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0-08-13陈梦琦吴英智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7期
关键词:全程成功率入院

陈梦琦,吴英智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急诊急救联动中心,广西 南宁 530000)

0 引言

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复杂,治疗有效率低的特点,除了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之外,采用更加优质的护理措施也有重要意义,采用全程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抢救率[1]。急诊护理工作由于患者发病较急,护理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予以更加全面的护理,现对我院收治的122例危重症患者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22例急诊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两组,观察组男30例,女31例,年龄21-82岁,平均(59.56±5.34)岁,就诊时间为7-24 h,平均(17.68±3.24)h。对照组男32例,女29例,年龄22-85岁,平均(64.12±3.67)岁,就诊时间为6-27 h,平均(15.67±5.12)h。患者入院心脑血管疾病45例,呼吸系统疾病32例,创伤疾病25例,其他疾病20例。本次研究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悉(P>0.05)。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措施,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观察组全程护理,护理人员整个急救过程都进行跟踪了解。①患者入院前,护理人员及时和患者家属电话沟通,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实时了解患者最新病情进展,为患者入院抢救做准备,并安抚患者家属,指导家属在患者入院前期进行简单急救措施,并派出急救车。②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为患者检查,有针对性的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分诊,缩短患者得到救治的时间,增加患者抢救成功率,同时,护理人员将患者体位摆好,为其进行吸氧,通过静脉通道对其输液,抽其静脉血并提交化验,做好患者的心电监护,为心脏、呼吸骤停者进行心肺复苏,并告知抢救医师迅速到位抢救,由于急救时医师无法通过书面的形式下达医嘱,护理人员必须经两次口头确认医嘱后方可执行,并且需保留所用药物包装,于术后同抢救医师进行再次核对,并帮助医师落实到纸面归档。③抢救结束后,护理人员需实时监测患者的心跳、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其发生休克等异常现象,护理人员必须立即上报,并协助医师进行检查、操作;如果患者血氧饱和度相对下降,护理人员可先检查吸氧管是否存在问题,比如弯折、堵塞或者漏气等,并视其现实需求调整氧流量,或是改变吸氧方式;护理人员需对患者体征变化情况全程记录,且及时完善其抢救记录,要做到真实、准时、详细。④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护理人员全程护理陪护,随时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确保患者出现意外情况时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和患者家属沟通,确保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病情,若患者意识清醒要和患者进行沟通,确保患者可以尽早适应诊室环境。⑤安置好患者后,为患者清洁身体,做好室内消毒,若患者使用吸氧机,要确保吸氧机导管通畅,正常运作,患者转入其他科室治疗时,护理人员全程陪同,交接好患者病情资料[2]。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满意度、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SAS评分。抢救成功: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趋于平稳,可以转入科室治疗。满意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80分以上,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度等于总数除去不满意人数的比例。

1.4 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 19.0软件统计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n,%)表示,用t和卡方检验,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1=7.631,χ22=11.909,P<0.05,见表1。

表1 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表(n,%)

2.2 抢救时间及SAS评分比较。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心脏复苏时间、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时间及SAS评分对比(±s)

表2 两组抢救时间及SAS评分对比(±s)

组别 例数 抢救时间(min)心脏复苏(min) SAS评分(分)对照组 61 49.78±9.56 4.89±1.25 64.21±18.42观察组 61 34.13±5.97 3.12±0.63 37.24±8.67 t - 10.8754 15.2367 12.6589 P - <0.05 <0.05 <0.05

3 讨论

急诊患者病情严重、抢救困难、死亡率高,急诊科室应建立完整的护理和抢救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临床中,护理措施不够完善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案例较多,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程度,完善护理体系,有助于缓解患者家属紧张情绪,缓解医患关系,采用全程护理模式,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从患者入院前到患者出院,护理人员全程跟踪,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全程护理模式能确保所有环节的迅速、高效、精准、提前,可以显著缩短准备时间、抢救时间,且能有效降低患者恶化的几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只能在患者入院后进行护理,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抢救时间贻误病情[3]。

本文分析数据显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较,抢救时间更短,抢救成功率更高,患者的心脏复苏时间更短,降低抢救风险,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且SAS评分表明采用全程护理方式可以降低患者焦虑程度,有助于患者病症恢复[4-5]。

综上所述,采用全程护理方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紧张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全程成功率入院
成功率100%,一颗玻璃珠入水,瓶子终于坐不住了!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全程“录像”,写观察日记
全程管控在机电工程设备安装的实施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垃圾全程分类的上海模式
手工制鞋全程LOOK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