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墨丛中天地宽

2020-08-06叶靖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黄宾虹笔墨审美

摘 要: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总体给人一种黑气氤氲之感,“墨团团里黑团团”也成为黄宾虹山水画整体特征的一种生动概括。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成就主要分两个阶段,即“白宾虹”与“黑宾虹”。文章论述的“黑宾虹”就是他的师法造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夜山水”与“黑宾虹”成为黄宾虹艺术创作的一种天机与偶遇,更是一种匠心独运。黄宾虹的积墨之法所成就的“黑宾虹”成为绘画史上一座引人注目的奇峰,同时,“夜山水”与“黑宾虹”既是特殊的时代与特殊艺术风格的完美统一,也折射出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理想与艺术心灵。

关键词:黄宾虹;夜山水;“黑宾虹”;笔墨;审美

大涤子石涛一首题画诗云:“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试看笔从烟里过,波澜转处不须完。”①由此诗可以领会石涛的画境以及他的笔墨之道,石涛的画风虽然独特而多异,但是总体的美学特征却是基本一致的。石涛于其生活的时代,成就很高也褒贬不一,这也许是真正一流的大艺术家的共同命运。西方有位哲学家针对这一类似的境遇说过这样的话:伟大者都是被误解的。石涛无论是他的《画语录》,还是他的风格各异的山水、花鸟与人物画,都在今天大放异彩,也因此成为清代美术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坐标。

现代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在他生前的岁月里,无论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都似乎是他“业余爱好”或者修身养性的一种生活习惯。黄宾虹的艺术在其过世多年仍无人理会,也是一种对“伟大者的误解”。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大略可分为“白宾虹”和“黑宾虹”两种风格,笔者所关注与研究的是“黑宾虹”。“黑宾虹”的审美理想可以用石涛的题画诗来具体概括,即“墨团团里黑团团,墨黑丛中花叶宽”。确乎,远看黄宾虹的山水画,漆黑一片,如观夜山,而黑山蕴含生机;走近仔细鉴赏,画面全是点与线交织起来的,如网似麻,更像雄壮的交响乐。

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是一种绘画史的总结,也是绘画技能的融会贯通与技道合一的终极旨归。历代画夜景山水者寥若晨星,而留有作品者亦属罕见。黑夜本是寂寞的,黑夜之山更是静默与虚无,夜山与水却拥有永恒之美。

历代以傍晚之山为题材与内容的亦不见少,而四季之山更多。夜山就是漆黑而无形之山,确乎很难把握与具体描述。有画月夜之山水的,是参照白天山水之形貌,然后天空渲染云彩,偶尔留一块空白圆圈暗示月亮,此山水多浅绛法为之,近人陶冷月惯用之。古人亦有画初之月牙与半月之弦来烘托意境,山则为一轮廓,无笔墨与皴法。黄宾虹先生所画夜山,不落古人窠臼,另辟蹊径而成大观。据悉,黄宾虹先生画夜山水,也是一次机缘与巧遇。黄宾虹先生去四川青城山写生的经历与顿悟,也就是当下概括的著名的“青城坐雨”与“瞿塘夜游”。黄宾虹的题画诗也可以为证:“嘉陵山水江上游,一日之迹吴装收。烟峦浮动恣盘礴,画图挽住千林秋。秋寒瑟瑟窗牖入,唐人缣楮无真迹。我从何处得粉本?雨淋墙头月移壁。”②诗中“雨淋墙头月移壁”就是前文所指的“青城坐雨”与“瞿塘夜游”,这也是师法造化的结果。大自然千变万化,这其中的景致与变幻莫测是一切艺术家的粉本。

