岗位,在经济上取得一定地位。妇女在家庭中收入方面贡献越大,她们在家庭就有更大的发言权,英国夫妻在家庭内部收入的支配管理上越来越趋向平等。妇女家庭地位的改变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模式。经济上的独立使人们的婚姻观有很大改变,妇女不再把婚姻和家庭当做为自己提供经济来源的重要保障,在人们的心目中婚姻的神圣色彩也开始消退,她们更加注重的是婚姻和个人生活水平的质量。如果人们对于婚姻生活不满,他们就会考虑离婚或者分居。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60年代女权运动第二次浪潮以来,欧美国家掀起了一场性革命,转变了西方人对于两性关系的观点,这种观点也同时使英国的离婚率上升。除了离婚以及因感情不和而分居,60年代开始英国也盛行非婚同居这种伴侣关系。离婚、分居和非婚同居这些现象给英国社会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一点就是导致了单亲家庭的增多。因为缺少父母一方的陪伴,单亲家庭中的孩子们会感到孤独,他们更容易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2.对社会的影响

二战后,妇女在经济上的地位提高的同时也增加了自信。就业后的很多妇女拒绝回归到家庭主妇的生活,反而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虽然在实际中还有很多困难,经过她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法律上取得了和男子一样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她们的不断努力改变了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成见。反过来,社会对妇女的成见的改变也促使了这一时期甚至往后妇女地位的改善。

同时因为家庭关系的一些改变,离婚、非婚同居、分居等形式时有出现,社会人口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无论如何,女性蕴含着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个社会仅仅靠着男性是不够的,只有两性相互依存、相互合作才能保证社会的均衡和谐发展,女性获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地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1]张晓霞.20世纪下半叶英国妇女的就业特点[D].江西:江西社会科学,2004.

[2]钱乘旦.日落斜阳[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谢淑梅.20世纪英国妇女与社会地位的变化[D].2007.

猜你喜欢

妇女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当代妇女的工作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妇女的脚变大了
妇女应注意“自行车病”
不要小看白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