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绍玉 绣出苗乡幸福生活

2020-08-13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20年5期
关键词:彭水刺绣苗族

耿国彪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使不同地区的人形成了不同的生活、生产和文化方式。从56个民族的服饰来看,每一个民族都不相同,都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苗族服饰可以说是穿在身上的史书。多少代的历史传承,他们很少通过书本,而是把自己民族的创世传说、图腾崇拜以及民族英雄都绣在了衣服上,直观而形象地延续着自己的民族文化。

苗族刺绣,是苗族服饰的主要装饰手段,图案多以鸳鸯戏水、龙凤呈祥等象征吉祥的题材为主。其中,彭水苗绣又以其做工精细,工艺考究而著称。

全国人大代表、彭水苗绣传承人李绍玉经过多年的摸索创新,让精美绝伦的彭水苗绣走出大山,带着村里人脱贫致富,用苗绣“绣”出幸福生活。

回归苗乡的刺绣能人

李绍玉的家乡重庆市彭水自治县有苗族、土家族等34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人口有30多万人,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和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是重庆的苗乡、中国的苗乡、世界的苗乡,也是重庆市四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苗族有刺绣的传统,他们经常将本民族的创世传说和对天地自然的认知通过刺绣的方式展现出来。如果把苗族刺绣说成是一个故事的世界,恐怕没有人会反对。蝴蝶妈妈、螺丝姑娘、龙、牛等图案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主题。苗族刺绣分为平绣、绉绣、挑花绣、绞线绣等许多种类,每种绣法都非常精细、巧妙。

“从七八岁开始就喜欢刺绣,没有人教,可能自己对针线天生有感觉吧。”当被问及她是如何做到的,李绍玉谦虚地表示,她对苗家刺绣的热爱从小就开始了。与刺绣结缘后,至今没有改变。

结婚后,李绍玉便和丈夫随几名同乡一起,来到上海一家服装厂打工。当她看到机器做的服装有些针线没有弄好的时候,就主动拿起针线一针一线地手工修补。“修补的服装和没有弄坏的衣服一模一样。”李绍玉满意地说,“在打工的时候,自己教很多工友修补被机器弄坏的服装。”

打工期间,李绍玉发现,很多打工者因为没有手艺,很难找到工作,不能进工厂,心中便萌生了“等自己有钱了,就回乡开个培训班,教乡亲们学习做服装,让他们都能顺利进厂”的想法。

“回乡后,说干就干。我们办了服装手艺培训班,培训了很多老乡。当老乡们学好这门手艺后,我还介绍他们去我在上海打工的那个服装厂工作。”李绍玉说。

2009年,李绍玉开始从事民族服装和苗家刺绣工作。她说?:“自己最擅长的是裁剪和绣花。当时就把花绣在旅游商品上,拿出去卖。然而生意非常不好做。不过再难,我还是没有想过要放弃。”

2010年,时任重庆市彭水县委书记陈航到李绍玉所在的微型企业考察。“书记说,彭水要举办‘一节一赛活动,需要大量的民族服装,到外面去买还不如支持一下本县企业。后来,县里就选择在我们厂里面做,就有了大笔订单。”李绍玉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时说,“从那以后,企业迎来了转机。县上、乡镇上的活动需要民族服装和苗家刺绣的,都是在我们厂里做,生意慢慢就好了。”

坚持就会有收获。2015年,李绍玉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工。“这是我最自豪的荣誉。”李绍玉说。

如今,李绍玉所在的荣玉民族服装厂,已有12名固定员工。苗绣事业的红火,点燃了李绍玉心中的小火苗。她说:“自己一直想利用苗绣产业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也让更多的人亲自来感受、体验和了解彭水苗绣。希望彭水苗绣走出重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传承苗绣工艺

农历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都是苗族重大的节日,每到节目来临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盛装,女人则戴上各自纯银的头饰和颈饰,载歌载舞庆祝这个美好的日子。可以说,每一个苗族女性都有一两套节日盛装,这是来自祖辈的传承。苗族服饰作为时尚服装出现在展台和市场上,则是近年来的事。

