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中职教育的适切性研究

2020-08-06周斌周骥良温金辉刘志兴谢先梅

职业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周斌 周骥良 温金辉 刘志兴 谢先梅

摘要:选取中山市为样本,研究和分析基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适切性。研究发现,当前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本地产业结构存在的不适切问题比较严重,进一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与建设对中职教育的影响,从而提出在大格局下思考中职教育适切性问题、落实五年一贯制、打造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切的专业(群)、深化产教融合与产学研一体等重构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中等职业教育;适切性;产教融合;五年一贯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0)07-0024-06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于2019年2月18日正式发布,其中对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区的定位、目标、发展路径等做出了全面规划。毫无疑问,实现这一规划的一个重要支撑和保障就是教育和人才,而职业教育则是其中重要的一环。粤港澳大湾区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迫切需要发展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培养数量足、质量高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所以,《纲要》的第八章第一节专门针对职业教育提出两条措施来加快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截至2018年底,粤港澳大湾区内九市两区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有630多所,在校生145万余人。其中,广东省共有独立设置的中等职业学校600余所(含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达到143万余人①。只从数量上来看,大湾区有数量足够的一线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面对大湾区建设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带来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先进、产业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对一线操作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产业结构决定就业岗位结构,就业岗位结构决定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培养层次和类型。

那么,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中职教育体系是否与这一要求适切呢?在此,笔者选取粤港澳大湾区内处于中心地带的中山市作为研究样本,来研究中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当地产业结构的适切性。

一、理论依据与研究样本

(一)研究理论依据

教育学认为,经济基础和社会生产力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内容、手段等,并决定着教育目的和人才标准;经济建设依赖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发人才资源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产业结构和各种产业内部职业结构的变革,而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内部结构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结构变化表现得尤为显著;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不单是受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制约,同时也受生产力的制约;教育中许多方面直接反映生产力,且产业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人才需求的变化[1]。

教育经济学界认为,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教育与经济间存在互动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或者作用,往往体现在教育与资本、教育与劳动、教育与技术,甚至是教育与制度、教育与管理的关系上;教育与资本、劳动、技术这三者的关系非常密切,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同样与教育关系密切,技术的进步一定是高水平的专业人员努力工作的结果[2]。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与经济间存在互动关系,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得更加显著和密切。可以说,职业教育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之间,具有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作用。有学者研究并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认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衡量社会人才需求和人才分配的有效指标;从中职学校专业与产业、专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的适切性两方面,就可以较准确地把握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3]。

(二)研究样本

1.中山市中职教育状况

中山市现有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其中有11所公办综合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2所民办技工学校。另外,1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6所。

据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统计,2018年其所属中职共开设115个专业,在校生23 169人(不含技工院校),覆盖15个专业大类,覆盖率77.8%;在教学质量方面,毕业生取得与专业相关的中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的比例为94.12%,文化课合格率95.70%,体能测试合格率93.06%,专业技能课合格率93.01%,德育成绩合格率98.75%;学生顶岗实习合格率达到98.4%,毕业率为98.79%,对口就业率64.40%;在校企合作办学方面,有9所学校开展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并组建了3个中高职一体化的职教集团[4]。

2.中山市产业结构状况

中山市存在传统产业,如家电、灯饰、五金、食品等行业;也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健康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業,并重点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集成电路、物联网等八大领域。至2018年底,三大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第一产业占1.7%,第二产业占49%,第三产业占49.3%。2018年,中山市出台了《中山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推动企业开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技术改造,加快推进优势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发展动能[5]。

二、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适切性分析

中职教育是否与区域内的产业发展相适切,以及适切程度如何,主要看培养的人才是否适用。而人才是否适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就是学校所设置的专业是否合理。所以,考察适切性,实际上是考察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适切性。

(一)专业结构情况

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8年底,中职学校专业总数为115个,覆盖了15个专业大类;其中,加工制造类、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等专业大类集中了89个专业。设置的专业在三大产业的布局情况是:第一产业1个,第二产业34个,第三产业80个。显然,专业分布以第三产业为主,占到了70%(以上数据不含技工学校)[6]。

(二)从业人员分布和招生分布情况

2018年末,中山市常住人口331万人,其中从业人员212.99万人,分布情况如下:第一产业9.52万人,第二产业134.9万人,第三产业68.57万人[7]。

通常情况下,专业与市场需求的适切性可以通过三次产业中各专业的招生人数或在校生人数与产业就业比例来衡量。具体如表1所示。

(三)分析与结论

从以上所反映的情况可知:

第一,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27.9%,但第三产业专业占比达70%。而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占67.4%,专业数只占到29%。由此可知,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产业从业人员之间极不匹配。

第二,中山市中职学校专业设置情况、招生人数与三次产业市场需求(即从业人员分布)不匹配。第一产业中从业人数比例、学校专业布点比例与招生人数比例分別是4.7%、1.0%、0.34%。显然,中职学校几乎没有为第一产业培养人才。中山市养殖业比较发达,如脆肉鲩、罗氏虾、乳鸽等都是中山的著名品牌,其衍生的产业,如饲料加工与产品销售行业,也是非常兴旺。但是,据笔者调查,从事养殖的技术员、饲料销售员等职业(岗位)的就业市场基本为广州水产学校等占领。