黄宾虹先生有很多山水画就直接命名为“夜山水”,可见黄宾虹对夜山是情有独钟的。中国自然山水四季之美,不仅是颜色与山势不同,乃至不同地域的山与水,以及树木、灌木和山上建筑,都有着不同的特征。对于一个山水画家来说,尤其是古代乃至近代,把自己的家乡山水表现好已经是很了不起了,也足可以成就其艺术。黄宾虹也说过:“中华大地,无山不丽,无水不秀。”③黄宾虹故乡与他的出生地都是山清水秀,也是人杰地灵。当然,黄宾虹也有很多这类题材的山水画作品,皖南的歙县与浙江的金华,从黄宾虹存世的画作中还能辨识出这些地方之意象。笔者认为对夜山的关注,首先来自艺术家生活阅历的使然。黄宾虹先生出生于晚清,逝于解放初期,经历了几个特殊历史时期。晚清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黑暗而民不聊生的末代王朝,给黄宾虹先生年幼的心灵蒙上阴影。成年之后他又经历了世界大战、军阀混战,度过一段战争频仍而朝不保夕的艰难岁月。黄宾虹家学渊源,加上他天资聪颖,少有雄心壮志,想必黄宾虹先生经常孤灯不眠思虑家国之事。这些经历不能不说是他的夜山水的生活启示与现实写照,也可以遥想黄宾虹先生寄予黑夜里的希望,预见黎明将会到来。所以,从黄宾虹的黑山水里,总可以看到灯火微茫的人家,山里水中总能闪烁光亮,路上有行人,房间里更有畅谈的志士。总之,黄宾虹的夜山是充满生机的,黑暗里透着光明,依稀可辨物象之轮廓,而景色更加含蓄而内敛。这也许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与内心世界,水晕墨章的世界也许更加符合那个时代的特征。黄宾虹以纯粹水墨写意来创作抒怀,也是心与景的一致,还是源于水墨的世界更能期望或者捕捉到光明与色彩。

黄宾虹之所以有“黑宾虹”之说,不仅来自画面视觉的识别与鉴赏,还来源于夜山的启示。中国历代艺术家都是秉承一条“师古人,师造化,师我心”之古训与为艺之至理,黄宾虹正是“吾道一以贯之”的圣贤之士。同时,对他夜山的启示也与他的积墨之法对应,二者互为依存,共同铸就。

熟识中国山水画的人,都知道黄宾虹的艺术生涯有“白宾虹”与“黑宾虹”两个时期。前文具体分析了所谓的“黑宾虹”,即画作整体看起来黑乎乎的,以水墨之积墨法为主。墨本身就是黑的,积累的次数多了自然显得更黑。具体说来其中运用的就是他的“五笔”与“七墨”之法。王伯敏先生说:“黄宾虹先生提出‘五笔七墨。五笔曰平、圆、留、重、变,七墨是浓墨、淡墨、破墨、积墨、泼墨、焦墨、宿墨。七种墨法,可以互用,也可以单独用,用得巧妙,千变万化,产生奇特的艺术效果。”④任何事情想要得到一个期待的结果,必然要探索一种方法。中国画之笔墨法自古有之,需要继承之后有所突破即所谓创新,创新当然是为了表现新的画面意境的需要,也是提升艺术家作品格调的需要。庄子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⑤此处“道”可以理解为艺术精神与艺术家的心灵,“技”则为达到艺术精神的途径与方法,或者就是一种艺术技巧与技能。黄宾虹的笔墨之道与技,也正是他成就艺术巅峰的重要资借与智慧结晶。

在中国画语境中,笔与墨是辩证统一的,分而论之对于分析其中的画理与言语表述,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艺术家真正的创作过程中,笔墨也是合二为一不分彼此的。若真的分开笔与墨的维度,也只是在物质材料的范畴内最合乎笔墨之最初概念。黄宾虹的夜山与积墨法皆在指明是写意画的客观现状,写意当然是强调这一“写”的技能介入,写也就是书写的意思,与书法同意,当然还应有“抒”的意义,即抒怀畅神而已。这里也是所谓的“以书入画”的基本精神与艺途主旨。黄宾虹的“五笔”与“七墨”其实是共同演绎积墨之法的境界的,没有“五笔”与“七墨”的总结与独创,就不会有史无前例的积墨之境。

