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的角度解读网络流行语现象

2020-08-11张晓晓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学解码

张晓晓

摘要:2017年末“佛系”一词进入人们的视野后迅速升温,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追星”“佛系乘客”“佛系学生”“佛系恋爱”等一系列网络流行语。这种“佛系语言”不仅限于网络空间的虚拟传播,更扩展到面对面的现实交流使用中去。本文首先借助语言模因分析“佛系”走红的前提和条件,然后运用符号解码机制对其进行解读,指出以“佛系”为例的网络用语流行背后其实是。草根阶层话语权的逆袭”,草根文化崛起的同时带来风险和挑战,如何将网络流行语融入到主流价值观是一个新的议题。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佛系:符号学:解码:草根文化

“佛系”网络流行语自从“爆红”网络以来,数次登顶微博、论坛热搜榜前列,“佛系”俨然变成流量热词成为部分媒体、商家用以吸引大众关注的工具。“佛系体”不仅成为网民在微博、微信、QQ等网络聊天工具的日常聊天用词,“佛系”更是走向线下,“今天你佛了吗?”成为年轻人见面打招呼时的流行用语。

网络环境的特质为网民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理解和传播“佛系”提供无限可能,“佛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的同时也是记录社会大众日常生活的“底片”。

一、语音模式下“佛系”的走红和流行

“佛系”起源于2014年日本某杂志的介绍一种新型男性——“佛系男子”。早在“佛系”一词出现之前,网络上就已经有诸如治愈系、韩系、日系、猫系、田园系等“×系”结构的词语。这类词语的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直接来自于日本动漫;二是保持“系”语素不变下的汉语类推造词。“佛系”一词并非横空出世,这一词从形成到进入传播过程都具有现成“×系”语言结构体的支持。

真正“引爆”“佛系”流行语的是2017年发表的一篇博文《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佛系交友”“佛系打卡”“佛系养生”,“佛系”在此时充作定语用以形容特定人物的精神状态或行为习惯,勾勒出一种淡然自若、不争不抢、云淡风轻的生活态度。随着这篇文章在网络的迅速传播,网友积极参与至“佛系”流行词语的创造与传播中去。至此,“佛系学生”“佛系购物”“佛系恋爱”等一系列词语经过概括抽象形成流行语模“佛系+Y”。“佛系体”迅速成为年度“爆红”网络流行语。

二、佛系网络流行语的符号学阐释

(一)“佛系”网络流行语之符号隐喻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载体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社会文化中,是实实在在可以感知的,其本身就是符号化过程的产物,而符号又由能指和所指构成,网络流行语在能指和所指的转换间已脱离原文本意义。

以“佛系”为例,“佛”字的所指随着“佛系”流行语在网络平台的使用频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一开始的佛文化、佛理之意经由隐喻机制的作用现今才引申为一种“随性淡泊、看得开、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和方式。“佛”之符号表意演进过程:佛像→佛教文化→一切随缘、不大走心、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佛系”一词借助佛教的教義和观念,表达了一种无欲无求、万物为空的处世态度。

(二)“佛系”网络流行语的符号解码过程

网络流行语所指意义的重新演绎背景下,霍尔认为个体接收到网络流行语这种互动文本时,“会产生非常复杂的感知、认知、情感、意识形态或者行为结果”,不同接收者对同一信息有着迥异的解码方式。基于此,霍尔运用了“三个假想”的立场分析其解码过程,归纳出解码者赞同、妥协、抵抗的三种态度立场。

首先,赞同的立场即编码者占支配地位的“霸权式”解读过程,此情况下受众处于被支配的地位,解码者丧失自我意识、本能的按照编码者的预设意图来释意符号意义。

以2017年末《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勾勒出的“佛系青年”为例,编码者在符号文本中预设的内涵意义,是一种现今“90后”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意自在的生活状态,受众特别是青年群体极易感同身受,引起共鸣。这种“佛系”情绪解读明显是中性的,其后“佛系穿搭”“佛系学生”“佛系恋爱”等一系列以“佛系”为前缀的流行词频频亮相,达到了最佳的传播效果。

其次,受众的第二个立场是妥协的立场。

此时受众对编码者传递的意图解读时内心充满了矛盾,认同和对抗两个矛盾要素同时存在,既能大致按照编码者的意图去解读意义,同时又基于自身考虑赋予文本另一层意义。持有妥协态度的受众对“佛系”存在复杂的情绪色彩,受众初始接受这种带有调侃、自嘲意味的称呼,随着“佛系”系列的刷屏,则会质疑这些调侃是否带有消极贬义的色彩。因此出于从众心理,个人基于自我保护意识积极融入到群体中时,往往会有意使用网络新词寻求认同和归属,不仅用“佛系”标榜自己,更用来描述他人。

最后,第三个立场与赞同立场完全相反,传播者设定的意图遭遇受众解读落空,受众运用自身的理解和诠释方式解读文本,这是一种“反霸权”对抗式解读立场。

受众对“佛系”流行语的解读完全往消极方面理解,他们认为“佛系”态度实则是面对现实的消极懈怠,是对正能量价值观的漠视、批判甚至是恶意抹黑,因此部分受众将“佛系”流行语归纳到低俗化网络流行语范围,并且敦促有关机构或者部门积极规范网络流行语。事实上在“佛系”变成流量热词时,部分媒体就捕捉到其中隐含的颓废因素,并迅速加以警示和批评。比如“揭开‘佛系的真面目:一种不思进取的消极态度”“青年人须警惕被‘佛系…。在此基础上,受众逐步摆脱以往被动接受局面进行文化的再创造,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当代大众文化话语体系。

三、“佛系”网络流行语彰显草根文化特性

传统的话语流动在一般情况下是从精英阶层向草根阶层流动,而网络流行语是个体对符号文本意义重新建构的产物,其重构意义的被认可和接受促成大范围的流行与传播。可以看出网络流行语传播模式与自上而下模式不同,它实现了草根阶层话语流动的逆袭,即从“他们”到“我们”、由“被动”到“主导”,引导草根大众积极有意识地参与到话语空间中来”。

网络流行语凭借网络的特性扩大其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同时兼备开放性、互动陛、和百姓化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促使其从局限性的小众流行文化转化为大众流行文化。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植根于开放性和兼容性的网络空间,一定程度上含有亚文化的解构特征,由于从众心理的暗示、“沉默的螺旋”效应、“把关”的弱化等使得网络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脱轨,过度追求娱乐性而削弱深层次思考、蕴含消极庸俗的流行语与主流价值观相悖、对抗性引发社会不稳定情绪滋长……这些负能量给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带来颠覆性的冲击。

以“佛系”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赋予了草根阶层最大程度的话语流动便利,但这并不意味着话语流动可以无条件脱离监管野蛮生长。与原文本相比,每一个网络流行语都经历了意义再创造的步骤,如果其流行意义被曲意加工和塑造,那么不仅仅只是被滥用,更会致使一种消颓价值的“社会流行病”。草根力量崛起的同时,不可避免会带来诸如偏见、网络暴力、舆论挟持等风险,这对语言规范乃至社会秩序来说都是隐患。如何以高效的方式引导网络用语,使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服务,已成为网络环境治理的新课题。

猜你喜欢

网络流行语符号学解码
基于图像符号学的品牌联名设计研究
浅析徽州马头墙中的设计符号学
解码 四十五度仰望天空
文化解码
文化 解码
文明 解码
写在“生命符号学研究”前面的话
网络流行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浅谈当前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分析
网络流行语对大学思政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