第三,第二产业就业市场缺员严重。2018年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9.0%,从业人员百分比为67.4%,但专业招生人数百分比仅为25.27%。中山市是以工业立市、工业强市为战略,打造制造业基地为目标。但是,中职学校制造业类的专业数只有34个,2018年招生只有3 735人,这一比例可以说是严重失调的。

第四,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大多集中在第三产中。第三产业专业人数占74.39%,而从业人员只占三个产业中的49.30%,人满为患的现象尤为突出。

上述情况与《中山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的表述一致,即中职学生毕业率为99.88%,专业对口就业率为64.40%。用“专业对口就业率”能够非常准确地反映中职学校培养的毕业生与产业从业人员之间的不适切关系,同时也反映出在中职教育中的智力投资结构不合理。显然,专业对口就业率越高,智力投资结构越合理,其产生的宏观经济效益越大;反之,则越小。所以,要提高智力投资宏观经济效益,就要不断提高专业对口就业率。

从业人员结构、专业设置结构与招生人数三者之间,一方面是人满为患,另一方面是严重不足,这种结构性的矛盾存在必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短期之内可能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如果外地劳动力输入不足,立即就会显示出来。近十年来,珠三角地区一直存在的“技工荒”就是这一不平稳、不合理的结构带来的结果。

从省级、国家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反馈的意见可知,多数学校在新专业设立时咨询了行业专家和企业领导意见,也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但是,形成有效工作机制的较少,甚至有少数几所学校专业设置较随意。例如,考察中山市10所中职学校时就发现,有的学校存在所申办的专业不严谨,跟风现象严重。甚至有些专业基本可称为是“三无”专业:无专业师资、无专业设备、无专门场地。这样开办的专业所培养的人,何谈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较强的职业能力?因此,对口就业率的高低,也从侧面反映了毕业生职业素养高低的问题。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社会应变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强。

三、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对中职教育的影响分析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系统的高度发达与门类齐全是湾区经济的典型特征,已经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体系。珠三角地区则以加工制造和出口贸易为主,除形成了石油化工、服装鞋帽、玩具加工和食品饮料等中低端产业集群外,还形成了通信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无人机与机器人等高端产业集群[8];2018年底,香港第三产业占比高达94%,制造业比重下降到2.4%,形成了金融服务、航运服务等产业集群[9];澳门经济这些年快速发展,工业发展趋向多元化,除早期的加工制造业、纺织、家具制造等行业外,玩具业、塑胶业、电子业、旅游业等都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旅游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等产业集群,2018年,第二产业占比4.2%,第三产业达95.8%[10]。

大湾区内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将对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和专业设置产生巨大影响,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1]。

(一)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情况

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不同,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也不尽相同。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有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产业链分工、产业全面整合等[12]。具体如图1所示。

粤港澳大湾区从三次产业的结构特征来看,已由工业经济迈入服务经济阶段。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的最大产业,而第二产业则呈现缓慢下降趋势,经济增长方式由工业拉动型向服务业拉动型转变[13]。

中山市地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几何中心,在“东承西接”上起着重要作用。在《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中山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中山市的发展定位是建成临港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和健康产业基地,以及珠江西岸区域科技创新研发中心,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产业布局与提升:一是推动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重点改造提升家电、电子信息、五金、机械、灯饰、服装、家具、食品、游戏游艺等传统产业,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行业和产能。二是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着力推动企业广泛开展以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和绿色发展为主要方向的技术提升。三是创新产业组织形式。深入发展总部经济,打造龙头骨干企业。四是促进集群发展升级。实施集群发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动“互联网+产业集群”,搭建集研究开发、设计生产、线下体验线上销售、旅游文化购物中心于一体的产业集群。

不仅如此,这些功能和地位,还要与湾区其他城市逐渐趋于基础设施高度一体化、区域分工高度协同化、要素流动高度自由化、营商环境高度包容化。

(二)与产业相适切的中职教育影响分析

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布局来看,大湾区建设在技能人才方面的需求至少有两个新的变化:新的产业形态、结构和布局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大湾区城市群的形成对新型城市社会管理人才需求量增大。面对大湾区的这种变化,对中职教育必将产生巨大影响。一是当前中职教育与产业结构难以适切,且教育本身就是滞后于产业发展的。原本就存在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将来更加难以高质量地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二是中职学校对经济产业发展变化,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敏感力弱、专业调整速度慢。因此,中职学校将会更加呈现专业布局结构不合理,使得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不断恶化。

(三)重構适切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中职教育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高效率等变革,为大湾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注入了新活力。在这一大背景下,中职教育必须进行相应变革,以求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切。

