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敏灸的研究概况

2020-08-06黄秀娟冉妮周建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典创新

黄秀娟 冉妮 周建伟

【摘 要】  热敏灸是一项源于经典并运用于临床的创新性疗法,文章通过翻阅经典,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15-2019公开发表的热敏灸临床研究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热敏灸疗法优于传统艾灸疗法,且使用范围广泛,适宜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癌症术后等,且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热敏灸的主治作用不仅能温经散寒、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且具有更安全、简便及无副作用的特点,值得推广。但目前对经典的挖掘、对热敏灸操作过程、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仍不够全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关键词】  热敏灸;经典;创新

【中图分类号】R245.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8517(2020)11-0046-04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From Classics to Clinics

HUANG Xiujuan1 RAN Ni2 ZHOU Jianwei3

1.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China;

2.Southwest Medical University, Luzhou 646000,China;

3.Sichuan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41,China

Abstract: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is an innovative therapy originated from classics and applied in clinic.By browsing classics and reviewing clinical literature,certain literature about heat sensitivemoxibustion published from 2015 to 2019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and better than traditional moxibustion , It is commonly used in diseases of bone and joint psthology, digestive system, nervous system,urinary system,respiratory system, skin diseases, dermatology ,gynaopathy,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postoperative cancer and so on, those were had a better effect. The function of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 can not only warming channel for dispelling cold, tonifying qi andpreventing exhaustion, health care and disease precautions, but also has a more safe, simple and no side effect,and worthy recommending.However, explore the classics, the operational procedure of heat sensitive, experimental study and mechanism, further researching is still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and it needs more further studies.

Key words: Heat sensitive moxibustion;Classics; Innovation

热敏灸是陈日新对于传统灸疗的传承与创新,是一项源于《内经》、基于临床、继承创新、提高疗效的全新灸疗理论指导下的艾灸新疗法。2006年陈日新首提“腧穴敏化[1]”的新概念,他认为能够产生6种灸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其他非热感觉]、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小刺激大反应”现象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并将热敏灸疗法概括为十六字要诀[2]:探感定位、辨敏施灸、量因人异、敏消量足。

1 经典回顾与创新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灸例》中说到:“凡入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而热敏灸探感定位则是阿是之法[3]的传承与发展,是体现“腧穴功能特异性”的腧穴临床定位方法。

《灵枢·背腧》曰:“胸中大腧在杼骨之端,肺腧在三椎之傍……则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无论是“傍、按其处”还是《难经》所说的“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中讲押手的作用,都不难发现腧穴的定位存在着某些争议,如何准确的寻找出腧穴的准确位置,陈日新则将其概括为一个“探”字。并归纳总结出腧穴有静息态和敏化态之分[4],基于这两种状态,在实施热敏灸疗法之前需要对腧穴进行“二步定位法[5]”(即粗定位与细定位,探感定位),运用粗定位(传统的定位方法:体表标志法、骨度折量法、指寸法、简便取穴法)确定出在疾病狀态下相关穴位发生热敏化的大致区域,结合细定位(用点燃的艾条,对准上述热敏穴位高发部位进行悬灸探查)使患者局部感觉温热而无灼痛感,常用的探查手法包括回旋灸、循经往返、雀啄灸、温和灸,距离皮肤3cm左右处。

陈日新教授根据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将辨证论治运用于针灸,提出了“辨敏施灸[6]”诊疗新模式,即“辨证、选穴、择敏、施灸”。在施灸过程中,根据个体化差异,将艾灸量达到饱和灸量,及按照患者所需的灸量施以治疗[7],热敏化腧穴在灸施过程中,灸感存在产生、发展与消退过程。当退敏过程完成时,穴位的热敏态转变为静息态,提示该穴位的灸量已经施足,穴位由“开”转变为“阖”即敏消量足。

《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云:“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强调:“保命之法,灼艾第一”。艾灸在各大经典中都被广泛运用。与传统灸疗相比较,热敏灸疗法在灸位、灸感、灸量、灸效上拔得头筹,而灸疗剂量主要是由灸疗强度、灸疗面积、灸疗时间三个因素决定,且热敏灸技术核心讲究静、松、匀、守,整个施灸过程重视医患间的沟通交流[8],重视个体化与标准化的有机结合,注重热敏灸动态观与中医学整体观之间的统一性与联系性,热敏灸感是人体经气激发与运行的表现,是人体内源性调节功能被激活的标志,因此热敏灸感的产生能显著提高艾灸疗效。

陈日新从《内经》中提炼精华,根据“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理论依据,首次提出了“灸之要,气至而有效[9]”,因为无论是针刺还是艾灸,提高疗效的关键就在于气至,气至的关键在于灸感,灸感的关键在于腧穴的选择,环环相扣。热敏灸的产生是经典与临床质与量的提升的必然结果。陈日新团队打破传统腧穴与得气的概念,根据临床灸感的收集与整理,经专家、患者问卷调查,以及核心小组专家讨论,最终得出了包含9个条目,4个维度的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V1.0[10]。

