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养老”能否破解养老产业困局

2020-08-13胡三

绿色中国·B 2020年1期
关键词:智慧养老养老老年人

胡三

养老服务保障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关乎国家发展活力,关乎每个家庭的安康和幸福,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大民生热点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可以说,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共生共享的重大成就,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且当前很多地区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然而,在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正面临着诸多瓶颈问题。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我们需要站在现在看未来,站在未来谋划现在,对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亟待统筹考虑,既要保证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也要让全体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成果。

随着养老需求的快速爆发,市场上也衍生出了各种新业态,其中智慧养老的概念迅速蹿红,成为不少社会资本争相挤入的新战场。在日前举办的2019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王志军介绍,2019年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总体规模已超过3万亿元,预计2020年产业规模将突破4万亿元。不过,对于这一新兴行业,王志军也表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需求没有完全得到满足等问题,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

什么是智慧养老

智慧养老是指面向居家老人、社区及养老机构的传感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 、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综合来说,智慧养老的本质就是基于“人”的老年人数据及需求收集及分发。

涉足智慧养老的企业,前端会通过收集老年人日常生活及健康数据,进而设立信息平台,对老年人的数据进行分析,再针对老年人不同健康需求在后端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限于现阶段的科技水平及养老产业的低成熟度,智慧养老更多是基于大数据和物联网的数据收集及分发,把老年人的客观健康数据和主观需求对接给专业的人员。

近年来,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具有工具属性的服务,为辅助老年人独立生活,提供幸福健康晚年作出重要贡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底,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949万人,同比增加85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同比上升0.6个百分点,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658万人,同比增加827万人,占总人口的11.9%,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老年人口比重持续上升,人口老龄化程度继续加深。预计到2020年,中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2025年,60周岁及以上人口将达到3亿,成为超老年型国家。照这样计算,每3个人当中就有1个老年人,智慧养老潜在人群巨大。

智慧养老面临怎样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1月29日,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更好满足老龄化需求,加快推进老旧小区和老年家庭适老化改造,加强城市养老设施建设,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水平。可以说,如何全面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的国家战略。养老工作是全面实现小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随着老年人数量和比重逐年的持续增加,养老服务体系依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养老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也日益凸现。

一般来说,养老机构收费价格约为当地平均退休工资的60%-70%之间较为合理。而目前,中等水平的养老机构对能够自理的老人收费标准一般在1500-2000之间,不能自理的老人视实际情况而定,三五千不等。在能够自理的情况下,退休工资基本可以支付养老费用,但对于需要护理的老人则远远不够。所以,一旦家里有不能自理的老人需要护理,老人的养老成本就会直线上升,致使老人及其子女不堪重负。

从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实际需求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诸如服务专业性不强、服务不优;服务不够及时便利;服务项目单一,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表明服务人员数量覆盖面不够,也表明服务人员专业技能不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养老服务体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对养老服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多,需要做家政的,需要管日常起居照料的,需要懂医疗护理的,原来那支养老服务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趋向于精细和复杂的老人需求。然而,由于养老护理员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低、劳动强度大,因此现在从事养老护理的大多是受教育程度不高的中年女性,由于文化及专业知识所限,护理员的护理技能难以大幅提高。

涉老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多是非营利组织性质,带有社会公益性质,投入大、回报低。目前大部分社会组织和养老机构属于供养型,运营利润偏低,基本微利甚至不盈利,只能艰难地基本维持正常运转,对政策的扶持依赖程度较高,抗经济风险能力不足,难以应对突发事件,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已无法满足老人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同时也使政府面临更大的压力。因此,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支持、帮扶互助养老的具体实践,为维持互助养老的实施和持续发展,需社会提供一定的资金、服务、人員、活动等方面的支持。

智慧养老的市场有多大

咨询公司赛迪顾问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市场规模高达19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7万亿元,国内市场规模也将由2017年的2.2万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万亿元。

王志军介绍,近年来,中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8%。随着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强烈,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对于智慧养老的定义,王志军认为,这一新兴业态主要指通过技术手段从远程监控、实时定位、统一平台信息交互等角度多方位打造的信息化养老服务系统等,来满足老年人及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的形式。