1.在大格局下思考中职教育适切性问题

粤港澳大湾区内接受中职教育的在校生人数每年超过100万,每年的毕业生超过40万人。如何让这些毕业生发挥应有的效能?这就需要广东、香港、澳门三地一起去思考,就是说要在大格局下思考中职教育,而不应该只是由广东九市去思考中职教育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当前世界是信息的世界、开放的世界,教育社会化是一种发展趋势;教育社会化,就是要面向社会来共办教育,它要求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在开放系统中对受教育者实施教育[14]。

2.落实好中职教育的五年学制

中高职一体化在全国进行了许多的探索。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职和高职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性,特别是文化和管理方面非常之大,几乎是“不可调和”的。那么,可以探索考虑在中职实行五年学制。一大批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已经开展了五年学制,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成效,所培养的技能型人才质量明显比中等职业学校三年制要高得多。学制延长为五年制,注重的并不是学历,而是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并重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生成长规律来看,学制延长后,有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耐力、定力、心态,让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合理,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职业能力[15]。在大湾区产业结构和布局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靠三年制中职教育培养人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不断提升能力,走延长学制的培养模式是大趋势。

3.打造与大湾区发展相适应的专业(群)

面对大湾区要大力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需的生产、管理、服务的一线技能人才,应当结合本地产业布局来开展多种联合,建立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一批高质量的新专业(群)。要做到高质量,则应与龙头企业、知名企业或本地特色产业群紧密合作,根据大湾区建设需要调整自身的专业结构,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现代服务业,设置新专业、整合现有专业,使人才培养供给侧超前或者引领产业的转型升级及企业创新发展用人等需求[16]。另外,还有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从总体上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呈现的变化趋势是服务业(第三产业)越来越重,且服务业发展势头迅猛。单纯从广东省来看,在2013年,第三产业产值已经超越了第二产业,未来仍然将由第三产业引领经济的高速发展。(见图2)

但是,不能就因为这样,中职学校就集中开设第三产业类型的专业(群)。各中职学校必须根据大湾区内各市产业结构和布局来确定学校专业数与招生数,如此才有能可做到相适切。

4.深化产教融合与产学研一体化

从目前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方式来看,形成了一些诸如企业学院制、定单制、工学交替制等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目前中职学校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的适切度还不够,甚至校企合作许多时候就是一个形式,没有深度,许多校企合作停留在纸面上合作、浅层次合作,卓有成效的产教融合较少。目前,各地政府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出台了许多的政策、制度。如中山市人民政府印发了《中山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暂行)》,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统筹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校企合作,要走产教融合与产学研一体的模式,不只是要与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开展校企合作,更要走“学校+行业基地+小微企业(本地产业群)”协同化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积极创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优化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对接,同时构建课程体系和标准,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切性[17]。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但在现实中,中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与产业结构适切性差的潜在可能性是真实存在的。对中职教育存在的意义、发挥的效能等,这些年有许多争议。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中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并不能满足和适应当地产业结构对人才的需求。产业结构决定了就业结构,中职教育存在有其必然性,看其培养目标就知道,一线的生产、管理、销售等岗位需要大量的中职毕业生。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先进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更新和职业更替速度日益加快,社会对技能水平高、综合能力强、适切性好的各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粤港澳三地的职业教育各有特色、优势突出,因此,特别需要大湾区职业教育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型人才支撑。

注释:

①数据来源: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8年),广东技工院校发展报告(2018年),香港职业训练局http://www.vtc.edu.hk,澳门教育暨青年局http://www.dsej.gov.mo.

参考文献:

[1][1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杜育紅,赵冉.教育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要素积累、效率提升抑或资本互补?[J].教育研究,2018(5):27-35.

[3]王力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

[4][6]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中山市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D/OL].[2019-10-18].中山教育信息港.https://www.zsedu.net.

[5]中山市人民政府.中山市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9-10-18].http://www.zs.gov.cn.

[7]中山市统计局.2019年中山市统计年鉴[EB/OL].[2019-11-05].http://stats.zs.gov.cn.

[8]张锐.湾区经济:国际步伐与中国格调[J].对外经贸实务,2017(5):93-96.

[9]李少魁.香港制造业空心化的前车之鉴[J].南方企业家,2016(6):100-103.

[10]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统计暨普查局.澳门产业结构(2018年)[EB/OL].[2019-10-18].https://www.dsec.gov.mo.

[11]李海东,欧阳翠婷.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挑战及策略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7):7-10.

[12]向晓梅,杨娟.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和模式[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2):18-21.

[13]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公司.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白皮书[EB/OL].[2019-10-18].www.cn.mercer.com.

[15]周斌,孟胜,杨华,等.供给侧视角下的中职教育改革[J].现代职业教育,2018(3):34-36.

[16]窦志铭.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一流的职业教育[J].特区经济,2019(2):56-57.

[17]李海东,张文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8(12):8-10.

(责任编辑:杨在良)

Abstract:Zhongshan City is taken as a exampl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relevan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The study finds that the current vocational school majors and the local industry have serious irrelevant problem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necessary. Therefore, it proposes  considering the relevance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the big pattern, implementing the five-year consistent system, creating specialties (groups) that are appropriat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r Bay Area, deep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nd restructure secondary school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ne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system.

Key words: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levanc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five-year consistent system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中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