2 临床应用

2.1 骨关节疾病 熊俊[11]艾灸探查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同一组穴位(内膝眼、外膝眼、鹤顶)的灸感,结果热敏灸感组对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王智琴[12]运用热敏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系列临床试验反复证明了热敏灸有效率优于常规艾灸组。许伟明[13]纳入67例膝关节滑膜炎患者,对照组33例予关节腔穿刺并注射曲安奈德,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予热敏灸治疗,结果显示:热敏灸联合关节腔穿刺灌注药物在改善患者滑膜炎性反应、促进关节腔内积液吸收方面比单纯关节腔穿刺灌注药物治疗更具有效性,且远期疗效更佳。张海华[14]运用热敏灸艾条在颈肩部、督脉、足太阳经上探寻热敏点治疗颈椎病50例,对比艾柱灸50例,结果证明:热敏灸组临床疗效优于艾炷灸,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症状。胡丹[15]运用艾灸治疗80例腰突患者,得到了艾灸同一热敏化腧穴,饱和灸量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组,且在累积治疗量相同时,不同间隔时间对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影响无差异的结论。

2.2 消化系统疾病 付勇的系列动物实验[16-17]证明热敏灸可有效改善IBS模型大鼠相关症状,降低下丘脑CRHmRNA表达、iGR mRNA表达及血清ACTH、CORT含量,这可能是热敏灸通过HPAA途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

2.3 神经系统疾病 谢洪武[18]的30例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表明热敏灸能明显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热敏灸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3.33%。朱道成[19]治疗周围性面瘫,热敏灸感组采用热敏灸翳风穴进行治疗,传统灸感组采用温和悬灸翳风穴进行治疗,结果热敏灸感组对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灸感组。

2.4 泌尿系统疾病 周梅[20]对6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对照研究得出消敏飽和灸量疗效优于传统灸量的结论,消敏定量是热敏施灸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胡丹[21]的临床研究表明:热敏灸联合Kegel锻炼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优于单纯Kegel锻炼疗法。康明非[22]运用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结果证明了消敏饱和灸量艾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灸量组及前列欣组。

2.5 皮肤疾病 陈平[23]运用热敏灸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优于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黄青[24]治疗寻常性痤疮1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观察组患者采用热敏灸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方治疗,结果观察组能够显著降低寻常性痤疮患者的皮损评分及血清睾酮水平,改善皮损症状,安全性较好。

2.6 呼吸系统疾病 章海凤[25]对过敏性鼻炎的研究验证了热敏灸优于传统艾灸,陈盼碧[26]的实验得出热敏灸可降低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中IgE、IL-4含量,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的结论。

2.7 妇科疾病 田海燕[27]的临床试验证明了电针结合热敏灸可显著改善卵巢早衰患者月经周期、情绪激动、腰膝酸软、潮热汗出程度。刘艳玲[28]在输卵管积水性不孕患者宫腹腔镜术后采用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治疗,结果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可以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提高子宫内膜容受性。谢洪武[29]治疗原发性痛经80例,同样验证了热敏灸优于传统艾灸。

2.8 心脑血管 肖爱娇[30-31]的系列动物模型试验表明热敏灸具有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并能降低大脑皮质Cyt C与Bax蛋白的表达、提高SOD活性和表达、降低氧自由基含量可能是其作用机制。罗洪民[32]治疗12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联合热敏灸治疗,结果治疗组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心脏缺血相关事件的发生。

2.9 癌症术后 谢薄[33]的临床试验表明热敏灸能降低胃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胃肠道不耐受症状的发生率,提高病人肠内营养日需要量完成率,还能缩短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冯万芹[34]对直肠癌术后病人运用热敏灸疗法辅助治疗,证明了热敏灸疗法能改善癌症术后症状,降低化疗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和患者免疫功能,防治肿瘤转移。

2.10 其他 李丽春[35]治疗失眠患者60例,热敏灸组予热敏灸太冲、丘墟,药物组予艾司唑仑片,结果证明热敏灸疗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熊俊[36]运用热敏灸疗法对处于心理亚健康的高校教师进行干预,对比了热敏灸与常规推拿疗法,结论:与常规心理教育比较,热敏灸能有效改善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状态,尤其是缓解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效果更佳。

3 结语

热敏灸疗法是经典的传承与创新。热敏灸的主治作用不仅能温经散寒、益气固脱、防病保健,且具有更安全、简便及无副作用的特点,由于热敏灸操作的特殊性,使得患者可以确实体验“一对一”专人专治的服务,在治疗体验上获得患者的青睐,热敏灸的温热效应作用机体体验舒适,无任何不适感觉,易被患者所接受;最终可使患者到达最佳体验效果,优于传统艾灸疗法。可以更广泛应用于骨关节疾病、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呼吸系统、皮肤疾病、妇科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术后等,并取得了显著疗效。热敏灸不过是灸疗的冰山一角,目前我们对经典的原始内涵理解不够全面,需要不断地去挖掘予以继承和创新,对热敏灸操作过程、实验研究及机制探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陈日新,康明非.腧穴热敏化及其临床意义[J].中医杂志,2006,47(12):905-906.

