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江对于唐宋时期潮州开发的重要意义

2020-08-10倪妙玲

卷宗 2020年16期
关键词:韩江潮州中心

倪妙玲

摘 要:东晋咸和六年始设海阳县,义熙九年置义安郡,隋开皇十一年置潮州,潮州逐步成为韩江流域粤东地区中心。韩江对于粤东地区开发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特别在唐宋时期,潮州充分利用经济重心南移这一机遇,发挥韩江流域地理优势,带动、引领韩江流域中下游的发展,在内河文化时期,一直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关键词:韩江;潮州;唐宋时期;中心

1 古代韩江流域简况

韩江三角洲是由上游带来的泥沙冲积形成陆地,又被江水分割成幾块。广义上的韩江三角洲,除潮汕平原,还应包括榕江三角洲和更南的练江三角洲。韩江与其众多支流构成韩江水域网络,成为韩江流域与外界联系的主要交通要道。以肥沃的三角洲平原发展农耕经济;以韩江水系为依托,带动上下游经济往来,人口流动,文化交流;以韩江出海口为起点,向北与江浙一带互换有无,向南与东南亚地区发展海外贸易。可见,古代粤东地区特别是潮州的开发与发展中,韩江起到巨大带动作用。可以说,从两晋至清末,是以潮州府为主导的内河文化时期。

2 唐代潮州的开发

潮州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开始设县,东晋义熙九年(413年)设郡,直至1860年前,一直是粤东地区政治中心。以潮州为中心的粤东地区的开发与发展,是以韩江为依托,在北人南迁、南方开发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开始的。

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地区战乱,长城以北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中原地区先后建立多个少数民族政权,中原地区汉人为避战祸,大量南迁,粤东地区在两晋时期县数量增加,与北人南迁有密切的联系。

北人南迁,除了带来大量劳动力本身外(南方多地方人稀),还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生产经验,加速了粤东地区的开发。唐朝时,潮州人民修筑北门堤,防御恶溪(韩江)水患;再如由御史中丞贬为潮州刺史的李宿,在潮州西湖山南岩上建“观稼亭”,说明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韩江三角洲由韩江等河流夹带大量泥沙不断淤积而成,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发展,再加上水利灌溉工程的修筑,地方官员的重视,使到唐朝时期潮州农业生产发展。

在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下,人本身就是生产力,农业生产更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生产工具简单,因此经常以户口数量来衡量一个地区农业生产发展程度乃至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东晋立郡时,户口只有一千多;到唐元和年间,据《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户口为九千三百二十九户,而可以看出,隋唐时期,特别唐朝,韩江流域潮州地区的开发与发展。

韩愈来潮前的十一位潮州刺史,大部分原是名臣显宦,甚至官至宰相,如常衮,都不是碌碌无为之辈,来潮时对潮州经济、文教发展作出一定勋绩。但终唐一代,韩江流域潮州地区总体仍处于落后状态,从韩愈被贬潮州途中所作《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即可窥见一斑: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全诗充满着一种对南方、对潮州的恐惧和悲凉。相对于中原而言,潮州还是荒凉落后的,成为谪宦逐客的被贬之地。一方面是认为南方百越之地,与少数民族杂居,“居蛮夷之地,与魑魅为群”,有异于中原汉族文化,为中原汉人所耻;另一方面,虽然有韩江三角洲广阔冲积平原,但缺乏堤防,江水泛滥,甚至海水倒灌等现象时有发生,再加上江中鳄鱼为患,“鳄溪魂断”,所以韩江古称“鳄溪”“恶溪”,农业发展仍然艰难;与此同时,还有中原人闻之色变的瘴疠疾疫。整体上,唐朝时期潮州地区是处于刚开发状态,社会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

3 两宋时期潮州的繁荣

3.1 北人南迁

自两晋以后,北方的每一次动乱,都使到大量中原汉人南迁。唐中期安史之乱、唐末农民战争、五代十国割据战乱、靖康之难,中原汉人南下避难,一部分也即来到潮州。潮州远离政治中心,“天高皇帝远”,在战乱频仍时期,中原政权也是鞭长莫及,却成为逃乱避难的理想地方。两宋时期潮州郡人口增长迅速,除了人口自然增长外,还有大量外来人口的移入,加速了潮州的开发。可以说,宋代潮州的繁荣是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3.2 兴修水利灌溉工程

