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鱥人工养殖技术

2020-08-06陈程冯国君

黑龙江水产 2020年4期
关键词:鱼种鱼苗

陈程 冯国君

摘要:本文介绍了丁鱥Tinca tinca(L)鱼苗、鱼种以及成鱼三个阶段的池塘准备条件、放养密度、投饲方法、日常管理以及病害防治技术。为黑龙江省水产养殖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新的选择,同时也为丁鱥这一名优水产养殖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基础。

关键词:丁鱥;人工养殖;鱼苗;鱼种;成鱼

丁鱥Tinca tinca(L),属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丁鱥属(Tinca)。又称欧洲丁鱥、丁桂鱼、须鱥,是丁鱥属的唯一一个种。为淡水底栖鱼类,栖息于多水草的静水或泥底的缓流水体中,耐低氧。冬季栖息在深水区,耐寒力较强,属广温性。通常夏季产卵,成长迅速。杂食性,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藻类和腐殖质。丁鱥鱼体表有绿、黄、蓝、白四种表现色,同时拥有细嫩的肉质、鲜美的味道、极高的营养价值,是欧洲各国的主要淡水养殖经济鱼之一,又是重要的游钓鱼、观赏鱼,在欧洲有皇家宠鱼之称。由于捕起后体色很快变为黑色,故有“黑鱼”之称。丁鱥具有杂食性,粘性卵两大特性,是重要经济鱼类,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1 鱼苗培育

1.1 池塘条件及准备

池塘面积以1亩~3亩为宜,池深1.0m~1.5m,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且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鱼苗放养前15d,排干池水,曝晒2d~3d,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消毒后2d~3d,施生物渔肥3kg~4kg。施肥量可根据池塘情况调整,老池塘可适当少施,新池塘可适当多施。施肥后池塘注水50cm~60cm深,注入池塘的水要经60目筛绢过滤。

1.2 鱼苗放养

仔鱼能够灵活平游时下塘。同一池塘放养最好放同一批孵化的鱼苗,不同批次的鱼苗最好相隔不超过3d。鱼苗下塘前一天,取少量鱼苗(50尾以上即可)放入设置在池塘内的密眼网箱中进行试水,12hrs.后发现鱼苗活动正常,即可放养鱼苗。鱼苗下塘前用鸡蛋黄或轮虫开口。鱼苗放养密度8万尾/亩~10万尾/亩。

1.3 投饲

鱼苗培育前期采取豆浆为主的培育方法。鱼苗放养后,每天每亩水面用黄豆2kg~3kg加水泡发后磨成豆浆,分2~3次全池泼洒。一周后,黄豆增至每亩水面3kg~4kg。重点泼洒池边附近3m宽的水面。当鱼苗体长达到2cm左右时,即可适当投喂粉末状人工配合饲料。鱼苗培育中后期,鱼苗规格达到2.5cm时开始驯食破碎的配合饲料,养成鱼苗集群到投料台摄食的习惯。配合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以40%~42%为宜。每天投喂4次~6次,日投饲率3%~10%,根据天气、摄食等情况调整投喂量。

1.4 日常管理

1.4.1 勤巡池。鱼苗入池后,每天早晚勤巡池。注意观察水质情况,注意观察鱼摄食、活动及生长情况。及时驱赶清除鸟、青蛙等敌害生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1.4.2 定期补水。鱼苗放养一周后,每隔3d~5d注一次新水,每次加深10cm~15cm,培育后期水深保持0.8m~1.2m。

1.5 出池

一般经30d~40d培育,鱼苗培育至体长3cm~5cm的鱼种时出池,进入下一阶段——鱼种培育。如鱼苗需长途运输,最好在出池前拉网锻炼1~2次。

2 鱼种培育

2.1 池塘条件及准备

池塘面积以5亩~10亩为宜,池深2.0m~2.5m,注排水方便,池底平坦且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后,池塘注水0.8m~1.0m深。

2.2 苗种放养

放养鱼苗应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丁鱥鱼苗规格以4cm~5cm为宜,放养密度为2万尾/亩~3万尾/亩。另外搭配放养规格1.5cm~2cm的鲢鳙鱼乌仔,放养密度为800尾/亩~1000尾/亩,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2∶1~3∶1。

2.3 饲养管理

2.3.1 饲料。选择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38%,饲料粒径0.5mm~1.5mm。

2.3.2 投饲。采取驯化投饲法,人工撒喂或使用投饵机投喂。每天投喂2~4次,日投饲率3%~8%,根据鱼吃食情况调整投饲量。

2.4 水质调节

饲养期间勤补水,水深保持1.3m~1.5m,每隔15d~20d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生石灰用量为15mg/L~20mg/L。

2.5 日常管理

每天早晚各巡塘一次,注意观察鱼的摄食、活动、鱼有无发病、水质变化、水位变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养殖记录和用药记录。常见鱼病以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病为主,注意防治。

3 成鱼养殖

3.1 池塘条件及准备

池塘面积以5亩~20亩为宜,池深2m以上。如需越冬,池深应達到2.5m~3m。池底平坦,淤泥厚度不超过10cm,最好无淤泥或很少淤泥。池塘注排水方便,水源可选择河水、泉水、井水等,水质清新,无污染。采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后,池塘注水1米深。

3.2 鱼种放养

放养鱼种应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丁鱥鱼种规格以50g左右为宜,放养密度为1800尾/亩~2000尾/亩。另外,搭配放养规格100g左右的鲢鳙鱼种,放养密度为70尾/亩~100尾/亩,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3∶1~4∶1。

3.3 饲养管理

3.3.1 饲料。选择人工配合颗粒饲料,饲料粗蛋白含量35%,选择硬颗粒饲料,以浮性膨化饲料为佳。

3.3.2 投饲。采取驯化投饲法,人工撒喂或使用投饵机投喂。每天投喂2次~4次。5月~6月,2次~3次;7月~8月,3次~4次;9月,2次~3次。每次投喂丁鱥鱼大部分吃饱游走为止。日投饲率1%~3%,根据鱼吃食情况调整投饲量。不同水温成鱼日投饲率及日投饲次数见表1。

3.4 水质调节

每隔7d~10d加注一次新水,水深保持1.5m~2.0m。每隔15d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水,生石灰用量为15mg/L~20mg/L。夏季每天晴天开增氧机1hrs.~2hrs.,保持水体溶氧3mg/L以上,阴雨天可适当延长开机时间。

3.5 日常管理

勤巡池,观察鱼活动情况、摄食情况和水质变化。定期检查鱼体生长情况,鱼体有无病害。做好养殖和用药记录。

3.6 病害防治

目前,丁鱥病害较少,主要有车轮虫、斜管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病,水霉病、烂鳃病、烂尾病等也时有发生。水霉病关键在于预防,在拉网、放养、运输等操作过程中要细心,尽可能避免鱼体受伤。其他疾病的防治方法与鲤鱼、鲫鱼等常规鱼类相同。

参考文献:(略)

(责任编辑:孔令杰)

猜你喜欢

鱼种鱼苗
我来讲故事
古老鱼种重返伊利诺伊州水域
空投鱼苗,确保有鱼可钓
鱼种优劣鉴别方法
控流优选鱼苗检疫器
浅谈鱼苗下塘的技术要点
冬放鱼种技术
高原地区青海湖裸鲤鱼苗运输注意事项
鱼种深秋管理四要点
黑鱼苗价格将继续高位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