但王志军也直言,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个性化需求实现率低等方面都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对此,中关村物联网智慧健康专委会秘书长迟胜提出:“目前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还处于摸索发展阶段,行业内尚没有具体的标准和模板,各方都在探索,也就难免会出现相互模仿导致产品同质化的现象。”他表示,智慧养老的风口很大,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机会就一头扎进来,但其实这一过程中,有不少企业可能对于自身产品及服务对象都没有明确定位,因此,它们开发出的电子产品,如智能手环、检测设备等功能也都大同小异,很难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此外,迟胜还认为,智慧养老产品还需要面临较大的供需匹配难题,“不是所有老年消费者都可以流畅地使用电子科技产品,比如通过手机App下单、线上预约上门服务等具体产品功能,对老年人智能产品使用能力就有一定的要求。”迟胜坦言,不可否认,目前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对这些功能复杂、使用步骤繁多的新生事物并不太擅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普及智慧健康养老,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及人力,对老年群体进行培训,同时配备更多的专业服务人员帮助实现线上操作。

“智能养老产业前期投入资金大,回本时间长,产品创新需要投入的成本也大。因此企业需要对自身经济实力进行评估,不可盲目投入产业。”迟胜提出,对于企业来说,除了进行合理评估、不盲目进入行业外,经营者在产品的研发创新中也不能一昧追求新功能和“黑科技”,而是应当通过大量的市场调研,理清不同年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身体状况的老年群体的不同需求,生产出适合当下消费需求的产品。

智慧养老还需解决哪些问题

2012年,全国老龄办首先提出“智能化养老”的理念,鼓励支持开展智慧养老的实践探索。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智慧养老代表了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方向,它成为能够应对养老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解决方式之一。2017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等印发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要求通过基于“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一体化应用基础,提供实时、快捷、高效、低成本的,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

尽管随着我国智慧养老产业经历了倡导、试点,推广等阶段,但是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智慧养老尚处在不断摸索过程中,其培育和发展仍然面临行业标准不完善、智慧养老产品服务单一、智能养老产品与智能养老系统间存在联通障碍、智慧养老专业人才流失和供给不足等诸多挑战。

智慧养老体系涉及范围广,从物质到精神,从传统到智能,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发展,需要建立統一的行业标准与市场规范,保证养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应在对各国智慧养老标准体系研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加强对我国智慧养老的法律研究。首先,通过立法手段加大相关产业的财政扶持力度,比如对智慧养老的投资者给予税收、补贴等相关扶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智慧养老产业;其次,通过立法积极鼓励和引导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强对智慧养老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原型测试,提高智慧养老产品的科技含金量,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为智慧养老的发展做好技术支撑;第三,根据智慧养老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市场运行和发展的智慧养老产业标准,使智慧养老产业的生产者、利用者、组织者在提供和使用相关产品和服务的时候能够有标准可以遵循;第四,在加强智慧养老标准体系建设和 法律研究的同时,还要加强对与之相配套的服务监督、评价评估等机制建设的法律研究,确保标准体系的统一、规范和完善。

除了需要基本的日常生活照料之外,老年人更需要心灵上的慰藉。这就对智慧养老服务的内容、形式等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智慧养老要围绕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不断扩充智慧养老服务内容,在日常服务的基础上,逐步增设老年人目前迫切需要的医疗救助、文化娱乐、精神生活、心理健康服务等服务内容,开发医疗、教育、心理咨询、文化娱乐等各种养老服务应用,増加选择的多样性,提升养老服务的便捷性,解决好老年人居家养老的多样化需求,真正满足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和价值实现。

智慧养老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老年人享受服务的质量以及老年人对智慧养老服务的认可程度。而目前智慧化、信息化人才的短缺制约着智慧养老的深入发展。因此,政府不仅要加强智慧养老人才的培养,而且还要提高智慧养老从业者的福利待遇。首先,在提高专业人才供给层面,要鼓励和引导高校、职业院校增设健康管理、老年服务等养老服务专业,进一步扩大智慧养老方面的人才培养规模,重点加大养老服务应用型和技术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为养老服务特别是智慧养老服务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专业化的人才,以解决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人员供给数量不足和质量不高的现状;其次,在提高服务的专业水平层面,要根据智慧养老服务系统和智能设备的升级,以及老年人养老需求的增加和养老要求的提升,定期开展相关专业技术知识和具体服务技能的操作化培训,从而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第三,在降低人才流失率层面,要着力解决从业人员薪资低的问题,逐步提高智慧养老从业者的工资福利待遇,提升养老从业者的社会地位和职业成就感,制定完善的晋升机制,保障智慧养老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猜你喜欢

智慧养老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智慧养老的信息服务终端设计研究的必要性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