“潮本泽国,合赣、循、梅、汀、漳五都之水注于韩江,千里建瓴,万派归壑”。一到雨季江水泛滥,下游两岸一片汪洋,农业无法得到长久持续发展。大规模修筑堤防始于宋代,溪东堤、北门堤、南门堤等,可以说整个韩江下游的堤防,基本上都是宋时所建。除堤防外,还有其他的水利设施,如王涤挖浚的三利溪。堤防的修筑,使得人民生活得到安定;水利设施的兴修,大量荒地得到开垦,使到韩江流域农业生产逐步发展。

3.3 推广先进的农耕技术、引进新农作物品种

潮州使用耕牛不会迟于北宋,牛耕的使用推广,解放了人力,推动耕作技术进步;其他的当时较为先进的农具如龙骨水车、铁搭、秧马等,潮州也都使用。牛耕的使用,耕作工具的进步,也与北人南迁密切相关,中原地区先进的技术、经验也带来到潮州。另外,越南传入的占城稻,也较快地在潮州推广。

韩江流域地理优势来到两宋,充分发挥出来。农业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到宋代,潮州平原地区,农业生产已经接近江浙,处于全国领先地位,粮食产量不仅能满足本地人口消费,而且有余粮供应缺粮地区。金城米即是宋时潮州贩卖其他地区的稻米。

3.4 手工业、商业发展

手工业方面,当属制盐与陶瓷发展迅速。“潮之为郡、海濒广斥,俗富鱼盐。宋设盐场凡三所…”,考古上也得到证明。宋代潮州盐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盐产增多,也作为商品外运。大量潮盐,通过韩江,溯流北运,上游的梅州和福建汀州江西赣州都曾食用潮盐。陶瓷是宋代潮州外销另一重要产品。两宋时期,对外贸易繁荣,潮州陶瓷生产也进入兴盛时期。笔架山宋窑遗址,古称“百窑村”,出土大量陶瓷品。韩江流域一带,考古发现大量的窑群,窑址都临近韩江,显然与外运方便有密切关系。沿韩江北上,与福建、江西一带贸易往来;据出海口向北与江浙、山东等互通有无,向南与南洋贸易。《永乐大典·潮州府》在记述宋时潮州状况时载道:“舶通瓯吴及诸番国……以故殷甲邻郡。”海内外航运十分活跃,宋元丰间商税三万贯以下广(广州)十四务,潮(潮州)十务(务:宋在各关口设置的征税机构,负责征收商税)。在广南东路中,潮州商税稍次于广州,可见潮州在宋时商业贸易繁荣。

南北各族人民几百年来的开发、改造,“恶溪”成为粤东人民的母亲河,哺育一方百姓,推动潮州经济发展。从宋代开始,人们对潮州的看法开始改变,杨万里《揭阳道中》“地平如掌树成行,野有邮亭浦有梁。旧日潮州底处所如今风物冠南方。”、陈尧佐“潮阳山水东南奇,鱼盐城郭民熙熙。”皆是宋时潮州地区富庶繁荣的写照。

4 结语

潮州府城位于韩江中下游,随着水利灌溉设施的修筑,农业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利用韩江交通,逐步发展成为闽、粤、赣交界物资集散枢纽和商业贸易中心;向外成为海丝之路的重要起点。“潮州府城之内,街衢纵横,里坊相接,商肆林立,十分繁荣。……‘有中州之气象焉”,潮州利用地理优势,促进其经济的发展,使到潮州经济规模在粤东领先,开始成为粤东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

参考文献

[1]饶宗颐.潮州志[M].潮州市地方志办公室,2005.

[2]郭伟川.岭南古史与潮汕历史文化[M].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3]郭培忠.古代潮州人文地理初探[J].岭南文史,1992(01).

[4]郭培忠.古代的潮州[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3(01).

猜你喜欢

韩江潮州中心
剪掉和中心无关的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奇奇怪怪儿童乐园
在打造“两个中心”中彰显统战担当作为
Characteristic mode analysis of wideband high-gain and low-profile metasurface antenna∗
赦免你的“错”:惩罚的风往爱的方向吹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别让托养中心成“死亡中心”
Vadose-zone moisture dynamics under radiation boundary conditions during a drying proc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