黄宾虹先生的用笔主要体现在他的对物象的赋形意即用笔造型。王伯敏先生还说:“黄宾虹画石,一勾一勒。他说:‘画笔勾勒,如字横直。对于用笔,他讲求中锋,重视收笔回转。偶尔也用侧锋。他以为中锋圆稳,使所画山、石沉着不轻浮。他要求用笔如‘屋漏痕,意即落笔时能留得住,使线条着力不轻佻;又要求用笔如‘折钗股使线条有韧性,不松脆,不妄生圭角。”⑥可见黄宾虹对用笔的讲究与严格,也只有这样,他笔下的石头与树木才能不同于过往古人。这对于当下有志于艺术创作的人来说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必须思考和面对的第一道关口。这必须落实到具体的一切艺术生活之中去,否则不会有高品格作品的出现。王伯敏先生还说:“黄宾虹的一勾一勒,除了画一块块的岩石或一座座的山冈外,还用以画出山的大势。而且一局画的大体,往往在几笔勾勒的笔势中定下来。他的有些写生稿,也是这样一勾一勒画成的。”⑦

据说黄宾虹作画对笔、纸、砚基本不讲究,但是对于墨却十分考究。黄宾虹先生说:“若墨之下者,用浓见水,则湮散洒汙,未及数年,墨迹已脱。蓄古精品之墨,以备随时致用。或掺合上等清胶新墨研之,是亦用浓墨之一法。”⑧可见积墨法的前提是墨必须是上乘精品,否则最终很难出现厚密而透的画面效果。积墨最终是物象的丰富与层次的井然,既是积墨也是积笔,笔墨最终还是不可分割的。夜山的黑厚与密而透的整体效果,只有发挥笔与墨的最大潜能与最大极限,方可臻于化境。这是黄宾虹“夜山水”而成就的艺术境界,也因此拓展了山水画表现语言的极限与范畴,为山水画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王伯敏先生说:“黄宾虹的变法关系到他的画夜山。黄宾虹画夜山,其意义不只在多画一种山水画的题材,而是在于他对山川自然,扩大了视野。”⑨这扩大的视野必然也是山水画美学的视野,带来一种新的审美理想。黑夜在文学中大多象征黑暗与罪恶,很少用表扬之词来表述,即使中性的描述也多用于一种环境的烘托。黄宾虹的夜山旨在寄予一种雄浑苍茫的世间大美、一种静默与存在之永恒,故纵观黄宾虹多幅夜山图卷,很难从中发现凋敝与简单的环境,而是浑然中有一种深沉的寂静与生机,仿佛黎明即将来临。唐代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云:“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⑩黄宾虹的积墨法与他的雄浑夜山,从技法到艺术之道都很好地实现了统一,即所谓“积健为雄”。

夜山更可以充分表现中国画的最深刻内涵,中国的艺术都是中国人心灵的真相,也最能揭示时代的精神。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先生就说过:“中国绘画里所表现的最深心靈究竟是什么?答曰,它既不是以世界为有限的圆满的现实而崇拜模仿,也不是向一无尽的世界作无尽的追求,烦闷苦恼,彷徨不安。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它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因为顺着自然法则运行的宇宙是虽动而静的,与自然精神合一的人生也是虽动而静的。它所描写的对象,山川、人物、花鸟、虫鱼,都充满着生命的动——气韵生动。但因为自然是顺法则的,画家是默契自然的,所以画幅中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寂。就是尺幅里的花鸟、虫鱼,也都像是沉落遗忘于宇宙悠渺的太空中,意境旷邈幽深。至于山水画如倪云林的一丘一壑,简之又简,譬如为道,损之又损,所得着的是一片空明中金刚不灭的精粹。它表现着无限的寂静,也同时表示这是自然最深最后的结构。有如柏拉图的观念,纵然天地毁灭,此山此水的观念是毁灭不动的。”{11}可见画夜山不仅能“深沉静默地与这无限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体合为一”。这是夜晚的一种真实镜像与意境,在那个白昼如黑夜一样的特殊年代启发了黄宾虹先生的深度思考。黑夜可以让人静下心来好好地深思与反思,“夜山水”也是黄宾虹一种心境写照与精神折射。

