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单元导引课的《古诗三首》教学例谈

2020-08-11鲍国潮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0年2期
关键词:单元设计古诗文教学

鲍国潮

【摘   要】《古诗三首》是统编教材新出现的编排类型,是语文课程实现文化传承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是单元中起到导引作用的课文。通过对文本意境的整体导引、对题材内容的价值导引、对语言实践的语用导引和对艺术趣味的审美导引,《古詩三首》实现了作为单元导引课的功能。

【关键词】单元设计;导引课;古诗文教学

统编教材在古诗文编排上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一是原来教材中通行的一课安排两首古诗变为一课安排三首古诗;二是《古诗三首》或文言文一般安排在单元的第一课;三是文言文在教材中出现的时间提早到三年级;四是中高年级的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板块的内容均为古诗,使统编教材中的古诗文总量明显增加。

众所周知,古诗文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它是语文课程实现文化传承和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单元的重要构成,它又受制于单元语文要素和人文主题,与单元内的现代文构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准确把握《古诗三首》的教学要求,既是实现文化传承的需要,也是开展单元教学的需要。

《古诗三首》大多出现在单元第一课的位置,是首先体现单元人文主题的文本载体,在落实人文主题方面对单元内后续的选文教学产生着重要影响,同时在落实单元要素方面又发挥了铺垫、指导、暗示等作用,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由此可见,《古诗三首》具有单元导引功能。下面从单元导引课的视角来分析统编教材中古诗文教学的路径。

一、文本意境的整体导引

我国传统的文学艺术讲究意境,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是如此。南宋姜夔在《白石诗说》中说:“意中有景,景中有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又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见,意境为客观之景与主观之情交融的产物。

统编教材涉及古诗词的单元多与情、景的描写相关,选文有着鲜明的意境。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选入唐诗《山行》、宋诗《赠刘景文》《夜书所见》,均为写秋景的诗作。其中《山行》为大写意,境界高远;《赠刘景文》尚理,情中见理;《夜书所见》则含有儿童情趣。三首诗作与本单元的人文主题“金色的秋天”深度契合,同时与本单元《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三篇选文的意境相通。

如何运用此三首诗进行单元意境的整体导引?

首先要意象相连。意象是意境的载体。《山行》中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可以与《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中的“秋叶”联系;《赠刘景文》中的“橙黄橘绿”可以与《秋天的雨》中的各种秋天的水果联系;《夜书所见》中的“儿童挑促织”可以与《听听,秋的声音》中的“蟋蟀”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围绕诗歌中的这些意象,设计相关语言实践活动,使单元内的文本成为一个意境相连的整体,有利于学生在心中形成秋天的整体形象。

其次要情感相通。意境是情与景交融的产物。中国素有“悲秋”的传统,但此三首诗中却不乏对秋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这主要是为了用积极的情感影响学生,体现了统编教材对儿童心理的文化观照。这种情感基调正好与后面三篇清新的现代散文和诗歌所表达的对秋天的欣赏之情相通。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把握好情感的基调。

最后要韵散相谐。诗歌为韵文,其意境不仅由物象造就,也由音韵与节奏造就。如《山行》用的是“下平六麻”韵,朗读时声音亮而平,比较悠长,反映了作者闲适的心境。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写的是就近观察秋天的叶子,细细体味,回味无穷,朗读起来清新而活泼。韵散相谐,两相对比,别有趣味。

二、题材内容的价值导引

中国古诗一般以题材内容分类,特别是唐诗,形成了鲜明的类别,如“边塞”“宴饮”“刺事”“登览”“送别”“游仙”等。不同的题材内容体现着不同的价值取向。

统编教材在单元设计中,比较重视按题材内容来选编诗歌,因此《古诗三首》均按题材内容成组出现。这样做一是便于学生整体把握理解,二是有利于进行价值引导,三是使单元中的其余文本在内容上与古诗保持一致,便于整组教学。

比如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编入了《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咏物诗”,题材内容相当一致,且所咏之物均被人格化。如《马诗》中对人才被重视的渴望,《石灰吟》中对“清白”的追求,《竹石》中对初心的坚守,都体现了高洁的人格。这与《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所表现的人格美高度一致。

如何运用这三首诗进行价值导引?

