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心理健康论师德师能培养

2020-08-07冯志彬林海

卷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师德师师德高校教师

冯志彬?林海

摘 要:本文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入手,论述了心理健康与师德师能培养的关系,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提供一定的方法,为培养师德师能提供了一个切入口。

关键词:心理健康;师德师能培养

现代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手段日新月异,使教师的职业挑戰度不断增大,职业压力持续上升。社会、家庭、学校的各种因素,使教师的困惑、烦恼也有所增加,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2010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课题组对75所各类高校共2785名高校教师的调查结果显示,44.2%认为自身心理压力大,28.2%认为自己处于亚健康状态,21.3%认为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堪忧,心态平和的人数仅占63%。教师的心理健康,关系到教德师能的培养、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长成才,值得重视。

1 教师现实的心理问题

教师群体通常是高知识水平的群体,也是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2014年,对高校教师进行的职业压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具有中度压力和严重压力的教师占到了被调查总数的82%,压抑、焦虑、强迫症等症状的比率较其它职业高。特别是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在时间紧张节奏加快转换频繁的教学工作中,更容易受到不良心理影响和困扰,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成效,育人效果。

1)过度焦虑导致精神压抑。这类心理问题一般表现在自身情绪上。往往是初入职的一些教师更加明显,感觉承担压力喘不过气来,害怕出错却总会出小错,对上级和同事的评价和建议过度在意,对正常的考评过度担忧,一定时期内紧张、焦虑和苦恼,继而烦躁、坐立不安、六神无主,还会出现盗汗、睡眠质量严重下降等情况。长期以往,会变得苦闷、颓废、悲观,失眠,精神压抑,甚至抑郁,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

2)偏执敌对导致厌倦逆反。这类心理问题往往表现人际关系上。有的教师本身是独生子女,与人相处,互谅互让不够,易因小事发生矛盾,控制不住情绪,一挨批就爆。对单位的管理教育持消极敌对态度,爱钻牛角尖,想不开。更有甚者,自视过高,看事烦,看人烦,不合群,不良情绪始终挥之不去,自己头疼,别人也头疼。不愿做小事,不愿扣细节,事情做不好,不如意归因于外。事事较真,事事想超过别人,重名追利,心态不平和,不安心,不静心,渐渐厌倦逆反。

3)职业倦怠导致问题行为。这类问题往往表现在工作上。一方面,教师群体在工作上普遍对自己要求高,力求完美,备课或讲稿改来改去无尽无休,直到精疲力竭。另一方面在评比结果,考核成绩等方面,获得的结果往往和心目中的期望差距较大,感觉出头很难,劳而无功,易产生职业倦怠,进而发展为问题行为。主要表现为:工作上只求过得去,消极应付、教学场所任意向学生诉苦,发泄不佳情绪、对待学生不耐心、言语不和善等,可能对学生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做出一些明知没有必要,又无法摆脱的无意义的思想、冲动和行为,比如突然情绪失控大哭,突然辞职等。

2 心理健康与师德师能的关系

北京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聂振伟教授对于教师心理问题有着长期的研究,她说“师德是表象上的东西,但我们的社会只看到师德问题,实际上再往下深究,有时候的确是师德问题掩盖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所以说,从心理健康入手,可以为培养师德师能提供一个切入口。

1)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德。心理健康是良好师德的基础,心理偏差是师德缺失的重要原因。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教师,会以积极、坦荡、坚定自信的人生态度,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学生成人成才,积极探索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手段,圆满完成本职工作。“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的品德也离不开心胸开阔,乐于交往的健康心理。相反,心理冷漠,自卑,则会承受力差、消极、不思进取、做事畏缩不前,半途而废等。

2)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师能。教师的事业成功大多表现为教师的能力素质强,人才培养质量高,而教师心理健康是事业成功的必要前提。教师心理健康,对教师角色高度认同,勤于教育工作,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善于管理、领导和帮助学生,就能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去,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利用教学资源,布置有效作业,施展才华,教学相长,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更加热爱教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反之,则会导致素质提高缺乏动力,工作质量低,教学能力进步缓慢。

3 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们对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是比较高的。教师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智力正常,胜任教学工作;人格健全,情绪稳定,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面对现实,适应性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研究中心主任俞国良提出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对教师角色认同;有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具有教育独创性;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均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教师的心理健康,重点应放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信心上,关键是情绪稳定。教师学会维护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方法,并用于实践,对人对己都是很重要的。

1)不断调整认知。在这方面,班都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他认为人类的学习是个人与其特殊的社会环境持续交互作用的历程。教师应通过观察学习和自我调节不断改善不合理或不正确的认知。很多工作与生活的现象,包含着成败与因果,只要善于观察与积累,必然使人生经验更丰富,人生智慧更多,成为教师心理健康稳定的基石。现实中一些貌似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往往是由于教师认知偏差引起的。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检查、自我评价来改变个人成见、思维定势,可调整认知偏差。

2)学会情绪调节。教师职业,面临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压力,如果不能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就容易产生消沉萎靡的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长期累积,就会形成心理隐患,出现身体症状,进入亚健康状态,进而发挥不出工作潜能,甚至导致工作效率下降,生活质量受影响。可以通过个体自我的积极暗示,寻求同事帮助,合理宣泄等进行心理调节,在不知不觉中改善情绪。

3)改善人际关系。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成绩和效果,有多方面因素,比如上级的支持,同事的帮助,学生的配合和服从,家长的信赖,亲属的理解等,都离不开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人际交往中,不妨采用“扬人抑己、问题预估、包容接纳、钝感防御、换位思考”的策略,力求达到互利双赢。正确看待竞争与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自己好的同时也乐于看到别人的好,在竞争、磨合中共同进步。

4)维护身体健康。身体健康对心理健康帮助很大。通过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自己身体机能;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丰富营养,可以保持合理的体重,体脂率,控制体型超标;通过规律的作息,可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总之,教师通过维护心理健康,能对培养师德提高师能有促进作用,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参考文献

[1]席绪慧.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发展的实现路径[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6:85-87

[2]雷燕.教师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5.12:104-105.

[3]陈微.唐柏林.解析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353-355.

作者简介

冯志彬(1978-),男,吉林辽源,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教研保障工作。

猜你喜欢

师德师师德高校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