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08-06陈绍平

福建文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小道泉水老屋

陈绍平

趵突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我去济南的那一年,正是趵突泉的丰水期,那泉水从池底的泉眼间歇性地喷涌而出,冲出的水柱高达几丈,我顿感心旌摇曳。心,不自觉地跟着泉水在涌动、跳跃。

在无锡,我特意选择了一个夜晚去看被誉为“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为的就是想领略一回民间艺人阿炳创作和拉奏《二泉映月》时的心境。那一晚,游人已散尽,惠山泉以它特有的静谧迎接了我这个外乡来客。在浓浓的夜色中,我闭目屏息,凝神静思,果真,冥冥之中,我听到了阿炳拉奏的凄切哀怨、如泣如诉的袅袅之音。

如果说趵突泉热烈奔放,那么惠山泉则多出了一份含蓄婉约。

泉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景致。但是,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家乡的无名泉。

我的家乡在闽西的一个小山村。这个古老的村落住着百来户人家,零零星星散落在方圆几里内,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依山而建的一簇簇农舍错落有序地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林木间,瓦蓝瓦蓝的天空下,飘浮着一缕缕袅袅的炊烟,淡淡的烟雾在微风中慢慢飘荡。还有清清的河流,悠悠转动的水车,牧童悠扬的短笛,以及那条高低不平的青石板铺成的村道,似乎预示着人生之路的坎坷。村道穿村而过,蜿蜒西去,构成了独具风情的田园风光。

家乡的老屋是一座方形土楼,灰瓦的屋檐,红松的木格窗,“吱吱呀呀”作响的大门,因建筑年代久远,已显老旧,但却不失端庄大气。老屋后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小径上面铺着鹅卵石,由于走多了的缘故,一个个鹅卵石被磨得圆光铮亮。小径两边长满了翠竹,绿影扶疏,姿态娴雅,高高大大的翠竹谦恭地弯下腰,将彼此的枝蔓与叶片互相交缠在一起,似乎是在握手言欢、互相致意,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一条悠长的天然竹荫小道。

竹荫小道的那一头就是无名泉,无名泉深达两米,四周用青石条垒砌成一个正方形的口,面积约有四平方米。由于时光打磨,岁月侵蚀,褪了色的青石条显得有些斑驳苍凉,还依稀可见些许流年的伤痕印迹。无名泉的水清澈见底,一览无余。说来也奇怪,那泉好像有灵性似的,一池泉水永远都是满满的,水位不溢也不降。有人来采水,汲走一桶,泉水就开始从池底的泉眼慢慢冒出,只见一串串的小水泡“咕噜咕噜”地从泉眼处慢慢悠悠、搖摇晃晃地升起,不容分说地搅碎了泉面以往的平静。不一会儿,等出够了一桶水,泉眼就会自动关闭,小水泡也就不见了,泉面又一如平镜,宛若是有一台计算机在精确操控。你汲一桶,它就涨一桶,你汲一担,它就涨一担,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就像神话里传说的净宝瓶,给了你几分神秘感的同时,却也慷慨大度地奉献,让你情不自禁地为大自然的神奇魔力而惊叹不已,也深深地感受到造物主对这块土地特别的厚爱与垂青。

无名泉历史悠久,具体出自哪个年代,已无从考证了,但它留存的那段厚重的人文历史,虽年代久远,可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始终被后人津津乐道,如数家珍。据村里的老辈人说,这口泉早在清雍正年间就存在了,不过当年只是一眼一平方米见方的小井,虽说也是村里少有的几处水源之一,但却一直默默无闻。无名泉真正名声远扬,被人们重视和景仰,还是来自清朝末年的那次闽西大旱。旱灾之年,村里的几处水源全都干涸了,唯独无名泉始终水量丰沛,除了保证全村的人畜饮用外,还为八百亩良田的灌溉提供了充盈富足的水源。无名泉帮助家乡人民渡过了难关。那一年,全县灾民无数,哀鸿遍野,唯独家乡这个自然村依然是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县志为此专门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清朝末年,国运日衰,天降大灾,数月无雨,河道干涸,水贵如油,民不聊生。独城北郊,隐有一村,坐落深山,村有一泉,其泉丰沛,水质甘美,取之不竭,救民危难,功德无量。此泉无名,赐无名泉,特撰此文,后世传颂,谨记在怀。”也正是那次大灾年之后,家乡的无名泉俨然已成为村民心目中救苦救难的善神,村里的人感念这口泉的大恩大德,特为此集资,将无名泉修缮一新,这也是敦厚的村民以自己最纯朴的方式,表达了对无名泉由衷的感激和最大褒奖。

