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书·州郡志》“海陵”的一处句读

2020-08-06

江苏地方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广陵句读行政区

◎ 俞 扬

(江苏泰州225300)

三国时期有没有海陵县?清道光年间泰州修志,这是争论的问题之一。《道光泰州志》卷一“建置沿革”载:海陵县“三国时废”,所载与《大清一统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相同。这种说法源出于《宋书·州郡志》:“海陵令,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按:标点依中华书局点校本)当时激烈抨击《道光泰州志》的《泰州新志刊谬》对“三国时废”严加驳斥,认为三国时海陵县不废,废的只是海陵令。《泰州新志刊谬》云:“《魏志》黄初二年张辽与曹休至海陵;《吴志》吕岱传,广陵海陵人,此皆三国不废海陵之实证。新志(按:指《道光泰州志》)于宋志删去‘令’字,遂疑令废县亦废。并以江淮战争民所不居之数百里即指射阳、海陵、高邮、江都,荒谬极矣。《江南通志》、新府志(按:指《嘉庆重修扬州府志》)亦谓三国时废,皆由认令为县,于宋志未加详核耳。”

时间过去达190年,当时争论的意气用事不复存在,现在可以心平气和地探讨这一问题。

《宋书·州郡志》的记载

三国时期海陵县的存废,没有直接的史料。《三国志》两例,其实并不是三国时海陵县不废的实证。作为行政建制的县虽然不存在了,地方却依旧存在,地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不会遗弃,指称时仍然可以使用。如民国期间,作为行政区的扬州、泰州已不存在,只有江都县、泰县,但扬州、泰州作为地名一直沿用。《三国志·魏书》条“孙权叛,帝遣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临江。”无法证明“海陵”一定是县名。《三国志·吴书》“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条之“海陵”虽然是县名,但时间在东汉而不是三国,吕岱生于东汉桓帝延熹四年(161),三国鼎立时已近耳顺之年。《三国志·吴书·吴主传》云:“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自庐江、九江、蕲春、广陵,户十余万皆东渡江,江西遂虚。合肥以南,唯有皖城。”这个“初”,指的是建安十四年(209),见《三国志·魏书·蒋济传》:“建安十三年,孙权率众围合肥……明年,(济)使于谯,太祖问济曰:‘……今欲徙淮南民何如?’济对曰‘……百姓怀土,实不乐徙,惧必不安。’太祖不从,而江淮间十余万众皆惊走吴。”《宋书·州郡志》亦云:“三国时,江淮为战争之地,其间不居者各数百里。此诸县并在江北淮南,虚其地,无复民户。吴平,民各还本,故复立焉。”《宋书·州郡志》列出的“三国时废”的海陵及射阳、高邮、江都、盐城等县,无疑与此种情况有关。魏黄初六年(225),魏文帝至江淮,只能“行幸广陵故城”,见《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说,吴五凤二年(255),才“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拜将军吴穰为广陵太守”,可见几十年间广陵一直无城无守,十分荒凉。广陵附近的海陵县情况如何虽未见记载,但作为海陵县隶属于的广陵郡都已荒废,海陵县因荒废而不成为一级行政建制是必然的。到目前为止,泰州一带出土的文物既有汉代的,也有晋代的,唯独没有三国时的,正是三国时海陵县县城荒芜、人烟稀少的反映。这些情况可以作为三国时海陵县废的间接证据,这个“废”是因战乱而自行荒废,不是由上级的行政命令如撤销、合并之类而废置。《道光泰州志》等说三国时海陵县废并不错。

《泰州新志刊谬》的记载

《泰州新志刊谬》认为《道光泰州志》错误,关键在于它对《宋书》的理解跟《道光泰州志》不同。《宋书》“海陵令……三国时废”这段话可以有两种句读、两种理解:一种就是如中华书局版《宋书》那样(这也是《泰州新志刊谬》的主张);另一种是将“海陵”与“令”点断:“海陵。令。前汉属临淮,后汉、晋属广陵,三国时废,晋武帝太康元年复立。”这样的句读、理解,海陵县三国时当然是废去了,而依前一种句读,可以理解为废去的只是海陵令,即所谓“令废县不废”。但《泰州新志刊谬》的理解显然是不对的。《宋书·州郡志》的体例是各行政区的名称必与该行政区长官的官阶相连,由官阶说明行政区的级别。例如,跟刺史相连的为州,跟太守相连的为郡,跟令相连的为县。行政区名称以下所有内容,官阶、建置等,均是对该行政区所作的说明。“立、侨立、复立、并、废、属”等,是以行政区为对象说的,跟“刺史、太守、令”等无关。否则“海陵令”“属临淮”“属广陵”,以人与行政建制构成上下属关系,殊为不通。不少读史的人,包括中华书局版《宋书》的点校者,都没有理解《宋书·州郡志》的体例,误把“海陵令”作为一个词、一个概念了。再说,如三国时仅仅废去海陵令而海陵县得到保留,几十年间没有行政长官的情况下,又如何行使行政权,如何成为一级行政建制呢?显而易见,两种句读,将“海陵”与“令”断开是对的,而将它们看成一个专有名词是不对的。今天讲述泰州的历史,涉及海陵县时应明确地说,东汉末年以后它就荒废了,魏、吴都没有设官管理,三国时期在行政建置上没有海陵县,直到西晋太康元年(280)平吴后才重新设置。

读书必先明句读,《宋书·州郡志》“海陵”的句读,可以算作一个例子。

猜你喜欢

广陵句读行政区
京字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短句(主语+谓语)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咬文嚼字”三篇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广陵”与“扬州”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是宾语前置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