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爱德华.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背景与演奏风格的把握

2020-08-06司徒博文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作背景大提琴爱德华

司徒博文

摘要:爱德华·拉罗是具有西班牙血统的法国作曲家,早年学习小提琴大提琴,对大提琴声音性能非常了解,善用力度对比、音区变化等手法,将大提琴的乐器性能展现的淋漓尽致。此外,哈巴涅拉式的节奏特点也为《a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增色不少。正因如此,《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成为了大提琴协奏曲中的经典曲目,广为流传至今。本文以第一乐章举例为主从作曲家创作背景出发,对曲目特色、演奏风格与技巧的把握,让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此部不朽名作。

关键词:爱德华·拉罗;大提琴;创作背景;演奏风格与技巧

中图分类号:J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1-0075-02

爱德华.拉罗遵循法国音乐的传统来构建自己的音乐形态和创作风格,同时他还注重融入法国音乐和西班牙本土音乐特征,他的《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中渗透着本土色彩的音乐舞蹈风格。全曲情感变化多样、力度变化夸张,音乐张力大、和声饱满,精妙地运用了多种节奏型及大提琴演奏技巧,并注重乐队的烘托力和独奏的平衡统一,给听众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又不失浪漫色彩的英雄气概主题。

一、创作背景

每位作曲家的成长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因此他们的作品都具有典型的个人风格。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是赋予作曲家创作灵感的重要来源途径,如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英雄)。这首作品,贝多芬开始是为拿破仑而创作的,当初拿破仑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革命的理想,是现代普罗米修斯。但作品完成时,拿破仑已自封为皇帝,贝多芬愤怒地撕掉了本来准备献给拿破仑的扉页,重新起名为《英雄交响曲》,“为歌颂对一位伟人的纪念而作。”虽然拉罗和贝多芬几乎是处于同一时期的人,但他们的作品风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首先,拉罗是处于浪漫主义思潮形成的重要时期,这时期歌剧占有重要地位,受瓦格纳等人在歌剧上的改革以及法国歌剧的进一步发展演化出的大歌剧、抒情歌剧、轻歌剧等各种体裁的影响,再加上拉罗孩童时代受西班牙民族本土音乐的影响,使得他的作品充满了浪漫主义时期强烈、张扬主观情感的个性特征,其中《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就是一代表之作。《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此首乐曲为拉罗唯一的一首大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7年秋天,拉罗将此曲题献给大提琴家阿道夫·费雪,同年12月9日由阿道夫·费雪于巴黎首演。其创作灵感与歌剧《伊斯国王》,都是源自于中世纪传奇故事,地点位于布列塔尼半岛的城市一伊斯,故事半实半虚的描述,因由爱生妒而引来城市的毁灭,幸好圣人一圣葛瑞廷显灵,使得城市居民免遭大海的吞食,是具有警示意味的故事。此曲不仅呈现大提琴的抒情与歌唱性,亦有雄赳赳气昂昂向前的气势。该曲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慢板转庄严的快板,奏鸣曲式。由乐队奏西班牙风格乐句开始,大提琴奏自由的宣叙调。第一主题和抒情甜美的第二主题,都由主奏大提琴奏出,有乐队伴奏。然后经过变形、再现,由主奏大提琴收尾;第二乐章:间奏曲,速度加快的小行板,三段体。由加了弱音器的弦乐器前奏,段哀伤的旋律由小提琴转接给大提琴,转为快板到急板,再回到小行板;第三乐章:行板一活泼的快板,回旋曲式。由行板开始后,大提琴奏哈巴涅拉舞曲,反复后转活泼的快板。乐队奏哈巴涅拉的变形后,由大提琴雄壮地奏出第一主题,乐队伴奏。第二主题是一个类似萨拉萨蒂的哈巴涅拉舞曲的旋律,经过变化与再现,进入高潮,结束全曲。

二、演奏风格与技巧的把握

拉罗的这部作品主要加入了西班牙热情的音乐风格和法国音乐浪漫细腻的特点。全曲主题个性鲜明、节奏变化多样,表现出19世纪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整部协奏曲,最大的特色是运用大提琴多种不同的力度变化以及音色去表现豪迈奔放的气概。例如第一乐章的引子,在实际演奏中,要求演奏者右手运弓饱满有力,确保音乐开头的张力和戏剧性表现,尾声部分手指处理好音符的快速演奏、高低音的换把流畅自然。