家乡的无名泉是大自然赋予的一个经典杰作,是一篇精美的诗章,是一幅立体的画卷,它把自然和人文和谐完美地融为一体,是对一段风云历史的演绎,对生命生生不息的最完美的诠释,见证了一段跨越时空的沧海桑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在我的眼中,家乡的无名泉已不再单纯是一个静态的物象,汩汩流淌的岁月已经赋予了它生命的意蕴和灵性。伫立在无名泉边,你必须把它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来看待,并与之心交心地坦诚“对话”,只有这样,你才会触摸到它沧桑的历史和生命的底蕴,你才会真切地感受到它的悲哀、伤痛和喜悦,进而领略到它生命的凝重与丰厚。这一刻,那些曾经过往的岁月的磨难坎坷、世事的兴衰枯荣和人间的悲欢荣辱,全都在这里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让你思绪激荡,浮想联翩,你会情不自禁地滋生出一种想穿越时空,回到那远古的年代,亲身去感悟它曾经的芳华、曾经的辉煌的冲动!一眼泉水为人们做出了奉献,它就能在岁月的时空中赢得久远的生命,赢得后人真诚的怀想。一眼泉水尚且如此,人亦然。有的人来了,就像浮云飘过,悄无声息;有的人走了,他的名字却仍响遏行云,注定让人终身铭心刻骨!

有了无名泉的点染,家乡的山山水水就有了精彩绝伦的流韵,家乡的人文历史就有了厚重的内涵和底蕴。

我的外婆与无名泉的感情笃深。外婆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却是一个闻名十里八乡的漂亮姑娘,她的眉宇间透着一股恬美与清丽,一举手,一投足,都显示出了农家少女那种勤劳、干练的特质。外婆从外村嫁过来的第二天,就走上了灶台,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这个普通农家的全部内务,挑水、做饭、洗衣、浇园等等,几乎每件事都和无名泉有关,仿佛从结婚的那天起,命运就把她和这口泉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一直走到生命的终点,都没有分离过。20世纪70年代,村里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无名泉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唯独执拗的外婆,仍然坚持着每天到泉边挑水的习惯,家中的自来水俨然成了摆设,但凡有人劝她,她都会宛然一笑,说道:“还是泉水好,泉水养人。”

几年后,老家的人陆陆续续外出求学、打工,纷纷在城里定居下来。晚辈们孝顺,要接外婆到城里居住,外婆就是不肯,她和无名泉的那种情感,早已深深植根于心田,那是一种无法言说,也不能用文字描述的情愫,她离不开家乡的无名泉!从那以后,偌大的老屋,就只留下外婆形单影只,孤寂独行。岁月无情,那个曾经把一个大家庭操持得风生水起的外婆,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了一个耄耋老人。垂垂老矣的外婆即便到了什么事也做不动,什么事也记不清的时候,仍然忘不了每天拄着拐杖,步履蹒跚地穿过竹荫小道,来到无名泉,睁着昏花的老眼,小心翼翼地将泉面上漂浮的落叶和杂物逐一捡去,把泉四周的青石条擦拭得干干净净,然后静静地坐在泉边,眯起浑浊的双眼,垂着花白的头,似睡非睡,仿佛在追忆那飞逝而去的时光,久久不愿离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婆最后的岁月是在家乡的老屋度过的。面对自己即将远逝的生命,外婆似乎忘却了过往所有的艰难时光,唯独留存着对无名泉那一缕割舍不断的恋情和眷念。有家乡的无名泉陪伴,外婆最后的日子没有沉郁、哀伤,只有安详、恬静。

去年中秋,家人相约,齐聚老家,共度佳节。入秋后的山村夜晚,已有了些许瑟瑟的凉意。吃完中秋团圆晚饭后,圆圆的月亮已经被远方黛色的山峰托举上了幽蓝幽蓝的天空,村口的那棵百年桂花树在淡淡的夜色里吐放着芬芳,浓郁的桂香毫无羁绊地随风弥漫在山村的上空。大家在老屋前的晒谷坪上自由自在地呼吸着家乡田野的新鲜空气,喝茶、叙旧、赏月,尽情地感受着韵味浓郁的乡野风情和久违了的亲情。而我却想独自一人走走。本来是无目标地漫步,但不知怎么,下意识里却来到了竹荫小道。