首先要用好中国故事。古诗不仅是文学艺术,也是历史。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地联系时代,让学生的童心与作家的关怀、时代的风云相连,以便更好地把握诗歌。当然,在介绍时代背景时,要避免一首一首机械地介绍,可以用综述的方式来进行,使单元诗歌教学产生历史的“纵深感”。

其次要明晰诗人心路。诗歌是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的结晶,是特定情境下的产物,所以在诗歌教学中历来有“知人论诗”之说。面对课后习题“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学生需要联系诗人的经历,才能准确地理解。诗人的心路实际上是理解诗歌的“横断面”。

最后要感悟特定手法。诗人把自己的价值取向寄托在题材内容上,有的寄在事上,有的寄在物上,所以才有“咏物”“刺史”等不同的诗歌类别。本单元把诗人的人格寄托在物象上,以物喻人。教师在教学中可列出作者对物的特点的描写,引导学生思考:“哪些特点用来喻人?喻人的什么人格?”还可以进行迁移,如从“咬定青山不放松”“要留清白在人间”迁移到李大钊、张思德、老班长等人对初心的坚守以及对清白的人生的追求。

三、语言实践的语用导引

诗歌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典范。中国古典诗歌对于语言运用的重视达到空前的高度。儿童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朗读、思考、背诵、品味等方式感悟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童年往事,选入《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三首古诗,虽同为描写乡村儿童生活情趣,但与三篇现代文《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在情感基调上是有区别的。因此在单元设计上,三篇现代文侧重于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而《古诗三首》却安排了小练笔。可见,教材意图是要学生体会诗歌语言的运用。

如何运用这三首诗进行语用导引?

首先要关注诗歌中名词的运用。中国古诗强调意象,而意象是以名词为核心的。《稚子弄冰》中的名词运用极具特色,题中之冰在诗中分别有“晓冰”“银钲”“玉磬”“玻璃”四个别称。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只有“晓冰”是真实的,后三个都是儿童想象的结果,“银钲”是从色彩的角度想象的,“玉磬”是从声音的角度想象的,而“玻璃”是从质地的角度来想象的。此外,“金盆”“彩丝”等都是儿童的工具。因此,抓好名词进行教学,能呈现出本诗的情趣。

其次要关注诗歌中动词的运用。诗歌的意象,是依靠动词活起来的。《村晚》一诗中,第一句连用两个“满”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诗读起来给你什么感觉?为什么是‘草满池塘水满陂,而不是‘水满池塘草满陂呢?”第二句“山衔落日浸寒漪”,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一画简笔画,体会“衔”与“浸”的运用之妙。第三句“牧童归去横牛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换一换动词“横”,进而体会“横”字表现出牧童的自由闲适。

最后要关注诗歌中的典型文字。如《四时田园杂兴》中对仗的运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中找对子,如“昼对夜”“儿女对童孙”“耕对织”“耘田对绩麻”,由此形成对乡村成人生活异常忙碌的印象,然后设问“那么,诗中的种瓜可以对仗什么呢”,引导学生展开对乡村儿童生活的想象。

以上这些语言运用的导引,为本单元关于童年生活的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语用示范。

四、艺术趣味的审美导引

什么是艺术趣味?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中是这样说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恶,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可见,趣味实际上是文学审美的主观标准。用有较高艺术品位的诗歌来导引审美行为,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态度,提升艺术趣味。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文主题为“纯朴的乡村”,单元提示语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一幅和谐的画卷”。本单元选入三首古诗词《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清平乐·村居》,三篇现代文《乡下人家》《天窗》《三月桃花水》。单元语文要素为“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此单元从语言文字理解上讲难度不大,难在如何从这些文字中体会到乡下之美,形成对淳朴之美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单元中古诗的导引。

一是聚焦寻常的景物。乡下生活中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只有寻常的景物,如篱落、蝴蝶、菜花、梅子、青草等,但这些寻常的景物却充满了生命活力。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體验生命力。比如“飞入菜花无处寻”,可见菜花盛开;“溪上青青草”,可见青草繁盛。学生从寻常的景物中感受到蓬勃的生命力,便能体会乡下的淳朴之美,培养了对朴素事物的审美能力。

二是聚焦自然的节律。古人尊崇自然,自然具有自己的节律,如“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都是自然的节律,都体现了季节的轮回。而《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无赖”,也是一种生命的节律,因为最小的孩子肯定最调皮。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体验诗歌中的“时间感”,自然的节律观便能建立起来。

三是聚焦生命的恬适。所有的乡下生命都很恬适。要么在自然中嬉戏,如追寻黄蝶的儿童;要么在地里劳作,篱落旁空无一人;要么与家人在一起。这种恬适便是与自然和谐相处,与自我和谐相处。

通过这三首古诗,学生能建立起对乡村生活的艺术审美趣味,为后续学习现代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谈美[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九洲.艺术意境概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3]张爱华.唐诗二十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教师发展中心   312030)

猜你喜欢

单元设计古诗文教学
单元教学设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应对上海化学等级考试的思路转换和教学策略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基于对学科教学特质的把握
基于FPGA与ARM的智能合并单元设计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优化初中语文教学的几点策略
古诗文教学对培养人文素养的思考
如何培养学生在学习古诗文中入情入境
浅论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古诗文教学的利弊
从“意会”走向“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