(一)技术处理对风格的影响

揉弦是西洋弦乐器里面一项重要的左手技术,揉弦的好坏直接影响作品的音乐流动性,一个具有深厚揉弦功底的演奏者能赋予一首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和完美的视听效果。例如第一乐章(见谱例1)开头引子部分由乐队先起,八小节后由大提琴以Lento的速度奏出宽广豪迈的引子部分,与乐队相互呼应。需要注意的是引子部分有一个adlibitum的英文注释,这里的意思是随意的,在拉的时候不需要过于按节拍,应该是随意、自由一点的,可以夸张、戏剧化点。揉弦应该厚实有力,幅度尽量宽而大,速度要尽可能的快,这里揉弦主要靠手臂带动手腕一起用力,同时右手运弓应该加大压力咬紧琴弦,目的是为了带给听众那种连绵不断,气势磅礴的震撼效果。

紧接着进去主题部分(见谱例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不能像引子部分可以自由随意了,需要严格按照谱面上的速度来演奏,旋律中速充满阳光朝气,这里的揉指以手腕揉弦为主,并且揉弦的力度要保持不能断,右手的弓速也要配合揉弦保持稳定统一,需要注意的是主题部分有很多小音符和大跨度换把,这就对演奏者的左右手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左手快速音符演奏突出颗粒性(见谱例3),手指低抬快落,换把流畅自然、准确千净。右手运弓换弦流畅平稳、快速稳定。

(二)弓弦接触点对演奏风格的影响

在实际演奏中,很多人都会忽视弓弦接触点位置对音量、音色的影響,这就会导致演奏过于干瘪,音乐死气沉沉,没有流动性,从而影响整部作品的质量。通常来说弓子越靠近琴码音量越大,音色越饱满浑厚,反之,越靠近指板处,音量越小,音色越柔。其次就是弓毛与琴弦的接触面积会对音色及音量造成一定影响,弓子向内倾斜,弓毛接触面积减小,音量相对也会减小,音色会清脆、明亮,反之,弓子与琴弦成90度垂直,弓毛全接触,音量则会变大,音色则更加尖锐有力。拉罗这部协奏曲中就有很多类似之处,下面将重点举例子说明。

在第一乐章46小节处开始(见谱例4),是一个四分音符接六连音,而且谱面上是ff的力度记号,所以这里要求演奏者运弓应该是靠近琴码,特别是六连音处应该随着把位的变高越来越靠近琴码,将音乐推动到一个顶峰,整体给人都是一种热情洋溢的风格。

一直到59小节开始,音乐进入了一段柔和、甜美的抒情性乐段,这里要求演奏者合理调整弓速,靠指板处演奏,此处杂音较少,音色朴实温暖,更加具有诉说性,配合不同弓速,音乐流动性更强,更有代入性。到64小节第四拍处有一个cresc渐强,这里弓子需要快速靠近琴码演奏,右手适当加大压力,为66小节长音re做准备,将音乐推向一个小高潮,到69小节音乐又回到了柔和,抒情的主题。

总体来说,这首曲子难点就是要思考如何在演奏中为了音乐表现的要求,在力度、弓速、弓段和接触点上的合理安排,来告诉听众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意境。

三、结语

在西洋音乐史上,拉罗被归为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法国作曲家,但其创作除了具有法国风情外,另融合异国色彩,曲名亦包含其国家名称,如:《西班牙交响曲》、《挪威幻想曲》、《俄罗斯协奏曲》等,《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曲名虽然没有标示国家名称,却同样有着异国风情与色彩——西班牙曲风。

从拉罗的生平可知其对室内乐曲、声乐作品及器乐作品的贡献,他所创作的曲子不多,却足以巩固其在西洋音乐史中的地位;拉罗虽然仅仅创作一首大提琴协奏曲,但此《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足以代表他,成为现今大提琴演奏家常的演曲目之一。

参考文献:

[1]丁相杰.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风格探究[J].齐鲁艺苑,2014(06).

[2]赵瑞青.爱德华·拉罗《d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创作特色与演奏风格把握[J].艺术评鉴,2017(07).

猜你喜欢

创作背景大提琴爱德华
大提琴之味
你必须充满希望
你总要爱一个人,也总有一个人爱你
怀抱大提琴的男人
读《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有感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杜普蕾和大提琴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