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现状研究

2020-08-07刘晶

卷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核心素养

摘 要:在思政课程改革、转型、提升备受呼吁的今天,“核心素养”是开启“教”与“学”和谐高效的一把“金钥匙”。由于处于改革转型、过渡阶段,必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影响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高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为思政课教学时效性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引领和政策支撑,亦将成为新一轮思政课课程改革深化的方向。在这里,笔者在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对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现状进行分析。

1 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现状

2017版《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高中政治学科开启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学科教学改革序幕。由于处于改革转型、过渡阶段,必然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影响教学实效性的进一步提高,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高中思政课教学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高中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均衡的问题,具体现状分析如下:

1)学生整体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存在多层次性。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呈现出多层次化状态,高中低水平均以一定的比例存在。在关于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有的同学停留于对知识的理解把握程度,能力和行为外化尚未完全形成;有的同学达到了能力养成阶段;有的同学能知行合一,达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学生整体上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化和外化方面明显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提升。

2)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程度存在主体差异性。在现实生活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程度群体性差异和个体性差异表现在各个方面,如文理科学生之间、不同年龄之间、不同地区、学校之间等,学生在言谈举止及处理问题中有所表现,水平各异,以不均衡的状态存在。

3)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发展程度存在不均衡性。对于学生个体而言,学科核心素养的四要素的发展程度也不尽相同,存在鲜明的不均衡性。当前高中思政课的教学实效虽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尚未达到应有的理想状态,学生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水平还存在着发展不均衡、不全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

2 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现存问题归因

针对当前高中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不全面、不均衡等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出如下原因:

1)教师的主体性发挥不充分。首先在于现有的中国人才选拔标准主要依靠分数,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其次,目前尚处于改革初期,教师的理念转变及教师方式方法的改革处于一个过渡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再次,源于教师个人因素。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学生、学校等功利化的价值取向,对思想政治课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学管理中有效激励约束机制也存在相对不足的等现象。

2)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最大困难在于学生主体性的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主体性发挥不足影响日常教学实效量的积累,势必影响最终学生核心素养水平质的飞跃。具体分析如下:(1)部分学生政治理论学习动力不足。受应试教育及文理分科的影响,高中生在学习动机中存在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在很多高中生的眼中,思想政治课是非高考科目,是小科對自己的高考以及就业价值不大,与因此在学习中接受动机不足,参与意识和接受意愿偏弱。此外,非理性因素对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发生和停止具有重要调控作用。(2)部分学生的个人能力有待提高。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主要依托活动型教学的开展,离不开大量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这需要学生付出较多的时间成本,并具备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现实中有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或探究能力不足,且高中生课业负担又重,这导致其完成效果不佳。(3)学生主体意识相对薄弱。由于片面追求高分数教学导向的存在,很多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采取讲授型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包揽式、全方位的进行学习资源供给,留给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的空间有限,因此形成了学生习惯等待、被动接受的心理,主体意识相对不足。

3)教学评价滞后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现有的教学评价在推动素养的培养方面明显力度不足。具体表现:(1)教学评价存在片面化倾向。第一,教学评价重知识轻素养。第二,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第三,教学评价重量性轻质性。(2)教学评价存在单一化倾向。第一,评价主体相对单一。第二,评价标准相对单一。

4)教学环境的营造强度不够。环境对人产生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优化环境,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环境推进育人实效,已是共识。但就目前来看,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正在进行中,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的协同效应有待加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合力还没有完全形成,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思政课建设的氛围不够浓厚。“三全”育人合力尚未完全形成,各种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有效抑制或消除,这必然对育人实效产生一定的影响,不利于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实效性。(1)社会环境存在负面影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中生网络化的生存状态,使高中生不得不面对很多负面的社会现象和信息。由于缺乏足够的分析判断能力,难免会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受到影响。第一,经济环境的负面影响。二,政治环境的负面影响。第三,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2)家庭环境存在负面影响。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家庭的文化氛围、以及父母的文化素养、言行以及“三观”都会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状况产生影响。在现实生活中,若家长的价值观存在偏差,或法制意识淡漠、缺乏规则意义、科学精神等,学生往往也会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给政治课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生活中很多父母对政治学科价值的评价过低,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和接受效果。这些都会在一定上影响到学生的态度、行为,增加教学难度,影响到教学实效的提升。

在思政课程改革、转型、提升备受呼吁的今天,“核心素养”是开启“教”与“学”和谐高效的一把“金钥匙”。要想学生对政治学科的学习有兴趣、高效率,教学就必须要摒弃表层化、炒冷饭的现象,让学生掌握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方法和技巧。思政课教学如何才能切实根植于学生的素质教育,真正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促成课堂教学样态的转型,对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现状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办国办印发《意见》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8-15(01).

[2]石炜君,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

[3]王宏建;杨伟东,加强学段教学衔接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从2019年河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命题导向谈起[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0.

[4]杨小斌.新时代讲好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思路[J].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2020.

[5]包彩娥.深度教学:高中思政课堂转型的新样态[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

作者简介

刘晶(1980-),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伦理学。

猜你喜欢

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核心素养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孟子学说中的教育思想探析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抗战教育的思考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