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生态伦理观及其贯彻途径

2020-08-07毋钟毓

青年时代 2020年15期
关键词:生态伦理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毋钟毓

摘 要:面对生态环境日益严重的危机和自然资源日益遭到破坏和匮乏的现状,当务之急需要我们用新思维和新型环境伦理观去重新定位人和自然的关系。本文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与环境危机的时代背景,通过借鉴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观和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生态伦理思想,针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分析了“生态兴则文明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具有环境伦理意义的内涵。

关键词:生态伦理;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

一、引言

伦理学是研究人类社会道德的科学,是研究人们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应当遵循的道德规则和行为所应尽的道德职责。生态伦理学主张把道德对象的范围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领域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领域。生态伦理学在充分继承了传统自然伦理学双重文化内涵的伦理理论基础上,把它研究的自然伦理范畴进一步拓展推广至了各类人与自然的社会性关系上,具有了人类自然生存的社会性和自然和谐性的双重文化内涵。生态伦理作为整个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子系统,与其他自然生态活动系统之间进行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自然生态活动系统构成了决定人类自身生态系统存在的一种客观条件。因此,人类对于自然生态活动系统给予了一种道德的关怀,从根本上来说也是对于人类自身的一种道德关怀。

综合分析国际经济社会的大背景,一个新型的国家和社会要想最终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然要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放在一个突出位置,寻求合理的对生态问题分析和解决的方式,逐步构建起有利于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态模式。目前,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等待我们研究和解决的矛盾,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已经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之间形成为了一种依赖关系,因此我们迫切需要采取一种能扭转当下与长期稳定发展不相匹配的生存方式以及生活方式。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内部各要素的伦理关系与特点阐发了包括人与自然、人与非人类的生命、人与无生命的环境以及包括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各种生态规律伦理关系,从而基本搭建起了我国生态与伦理重要命题论述的系统思想框架与逻辑体系。

二、我国生态伦理观的来源

(一)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生态伦理思想

我国几千年来传统的生态与伦理思想主要是在人类与自然斗争的“治天”和顺应人类自然的“顺天”的过程中不断形成的。在与人类和自然界的互动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先贤逐渐在生活中找到了与人类自然和谐相处,达到平衡的生活方式,并重新审视了我国的传统生态与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強调了顺应和充分去利用自然规律,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平等与共生等基本理念,这些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国的生态与文明史的形成以及今后我国的生态文明道德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我国文化传统的生态文明伦理思想中,强调适时进行耕作和捕猎,给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留有休养生息的土地和时间,“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伦理思想。这些伦理思想符合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伦理思想,是现代科学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伦理观,也是当代我国传统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的生态文明道德伦理思想。它既符合我国的传统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伦理思想和哲学中的天人合一、众生平等的伦理思想,也与非现代人类社会中心主义的西方传统生态文明伦理思想相一致,对于我国的传统生态文明社会建设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一种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和继承发扬的传统生态文明伦理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观念

马克思环境伦理思想从整体主义的角度指出,人与自然具有本质统一性,而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表现为物质变换断裂。它通过物质变换断裂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虚幻性,并指出超越虚幻共同体的根本途径就是实现两个“和解”。而“和解”的必要前提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程度,足以为每个人提供足够的社会产品。

我国正是在深刻把握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之上,着重认识到人类应当对自己追求的物质利益加以约束,爱护自然,要考虑到人类和自然界的资源的承载能力,自然界的重要性和人道主义也最终会充分回报给全人类,实现人道和自然物道的完美统一。同时,这也是对我们党中央领导的人民对于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态度和执政行为方式的进一步变革,对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性和战略意义。

