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馆校结合视角的博物馆研学教育模式探索

2020-08-07杨巾

卷宗 2020年18期
关键词:博物馆

杨巾

摘 要:本文重点结合研学教學发展的基本情况加以分析,明确当前馆校结合视角下博物馆研学教育模式的应用,通过合理的探索与分析,了解到博物馆研学实践课程的意义,需要适当的创新思维和模式,将线下教学和线上课程同步展开,促使研学活动顺利的开展,保证学生们拥有理想的实践空间。

关键词:馆校结合;博物馆;研学教学模式

研学旅行属于一项富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主要是带领着学生们在旅行中提升认识、获取知识,强化对于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博物馆是富有独特魅力的校外教育机构,通过合理的运用教学模式,使得“游”与“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在真正的“旅游”中获得“学习”的乐趣[1]。研学教学模式富有实践价值,其体现出理想的实践效果,将博物馆视作研学旅行基地,可以收获相对充足的教育资源,这是至关重要的成果。博物馆的自身特征各异,使得研学方式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因此需要积极的关注研学课程和研学效果的不同之处。

1 馆校结合视角下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现状

目前,研学教育活动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大力推进,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发展对学校教育有不可忽视的助力,同时这也是博物馆发展的一个新机遇,博物馆应该积极的关注当前的发展现状,就新的形势展开讨论,以此作为基本的出发点,拟定合理的教学方案,促使博物馆研学教育的实际成效更加明显,收获更为理想的教育成果。

1.1 博物馆的地位日益凸显

目前,多数学校开始积极的践行馆校结合的方针,合理的运用博物馆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样的研学活动。博物馆现已成为研学活动的重要阵地,借助于多种科目的合理组合,打造出富有特色的研学资源,通过课程的合理研发,促使多数学校拥有了寒暑假的学习资源,在寒暑假的充足时间里,老师们带领着学生们积极的参与到研学活动汇总,比如北京中学会在寒暑假来临前,及时的策划出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与当地的博物馆进行有效的衔接,促使学生们可以进行实地的考察[2]。

1.2 博物馆类型影响研学内容

博物馆有着不同的类型,因此涉及的研学内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应该有针对性的选择。博物馆可以划分出社会历史类、自然科技类、科学技术类、文化艺术类博物馆、综合类博物馆。因为藏品富有悠久的历史气息,彰显出历史时代意义,所以属于社会历史类博物馆,在此类博物馆中,可以适当的开展与历史文化相关的研学课程,以此丰富学生们的历史涵养。文化艺术类的博物馆则是美术馆等,可以在其中开设美育研学课程,使得学生们提升艺术情操。在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内,可以为学生们开设科技课程,让学生们的科技素养得以提高,更好的强化自身的科技水平,综合类的博物馆更是可以根据馆藏开展课程研究开发出各种特色课程。

1.3 博物馆研学效果差异明显

博物馆研学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主要源于学校对于研学课程的关注度和理解度。根据相关的调研显示,广州以及北京等地,积极的接触了研学这一重要的概念,这些地方的博物馆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研学课程,馆校合作也趋向完善,因此收获了理想的教学成果。某些二三线城市,仅将关注的重点放置于学生们的学习成绩上,未能重视实践能力,所以影响到研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二三线城市的博物馆中也缺乏系统性的研学课程,还有较大的进步空间,因此应该积极的借鉴一线城市的发展思路,强化学校间的交流和合作[3]。

2 馆校结合视角的博物馆研学教育模式

2.1 积极的突破原有的课程主线

为了更好的践行馆校结合视角下博物馆研学教学模式,应该积极的突破原有课程主线的限制,将多种学科合理的融合到一起。根据实际的研学需求,在博物馆中选取了中国最早的实物货币货贝,同时包含着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等,旨在合理的引导着学生们清楚地了解钱币文化的基本内涵和发展特征,在探寻轨迹的过程中,使其感受到钱币历史遗迹中国古代历史演变的关联。通过将原有的课程主线适当的突破,使得学生们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启发,转变以往固化的思考方式,表现出更为活跃的思维。

2.2 依托主线优化教学的内容

在研学课程中,应该让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出来,例如遵义市博物馆根据七年级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人类的代表—北京人》这一课程设计研学教育主线,使得学生们通过参观相近历史时期的桐梓人的文物和场景,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可以和小组同学积极的讨论,得出桐梓人和北京人相同之处和区别在哪里。之后,老师在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同学们通过扮演北京人演绎原始人类的生活故事,通过表演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北京原始人的特点,此外再设置人工取火的体验课程,遵义市博物馆的研学课程通过参观、游戏、体验将课本描述转化为形象的体验,这是博物馆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探究能力,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研学实践中。在合作的过程中,博物馆的教育人员和学校老师应该积极的分析课程的适宜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难度系数。需要重视因材施教的方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的调整计划,确保学生们学有所成。在具体的设计阶段,博物馆教育人员应该适当的提出建议,合理的规划教学模式,促使研学实践课程的实践价值更加明显,研学实践成效更加理想。

3 结语

面对研学旅行的背景,需要积极的重视优质研学课程的开发,将博物馆和学校融为一体,实现强强联合,促使双方优势得以优化组合。通过对博物馆展品内涵的深度挖掘和引申,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对各种古老文明和智慧产生敬畏之心、自豪之感,从而实现在研学课程中增长学生学识和探索欲望的目的,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实现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许凤.浅谈我国地市级博物馆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教育活动的优势与不足——以天水市博物馆为例[J].文物鉴定与鉴赏,2019(22):148-149.

[2]贾丽.借助博物馆课程开展学生研学行深度学习探讨——以三门峡市博物馆为例[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02):127-129+138.

[3]薛丹,刘雅琨.浅议博物馆研学游热潮下对讲解员提出的新要求——以齐文化博物院研学课堂为例[J].兰台内外,2019(16):73-74.

猜你喜欢

博物馆
开启博物馆奇妙之旅
去博物馆shopping
博物馆里的“潮应用”
『博物馆之城』如何建?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流淌在水上的博物馆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