[2]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热敏灸实用读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0.

[3]谢丁一,陈日新. “阿是之法”是腧穴精准定位之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2):602-604.

[4]陈日新,康明非,陈明人.岐伯归来——论“腧穴敏化状态说”[J].中国针灸,2011,31(2):134-138.

[5]谢丁一,陈日新.《内经》中腧穴二步定位法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2014,34(10):979-982.

[6]陈日新.热敏灸——灸疗学的传承与创新[J].中国针灸,2018,38(8):890.

[7]焦琳,迟振海,陈日新.浅谈热敏灸技术对针灸临床的启示——动态把握腧穴状态、按需施治是针灸临床起效的关键[J].中国针灸,2019,39(1):54-58.

[8]欧阳希林,焦琳,陈日新,等.陈日新热敏灸动态观的临床验证与体会[J].中医杂志,2018,59(12):1006.

[9]陈日新,康明非.灸之要,气至而有效[J].中国针灸,2008,44(1):3.

[10] 陈日新,吕志迈,谢丁一,等.热敏灸得气灸感量表的研制与初步评价[J].中国针灸,2018,38(11):229-1234.

[11]熊俊,焦琳,谢丁一,等.基于倾向性评分热敏灸干预膝骨性关节炎(肿胀型)前瞻性队列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6):2295-2298.

[12]王智琴,谢洪武,陈日新,等.热敏灸配合常规药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阳虚寒凝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41(2):171-176.

[13]许伟明,张郭杰.热敏灸辅助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针灸, 2018,38(11):1163-1168.

[14]张海华,许能贵,黄润泽,等.热敏灸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辽林中医杂志,2016,43(12):2631-2634.

[15]胡丹,邓鹏,康明非,等.艾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单位灸时X施灸间隔多因素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2):733-736.

[16]付勇,宣逸尘,黄辉.等.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CRH、ACTH及CORT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9,37(9):2055-2058.

[17]付勇,黄辉,康明非,等.热敏灸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iGR、CORT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7):1543-1547.

[18]谢洪武,陈日新,付勇,等.热敏灸治疗脑卒中3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3,54(12):1021-1024.

[19]朱道成,冷程,熊俊.等.基于倾向性评分探讨不同灸感对周围性面瘫疗效的影响——前瞻性队列研究[J].针刺研究,2018,43(10):666-669.

[20]周梅,黄仙保,陈日新.热敏灸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不同灸量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36(4):72-875.

[21]胡丹,焦琳,陈日新,等.热敏灸联合Kegel锻炼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2017,42(4):338-341.

[22]康明非,章海凤,付勇.等. 热敏灸治疗慢性前列腺炎不同灸量方案的临床疗效评价[J].时珍国医国药,2015,26(1):125-127.

[23]陈平,颜纯钏,王万春,等.热敏灸联合自血穴位注射治疗卫外不固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2(5):2075-2078.

[24]黄青,洪婷,彭胜男,等.热敏灸联合枇杷清肺饮加减方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 2018,29(2):229-232.

[25]章海凤,芦薇,康明非,等.温和灸上印堂穴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2(11):5230-5232.

[26]陈盼碧,宣锦,史林威,等.热敏灸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IgE、IL-4含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4):17-21.

[7]田海燕,吴丹,张桂芳.电针合热敏灸治疗肾虚肝郁型卵巢早衰60例[J].中国针灸,2016,36(10):1069-1070.

[28]刘艳玲,潘丽贞,王英.热敏灸联合穴位注射对输卵管积水性不孕症宫腹腔镜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響[J].中国针灸,2018,38(1):22-26.

[29]谢洪武,焦琳,陈日新,等.热敏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及经期常见伴随症状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6(9):2187-2189.

[30]肖爱娇,陈日新,康明非,等.热敏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SOD、MDA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42(1):51-53.

[31]肖爱娇,康明非,陈日新,等.热敏灸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大脑皮质细胞色素C与Bax蛋白的表达[J.时珍国医国药,2014,25(1):240-243.

[32]罗洪民,王湛贤,江杏娟.麝香保心丸联合热敏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5(4):391-394.

[33]谢薄,吴莉莉.热敏灸对胃癌病人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9,26(3):83-86.

[34]冯万芹,王瑞林.十一味参芪胶囊内服和热敏灸法对结直肠癌术后气血两虚证化疗患者的干预[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22(10):170-174

[35]李丽春,邢海娇,梁燕.等.肝胆经原穴热敏灸治疗肝郁气滞型失眠症的疗效观察[J].针刺研究, 2018,43(9):573-575.

[36]熊俊,常晓波,方芳,等.热敏灸干预高校教师心理亚健康效果观察: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5):174-1076.

(收稿日期:2020-02-24 编辑:刘 斌)

作者简介: 黄秀娟(1994- ),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针灸防治脑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Email:1311379622@qq.com。

猜你喜欢

经典创新
黑白色视觉特点及其在服装设计中应用探析
谈如何接近经典——以《论语》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