三、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基本途径

(一)传承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

我国传统哲学中关于生态的伦理思想主要是在研究我国古代时期人类与社会以及自然界万物在相互作用和实践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思想,是我国的传统生态伦理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国传统生态伦理文明的发展和建设,应当充分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哲学关于生态的伦理思想,使这个在我国历史上延续了几千年的生态伦理文化和历史脉络得以发展和传承。总的来说,我国的传统哲学关于生态的伦理思想以及其中的许多基本观点,如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也都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态伦理思想和西方非资本主义人类社会的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念的,是一个具有科学性的先进的社会主义生态伦理思想,因此也具有继承和发扬的必要性。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经济社会伦理思想以现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理论科学性。对我国的发展和生态经济社会文明的建设也是应当以实事求是为首要的原则,在对客观事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上深入分析研究我国的生态经济社会文明的长期发展和现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研究发现了我国的生态经济社会文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主要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生态文明发展思路和策略。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人既应当具有自然的属性,又应当具有人类社会的属性,人类社会既是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又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之间发生一种物质和伦理信息的交换。同时我国自然生态哲学的伦理思想也认为人类应当高度重视人的双重自然属性。一方面,人类社会属于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因而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合理保护和利用绝非以满足人类自身的社会发展和需要而作为其出发点;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与所处的自然生态系统之间进行着一种物质上的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这种信息交换必须充分考虑到人类在自然界的属性和承载力,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资源,有限度、有节制地利用和排放自然废弃物,避免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过载。

(三)对环境治理的内在道德规范的加强

对于每一位环境保护的公民来讲,环境保护活动不应该是政府强迫自己进行的一件事情,而是每一個公民都应该尽到的道德义务和责任。就整个社会环境治理层面来说,每位参与环境保护的公民都要强调自己的道德基本理念和对环境治理的内在法律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并不是规章制度,而是直接反映了人们的基本道德行为,并且间接概括了人们之间的基本道德关系。道德规范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内容和形式。

自然生态环境管理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和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热爱和敬畏大自然,与其他自然生物化敌为友,人类对大自然保持热爱和敬畏的自然心态,实质上也就是对自然生命的热爱和敬畏;二是有意识地爱惜动植物,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人与其他生物在这个地球上和谐共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他生物生生不息,才能有效保障人类的自然繁衍和生息。

就目前情况来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物质水平的不断逐步提高和环保消费价值意识的不断提高和增强,所采取的绿色交通出行和绿色生活方式的数量在增加,在开发和推广使用的绿色环保产品的数量和比例上肯定也会持续增加。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消费者虽然树立了有利于践行绿色环保消费的核心价值意识,但是距离真正的践行绿色环保消费实际行动还有很大的差距。在社会中,将自然生态伦理思想和道德意识的相互转变作为对道德责任的实践,是一种对环境道德意识的有效延续与传承,“它是一种寻求人与社会和谐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与人和谐共生的文化形态,要人们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在维护生态系统结构与平衡的前提下选择生产方式开展生产实践活动”。

(四)加强生态伦理的基础教育

中小学基本思想道德教育建设过程中的生态文明思想道德教育,将会是未来我国的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的方向和重点。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人群将会是未来我国的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和生态伦理观念建设的一个主要参与力量,其中生态伦理观的建设和形成,能够有效保证我国未来的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和生态伦理观念的建设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应当将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思想道德教育和生态伦理观念教育与党的爱国主义路线思想教育、党史思想教育、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等,都纳入到中小学的思想道德基础教育中,使这种原生态的文明思想道德和生态伦理观念在人们心中产生根深蒂固的思想,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中小学生态文明道德建设和生态伦理观念的形成和发展。

(五)完善生态伦理立法体系

生态文明伦理法制的建立是用来规范我国生态文明行为和活动的一种强制法律力量,为我国的生态伦理文明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建立生态文明伦理法制能够更好地让人们在生态环境中进行正常的生产工作和生活伦理活动的同时,受到法律的约束,从而能够有效地约束自身的生态文明行为。我国生态文明伦理法制的不断完善,能够使我国生态文明的伦理思想更好地融入到生产工作的各个方面。各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自身的特点所制定的一些地方性法规能够使得国家的法律与各个省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因地制宜地支持和指导各个省和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完善我国的生态文明伦理法制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力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究——以环境伦理为视阈[J].知与行,2019(2):14-18.

[2]张馨慧.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J].黑河学刊,2019(5):181-182,184.

[3]孙雪.知行合一,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J].大众文艺,2019(18):272-273.

[4]袁慧玲.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6]李艳.生态文明视域下大学生生态道德素质培育研究[D].郑州:河南工业大学,2015

[7]姜树萍,赵宇燕,苗建峰,陈芊羽.高校生态文明教育路径探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5(4):71-74,82.

[8]单勇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环境伦理意识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大学,2016.

[9]马静.我国生态文明道德伦理建设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猜你喜欢

生态伦理人与自然生态文明建设
试论先秦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中人与自然的对话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文化哲学中人类基本的文化关系的论丛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