李绍玉给人的第一印象,往往是温柔、文静,不善言辞。实际上,她心里充满了如火的热情。她思考着如何将苗绣的手艺让更多人掌握,利用刺绣走上致富路。

2018年,初中文化的李绍玉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意识到了自己的种种不足。履职期间,李绍玉重新审视了一遍自己。以前,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她想,只要完成好手上的工作,便对得起老板的栽培。后来,作为一名重庆市级非遗传承人,她想,只要把手艺教给身边人,大家找工作就不用愁了。

?“现在我该做些什么呢?”李绍玉反复问自己,经过反复思量,她给自己定了一系列计划:与彭水工商部门、微企创业园、商会、中学等取得联系,进行了近10场宣讲。期间,她做了一个最重要的决定,便是在一年中,教300名农村妇女刺绣。

经过走访调研,李绍玉把施教计划放在了彭水新田乡、大垭乡、三义乡、莲湖乡四个乡镇。这些乡镇经济发展困难,留守妇女较多,年龄集中在40岁至55岁之间,尤其需要帮助。

就这样,她在这些乡镇临时搭起了培训班,“有的妇女刚进门认为很难,就想放弃,转身就往外走,我马上拦住她,告诉她,请相信我,每个女性都有刺绣的天赋,只要肯钻研,就一定能学好。”

李绍玉在大垭乡呆了十几天,另外三个乡镇各呆了一周,免费为培训妇女提供针线和棉布,自己掏钱在农户家里吃住。

“有学员要请我吃饭,我跟他们说,人民代表是来基层服务的,不是来聚会、讲排场的。”只要学员肯问,李绍玉巴不得把最核心的技术一股脑讲完。

目前,跟她学习的300余名农村妇女中,有200余名已能独立绣制香包、鞋垫及大小幅风景画。李绍玉只要有时间,便下乡巩固教学成果。每次,她带去的技术点都不会重复,比如这次讲一根针带多少纱,能一次性完成横平竖直;下次,就注重讲苗族刺绣对称的绣法,中间若是大红花,两边便需要一对吉祥鸟;她不断尝试打开学员们的守旧思维,让学员在她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审美,比如颜色的取色不拘一格,她支持学员搭色艳丽,红配绿、蓝配紫、黄配灰等等都可一试。

有学员悄悄问她:“李老师,我们学会了,抢了你的饭碗怎么办?”

李绍玉借机告诉所有学员:“请大家记住,我不怕你们抢我饭碗,反而鼓励大家都比我强,真能达到这种效果,我便真正如愿以偿了。”

李绍玉认为,学员的手工活越优秀,就代表彭水苗绣这项非遗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今年,我争取再培训500人。”李绍玉说,在农村,讲大道理村民未必听得懂,她想以身作则地告诉学员,只有努力向前走,才能克服一切困难,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为家乡人树立“文化自信”,李绍玉不断在摸索中前行。那么,如何助推“乡村振兴”呢?

李绍玉想到了一个办法,以合作经营模式,帮助自己的学员增收。也就是说,她既当培训师也负责出物料,学员足不出户在家绣制即可,由她统一质检验收,但凡合格的刺绣产品,她一并兑现承诺回收,没有通过验收的产品,由她指导改进直至达标。

这样一来,学员们安安心心找到了工作,成为李绍玉的代加工户,实现了在农闲时间为家庭创收的心愿。据统计,每位学员每月可增收1000元以上,其中部分还与李绍玉的服装厂签下了长期用工合同。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绍玉突然察觉,有了不一样的社会角色,促使她不得不拓宽视野,去思考刺绣这项非遗文化的发展方向。

李绍玉告诉记者,中国的民族服饰就其艺术价值而言,在于其传统美、自然美、艺术美的高度统一。其款式、色彩、图案的变化与自然界息息相关,给人一种清新而独特的审美感受。中国大多数民族都居住在高山、丛林、江河水边等偏远而封闭的地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生活和周围美丽的风景给了他们崇敬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灵感的机会。