黄宾虹的“夜山水”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一种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夜山既然是“墨团团里黑团团”,黑团团犹如铁球一样坚不可摧,更似一团煤球随时可以点燃火焰,驱除黑暗。夜山便成了一种象征与暗示,是一个艺术家在黑夜里的坚定与自信。王伯敏先生说:“黄宾虹到了七十岁以后的晚年,他模山范水,爱画‘夜山,爱画‘雨淋墙头山。黄宾虹画中的所谓夜山,不是只指《夜山图》。《夜山图》固然可以直接说明其所画内容与特点,但不等于他画夜山的一切,所谓夜山,更多地在于那‘墨墨铁黑的山水作品。”那“墨墨铁黑”就是美术史上称为“黑宾虹”艺术创作时期的作品,也是他作品的鲜明特征与独特风格。老子《道德经》也说了:“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12}可见黑与白才是艺术的一种极则,也是一种终极的审美理想。

结语

黄宾虹先生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艺术家,是杰出的山水画大师。纵观他的山水画创作历程,大约分为两个重要的时期,分别为“白宾虹”“黑宾虹”,这两种创作风格具体展示了其艺术成就的两座高峰。本文重点以“黑宾虹”时期的创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具体阐述黄宾虹先生的“夜山水”创作路径,以及呈现的审美特质与理想,深刻揭示了艺术家的心灵世界与所生活的历史时期是高度一致的,同时也从另一个视域来探析黄宾虹的山水画艺术成就与美学价值。

黄宾虹的“夜山水”既是一种创作题材,也是一种艺术象征手法。黑夜象征一种苦难的现实,也是黎明前的黑暗。水墨山水画的自身特性也符合着“夜山水”的本体概况,这是黄宾虹借水墨这一独特的手法,在传统基础上重新创新出新的笔墨技法。“五笔七墨”在黄宾虹的绘画语汇中,成为一种阐释新的山水风格的重要概念。同时,也拓展了中国画的审美与理论维度。

黄宾虹炉火纯青的积墨法与他所选择的“夜山水”,二者找到了互为阐释的可能,也实现了一种生命共鸣与生机默契。积墨是一种用墨之法,也是一种用笔之法,笔墨在中国画中本身就是一个辩证的整体。只有积墨才能实现中国画的雄浑与苍茫,才能真正表达大自然尤其是夜山的丰富与含蓄,以及黑夜的视觉真相。“黑宾虹”是一种艺术理论与风格特征,也是一种审美理想,更是一种勇敢坚强的人格精神的折射。“夜山水”从此也标上了黄宾虹先生的人格标签,以此阐释中国画的深刻意蕴。“夜山水”更是源于一种无法识别的等同于白昼之下的山川形貌,故只能以心灵来意会,即所谓的大象无形也。

注释:

①②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题画诗跋》,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年版,第149页,95页。

③⑧黄宾虹:《黄宾虹美术文集》,赵志钧辑,朱金楼校,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39页。

④⑥⑦⑨?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山东美术出版社2010年版,第302页,302页,302页,321页,330页。

⑤庄周:《庄子选集》,陆永品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42页。

⑩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罗仲鼎、蔡乃中译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28页。

{11}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47页。

{12}老子:《道德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第54页。

参考文献:

[1]杭州黄宾虹学术研究会.黄宾虹艺术研究文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

[2]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李维琨,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6.

作者简介:

叶靖,任职于安徽省怀远书画院,中国美协会员,中国书协会员。研究方向:书画理论与创作。

猜你喜欢

黄宾虹笔墨审美
一锤子凿不出一口井
黄宾虹的佳作
黄宾虹的佳作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