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施工中混凝土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2020-08-06朱兴旺

大众汽车·学术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解决混凝土施工

朱兴旺

摘 要 混凝土质量的优劣,决定了建筑工程建设的整体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的试验过程中,应着重对材料的安全性、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进行重点试验,以确保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整体质量。

关键词 混凝土;施工;问题;解决

混凝土作为常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房屋、桥梁等工程结构的建设中。长久以来国内外学者以混凝土材料为对象开展了各类受力特性和耐久性能研究,这大大推动了混凝土材料和各类技术的革新发展。目前各类纤维混凝土构件、再生混凝土构件、UHPC构件等改进型混凝土构件的应用继续推动着结构向高耸、大跨化发展。

但由于混凝土材料本身存在抗裂性差、受外部环境影响大等缺陷,且在运营阶段期间易受到各类直接、间接荷载影响,大大影响了其安全、适用和耐久性能。因此,继续针对各类混凝土材料进行进一步探讨研究意义重大。

1混凝土的分类

混凝土由砂石、石灰等多种基础施工材料混合而成,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环节,要提升综合施工质量,就必须保障原材料的应用质量。项目负责人与施工团队要保持互动,建立从选购原材料到加工原材料的监督,确保原材料的过硬质量,为相关应用打下基础。

在现场施工环节,房屋建筑工程团队应建立专业的监督小组,确保原材料的硬度、来源,在确定其符合生产要求、应用要求和国家标准之后再投入使用。

对于不同的建筑材料,应根据不同的筛选制度进行检验,以砂石、水泥等基本材料为例,在开展核验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对水泥的基本密度、混凝程度、板结速率等因素进行测定,对砂石的硬度、颗粒大小、具体类型进行测定,确保建筑质量;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在投入建筑工程之后会导致建筑物开裂、倾斜,质量检测团队应选择有效安全的检测方式,如抽样检查等,保障原材料的可用性;在投入使用之前,施工团队应对建筑要求进行复核,确保原材料的规格、类别与计划要求相符合,提升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建筑团队应严格控制砂石、水泥的规格型号,防止因型号不符出现的建筑问题,保障建筑质量。

2混凝土质量检验与抽样检验理论探讨

建筑工程工程中需要在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验,为了防止不合格的半成品进入施工环节,需要在生产环节或者施工进场前进行半成品原材料的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保持原材料的稳定性,属于对工程质量的判别标准之一;对于成品检验而言,属于工程施工竣工以后对工程质量进行的最后一道检验流程。对于检验对象而言,数量不同,质量检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检验人员可以利用抽样检验的方法或者是全数检验的方式进行有效检验,计数型抽样检验想要保证检验结果的精确性,需要参考质量特征的正态分布,并按照检验结果来判定材料是否符合质量标准。抽样检验的另一种方法是计量型抽样,根据抽样理论确定取样数量和频次,目的在于减少检验的工作量并平衡供货方和施工方的风险。

3施工质量检测措施

3.1 压实度检测

在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过程中,压实度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例如:灌砂法、钻芯法、核子湿度密度测量法和环刀法等。其中灌砂法测量简单,应用广泛,在测试前先对原材料砂的质量和密度进行标注,然后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最大干密度比值,以此得出密实度。该密实度在建筑工程的不同结构层中标准规定值也不同,因此检测的标准和频率也要视情况而定,高于规定值,即为检测合格;低于规定值则检测不通过。

3.2 弯沉值检测

工程施工的回弹弯沉值决定了建筑工程质量强度、因此在施工结束后,需要通过贝克曼梁法进行回弹弯沉值的测定,在检测过程中,每公里内需要设置不少于一百个监测点,再通过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得到该工程的弯沉值,弯沉值低于设计要求,则检测合格。

3.3 抗滑性能检测

抗滑性能同样是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尤其在阴雨天气下,抗滑性能可以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检测时,可以使用铺沙法,每二百米设置一个区间,在每个区间内进行测定,每个区间的测定次数不能少于三次,且每个测点间的距离应控制在5-8米,通过构造深度值内用砂量的体积和摊平砂后的平均直径计算。同时在测试过程中,还需要加入温度进行参考,才能尽量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

4混凝土工程施工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的方法

4.1 科学配制混凝土

混凝土的质量决定了房屋建筑的施工质量,项目负责人与施工团队要把握好混凝土的配比配方、配比数量,根据具体应用环境、应用范围作出调整,避免“一锅开”的配制模式。在避免浪费的同时,根据混凝土的应用环境对混凝土配比工艺进行调整,提升建筑物的牢固度。

在实际配制混凝土的过程中,相关项目负责人一定要避免“经验办事”“直觉办事”的错误指导理念。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用量极为巨大,任何差错都会导致工期延误、经济损失。

在开始混凝土配比工作之前,应派遣专业的技术人才进行配比核算,对配制混凝土所需要的水泥、外加剂、水、砂石等物质进行控制,掌握好加料顺序,防止混凝土出现早凝、不凝、凝结度低等问题;在搅拌混凝土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用途控制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与搅拌数量,防止过度搅拌、搅拌不足、混凝土过量等问题;技术人员应控制材料的配比误差,确保混凝土的高质量,在配制样品时,如果样品与实际要求差距较大,一定要进行配方调整,重新进行混凝土调配。

4.2 施工过程中对配合比的控制方法

房屋建筑混凝土的主要施工要点在于混凝土配合比,若混凝土配合比不当,那么会影响到后续施工环节,并且直接危害到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要基于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妥善选择水泥型号,并且还要开展一系列配置工作,以此来提高配合比的有效性与准确性。与此同时,要指派专人专岗来具体负责监控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材料的投放比例与搅拌时间均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4.3 运输环节控制

在泵送混凝土、混凝土的运输环节,若不能合理规划,那么会对房屋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造成影响,既有可能会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又有可能会出现混凝土到达施工地点只会难以卸载的情况,有鉴于此,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管理人员需要对混凝土的运输路线、运输时间等予以科学而又合理地规划。

4.4 控制混凝土裂缝

混凝土产生裂缝不仅仅会影响房屋建筑的美观,而且会对房屋建筑的整体安全造成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建筑过程中混凝土的配比以及裂缝产生的原因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保证在施工过程中进行无缝工作,在产生裂缝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从而避免安全事故的产生。当混凝土浇筑速度太快时,混凝土的下端没有充分硬化而容易下沉,使得房屋产生裂缝。另外当没有均匀搅拌时,材料受到收缩或膨胀等原因,也会在局部形成裂缝。在完成浇筑后,室内外温度不同导致内外材料膨胀产生形变,也会使得混凝土浇筑产生裂缝,所以在建筑施工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一定要及时进行养护,保证严格的施工和维护制度,避免因为外界各种因素而使房屋产生裂缝现象造成经济财产损失。

5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在此过程中,检验混凝土也成为了提高建筑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基础工作。通过在不同环节和对不同材料的检测,能够确保集料在进场时符合施工要求,从而节约施工成本,对提高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效益都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玉洋.对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试验的探讨尝试[J].智能城市,2018,4(16):116-117.

[2] 于翔.對当前建筑工程混凝土试验的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4):242.

[3] 欧震宇,高冠群,陈畅朗,杨锡武.农村建筑工程旧水泥混凝土加铺混凝土层防裂试验研究[J].建筑工程, 2017(12):245.

猜你喜欢

解决混凝土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浅谈商品混凝土使用控制技术措施
混凝土早期变形对其耐久性的影响
自我修复的神奇混凝土
混凝土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