顺着弯曲的小路,踏寻远去的记忆,徜徉在故园的怀抱,脚步徐缓,心无杂念,仿佛往日的烦恼一下子全飞到了天外。月光穿过竹荫的缝隙,像水银一样流泻下来,给黑黝黝的鹅卵石路面撒上了斑斑驳驳的光点。时不时地有几道流萤掠过,山野的风拂来,摇曳着小道两旁的竹林,荡起一阵阵“沙沙沙”的轻响。多么熟悉的家乡小道,一頭连着老屋,一头系着无名泉。孩提时的我,不知在这条小道上奔跑过多少回。后来,外出求学、工作,关山万里,天涯海角。从那一刻起,这条小道就像风筝的线,一头牵扯着游子的心,一头维系着家乡的无名泉;从那一刻起,家乡的无名泉就成为一块磁石,时时刻刻牵引着我这个漂泊异乡的游子,坚定而执着地向着故土的方向而去,那里有诗有梦,有坦荡荡的远方,还有一处心灵的最终居所。

蓦然,眼前一亮,不知不觉已经走出了竹荫,皎洁的皓月下,面前是一泓清泉,月光照泉,泉水映月,这就是家乡的无名泉,家乡最具灵气的精魂!虽然历经了几百年岁月的淘洗,泉边的纤纤细草一岁一枯荣,不知名的小花开了一茬又一茬,但这口泉却依然还是那么丰盈、清澈、明净,就像一个默默奉献了一生的迟暮老人,安详地静卧于故园。它无怨无悔,始终如一地守望在家乡的土地上,执着地坚守着昔日的辉煌与荣耀。

我坐在青石板上,又一次与家乡的无名泉近距离接触,近到似乎能触摸到它的心跳,能感受到它来自远古的脉动和生命永恒的张力,这样的场景曾经在异乡的梦里不知重复演绎过多少回了!人生一路走来,千般跋涉,万般找寻,蓦然回首,这才发现,自己那颗曾经驿动的心原来早已有了归宿。这一刻,我空荡荡的灵魂顿时得到了释怀和充实。与泉静静相对,却心驰神往起来,细细回味着往日的时光,悉心把一路上曾经感动过的、牵挂过的、不舍过的往事又一一重新拾起。真想在家乡的怀抱,在家乡的无名泉边,就这么静静久坐,抛弃身外的一切俗念,让岁月化作一股涓涓细流,再一次从心间悠然地流淌而过。时光漫漫,往事如烟,我突然有了一种想和泉对话交流的冲动,我想向它诉说我的眷念,我的喜悦,我的忧伤,我不知道它能听得懂不。

月上中天了,柔和的月光肆意泼洒,家乡的田野、竹林、月光、泉水,仿佛就是一幅凝固了的图案,清幽雅致、诗意盎然。触景生情,我忽然想起王维《山居秋暝》中的名句:“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诗人也许是想把我们带入这样一种意境:那应该是晚秋的季节吧,一场细雨急促地洗涤了空气中的尘埃,山里的空气一下显得清清爽爽。一场秋雨一场凉,不知不觉,秋的气息又浓重了几分。皎洁的月光透过松针的缝隙,柔柔地投射到了松软的地面,也照到了潺潺流过石板的清澈泉水。诗人用浪漫主义的写实手法,给我们描摹了青山雨后、秋日夜晚、明月当空、石上流泉的充满动感的自然景色,让我们悄然顿悟到,静谧中原本也有生命的激流在奔腾涌动!如果说王维笔下流淌的是一种鲜活灵动的美,那么,家乡的无名泉给人们展示的则是孤寂幽静的深邃意境。

我把手伸进泉水中,轻轻地掬起一捧水喝了一口,那泉水清冽冽、冰冰凉,直感觉一股甜丝丝的凉意沁人心脾,荡气回肠。行走在人生的旅途,一路劳顿,一身风尘,总忘不了把家乡的无名泉收藏在空空的行囊里,常常有意无意地找到一个闲暇的日子,翻开泛黄了的记忆,独自一个人细细品味。品着,品着,一种莫名的忧伤和惆怅不知不觉就会从心的深处慢慢溢出,刹那间,空落落的心无处可寄,思乡的愁绪顿时像决堤的河水肆意泛滥。人生的际遇总是多变,不变的永远是乡情和乡愁!家乡的无名泉啊,我是喝着你的水长大的,从我远离你而去的那一刻起,你就成了我魂牵梦萦的乡愁!

夜深了,我踏着竹荫小道回到老屋。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

责任编辑林 芝

猜你喜欢

小道泉水老屋
美丽的小道
老屋回忆
何刚的诗
青年是“从0到1”创新的主力军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苏州博物馆西馆:过去与未来,唤醒穿梭窄巷小道的回忆
老屋
唐小道的爱情
难忘那眼泉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