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杨树“小老树”的改造技术

2020-08-10南学松魏洪亮

农家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改造技术杨树

南学松 魏洪亮

摘 要:杨树“小老树”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做到适地适树和精细经营管理。改造的技术主要是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采用良种、稀植、加强中耕等集约经营措施。

关键词:杨树;改造技术;小老树

杨树是吉林省一个主要造林树种,尤以中、西部栽植较为普遍。绝大部分生长良好,起到了防风固沙、护田增产的作用,并提供了部分生产、生活用材。

但是,由于营林技术等多方面原因,致使杨树片林中出现了大量生长停滞、树体老化、叶小而黄,缺乏生机的林木。10年生以上林木年平均生长量低于0.5cm、高生长不足30cm。“小老树”是从生态和生理上对这种林分的形象概括。“小老树”的出现,严重降低了林木产量和防护效益,是林业生产中凾待解决的大问题。

一、“小老树”的成因

(一)立地条件选择不当,造成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

20世纪五十年代,吉林省各国营机械林场和群众造林,杨树主栽品种是小叶杨、小青杨。它们虽然具有抗寒、耐干旱瘠薄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但就其本身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来说,喜水、喜肥、喜光,要求土壤肥沃。土壤过于干旱瘠薄,不利于正常生长。只有在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立地条件才能生长正常。通过对比研究,立地条件过于瘠薄,是导致“小老树”出现的重要因素。由于造林地的立地条件不能满足造林树种生态特性的要求,而使“地”和“树”的矛盾无法统一,导致人工林生长不良,成林无望。

(二)初植密度大,未能及时间伐,单株营养面积不足

林木生长需要一定的空间和营养面积,才能保证树冠和根系的生长发育。杨树是阳性树种,必须根据它的生态、生理特性,立地条件、树种和管理水平来确定造林密度。过去由于接受“立地条件越差,栽植密度应该越大”的错误理论,在干旱瘠薄地造林,采取“以密保活”的错误做法,株行距多为1m×1.5m、1m×1m。由于初植密度过大,迟迟不间伐,以致长时期内单位面积林木过密,造成单株营养面积严重不足。据测定,干旱、半干旱地区小叶杨蒸腾强度为700mg/克鲜叶·小时。一株健壮的小叶杨,单株鲜叶重31kg,叶面积132.1㎡,一年蒸腾消耗水分达37m3以上。如果林分密度过大,水分供应不足不能保证单株营养要求,必然导致未老先衰,甚至成片死亡。

(三)林木生长所需营养不足

杨树是栽培性很强的树种,但长期以来却作为自然生长的森林树种对待。造林3年后停止中耕抚育,甚至有的只抚育一两年。结果林地杂草丛生,土壤板结,水肥状况日趋恶化,林木长势日益减弱,使原来不应成为“小老树”的林地也形成了“小老树”。

(四)修枝和病虫害防治不及时

由于经营粗放,对埋干造林或平茬后的林地,未能及时除蘖、定株、修枝,使林木长势差,林地环境逐渐恶化,加之对病虫害防治不利,致使天牛、白杨透翅蛾、杨圆蚧、吉丁成虫、腐烂病等危害日益严重,其中天牛危害面积最大。有些林地每株幼虫多达几十条。幼枝在被寄生之后,输送水分和养分物质的能力大为降低以致破坏,因而加剧了“小老树”的产生和发展。

此外,还有机械损伤,牲畜咬掉幼苗和幼树生长点造成的“小老树”。

二、“小老树”改造措施

明确“小老树”的成因,是制定改造和预防“小老树”的科学依据。根据“小老树”的现实情况,对没有培育前途的,如违背适地适树原则造成的“小老树”,要更换树种,重新造林;对有一些培育价值的,从林木、林地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改造。

(一)对林木采取的改造措施

1.强度间伐,调整密度。造林密度是否合理,在一定条件下是影响杨树生产力的关键。在干旱瘠薄条件下的过密林分,应通过强度间伐,减少单位面积的株数,增加单株的营养空间,来调整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供应状况,减少遮阴,增加光照,促进保留木生长。实践证明,初植密度過大的林分,应该早期进行间伐,越早越好,而且一次改造彻底最好。

2.及时合理地修枝除蘖。“小老树”经过间伐,调整密度,得到充足的营养空间后,为了保证树高和直径生长,需要通过修枝、除蘖等技术措施,使地上地下部分保持平衡。修枝强度应适中,不宜过大。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一般幼林时进行轻度修枝,中龄林进行中度修枝。第一次修枝时,树冠的高度占树高的2/3左右,同时及时挖根除蘖。杨树根系萌生力强,尤其形成“小老树”最多的小叶杨,根蘖萌生力更强,地上部分被间伐后,在伐根上又会发出大量的萌生枝条,与保留下来的林木争夺水分、养分。根桩妨碍中耕除草。所以,间伐后随即挖根除蘖是改造“小老树”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平茬和嫁接。对由于机械损伤或病虫害等造成的“小老树”,可采用平茬复壮的办法,使之萌发出生长力旺盛的新枝条。然后,在此基础上培育新林。

(二)对林地采取的改造措施

1.延长中耕抚育年限。中耕抚育是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透气性,消灭杂草,促进林木生长的重要措施、中耕抚育年限绝不应进行3年即终止,吉林省一般应进行5~7年,特别干旱的应延续到10年以上。

中耕分浅耕和深耕两种。浅耕深度10~16cm,以疏松表土,蓄水保墒,每年1~2次。深耕的目的是使根系复壮,增加根幅,扩大营养面积,提高根系吸收养分、水分的能力。同时增强土壤的透气性,改善微生物活动环境,加速腐殖质分解,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林木生长。事实证明,林分在疏伐、深耕以后,根系的生长发育环境得到改善,不但侧根的数量增多,而主根也很发达,可以穿透坚硬土层,深扎1.2m以下,能充分利用地下水,可以弥补地表水分不足。

2.雨后施肥。“小老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缺肥缺水。各地的经验证明,在瘠薄的“小老树”林地,通过雨后施肥或施肥的同时进行灌水,效果最好。

3.灌水。干旱地区灌水改造杨树“小老树”效果十分明显。吉林省西部林木生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土壤缺水。生长越快的树种消耗水分越多,杨树消耗水分数量比一般树高一倍以上。因此,改造“小老树”灌水是至关重要的。

在生产实践中,“小老树”的改造,不论对林木采取的改造措施,还是对林地采取的改造措施,不是单一的,往往是结合或交错进行的。

三、“小老树”的预防

根据“小老树”的成因,在适地适树的基础上,采用良种、稀植、加强中耕等集约经营措施,可预防新植林出现“小老树”。

吉林省白城地区普遍选用了白城小黑杨、白城小青黑杨和白杨2号等优良品种。这三个品种,距白城林科所对比试验,比当地乡土树种小叶杨、小青杨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增长37.5%~45.8%。同时调稀密度,新植林株行距采用1m×3m、2m×3m、3m×4m、4m×4m或5m×5m、4m×6m,一般3~5年即定植,并适时摘芽修枝。中耕抚育年限,较普遍采用3、2、1、1、1、1、1遍次,连续中耕7年,有的达10年或10年以上。

猜你喜欢

改造技术杨树
跟踪导练(三)
跟踪导练(五)
高跟鞋
漫画四幅 杨树山等
三网融合中广电网络双向网改造关键技术探讨
陇东山地低产核桃林改造技术试验初报
果树高光效树形改造技术及管理要点
杨树上为什么会有许多“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