“他们大多就地取材,因材设计,设计出适合自己生活环境的各种服装。又采用天然的矿物和植物染料,将纯正、明快、鲜艳的色彩印染在衣裙之上,再以彩线绣出本民族的图腾以及其它崇拜物,绣出自己熟悉而且喜欢的山水、花鸟、树木。我们苗族也是这样。”?李绍玉说。

李绍玉知道,是传统的民族文化带给了她和家人自信,而非遗的传承与发展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她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很重,眼下和未来,她更应该开拓创新。

去年,李绍玉带队在彭水旅游风景区采风,抓拍下了不同天气、不同时节、不同角度下的摩围山、彭水县城、鞍子石磨岩、阿依河等山水风光。然后花了一年时间,李绍玉带领绣娘们,打破了彭水苗绣局限于图腾、大朵花、花鸟虫鱼等刺绣图案的传统,并融入了堆花绣、平绣、辫子绣、打子绣等各种刺绣技法,绣出了家乡的美丽山水,开创了新的一片天地。这些带有家乡风采的大幅刺绣作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摆放在了彭水各大旅游景区,成为当地的明星旅游产品。

认真履职 为百姓代言

“希望帮老百姓办实事,让更多人受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李绍玉更忙了。她不仅关心“三农”问题,还多次参加检察机关组织的代表联络活动,就检察机关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建议。

经过两年履职培训和实践,第三次来到北京的李绍玉内心平静了许多。她的脑海里,时常忆起一个场景:2018年3月10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重庆代表团参加审议,会议期间,总书记亲切地与她握手并表示慰问,令她深受鼓舞。

“我一定会珍惜全国人大代表的荣誉,认真履职,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认识,把老百姓的声音带到北京。”?李绍玉对记者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带来的建议是‘巩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成果,让少数民族贫困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

作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带头人的李绍玉告诉记者,渝东南武陵山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景观独特、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渝东南各区县应充分发挥各自特色优势,让渝东南少数民族群众最大程度分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丰硕成果。近年来,彭水县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揽,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民生经济、城市经济,阿依河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彭水入選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县累计脱贫30729户115009人,贫困减少至715户2442人,贫困发生率从19.8%降至0.49%,115个贫困村全部销号,成功摘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帽子”。但是,农村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大宗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拉不出去,农民稳定增收难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导致脱贫攻坚成果巩固难,脱贫后返贫风险高。

为此,李绍玉建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少数民族地区更多倾斜和支持。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加快贫困山区、民族地区路网建设,提高公路建设等级质量,提升互联互通水平,围绕“县与县通高速公路、乡与乡通二级(或三级)公路、村与村通双车道公路”的目标,加强“十四五”交通规划建设,缓解群众出行难、运输难问题;加大贫困山区、民族地区新基建力度,加强光纤网络、5G基建设备、配套设施建设,推进5G、人工智能、物联网与现代农业融合发展,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助推脱贫攻坚高质量。

针对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李绍玉说,疫情发生以来,社会生活和市场秩序受到一定影响,特别是餐饮、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性行业和生产性企业受到较大冲击,零售和营业收入锐减,一些疫情严重的地方经济活动几乎“停摆”。

面对当前形势,李绍玉建议,把疫情防控和恢复经济作为各级政府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与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使人流、物流、资金流流动起来。完善支持中小企业的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措施,重点扶持住宿餐饮、文体娱乐、交通运输、旅游等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和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融资贵,纾解企业经营困难,保障市场正常运转。实施就业优先政策,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做好贫困地区农民工返岗就业工作,加强因疫情致贫、返贫农户的帮扶工作,强化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兜底?保障。

在采访的最后,李绍玉告诉记者,由她倡议建设的位于彭水蚩尤九黎城内的彭水苗绣文化产业园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之中,她希望除本地苗绣外,各地的非遗文化都可进驻抱团,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猜你喜欢

彭水刺绣苗族
贵州剑河 多彩刺绣添技增收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清新唯美的刺绣
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
李雅华:精美的石头能“刺绣”
苗族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