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市大竹县烟山坝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评价

2020-08-05冯三飞熊俊松

有色金属设计 2020年2期
关键词:滑带后缘暴雨

宋 扬,冯三飞,熊俊松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909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四川 绵阳 621000)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强烈,对地质环境改造加大,同时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截止2018年,大竹县共发育地质灾害处103处,严重威胁1001户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大竹县烟山坝滑坡为区域内典型土质滑坡,对烟山坝滑坡成因机制进行分析,评价其稳定性,为后期境内重大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1 地质环境条件

滑坡区地貌类型为构造剥蚀丘陵地貌,高程340~440 m,相对高差约100 m。区内斜坡坡向约40°,一般地形坡度在15°~65°左右,前缓后陡,坡面形态呈阶梯状。滑坡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1+d1),第四系全新统滑坡堆积层(Q4del),第四系崩坡积层(Q4c+dl),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产状均为120°∠28°。滑坡区地处川东新华夏系构造区,区内构造以褶皱为主。滑坡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孔隙水和侏罗系基岩裂隙水。地下水受大气降水补给,沿松散层孔隙径流,于地势低洼处排泄补给地表水。

2 滑坡基本特征

2.1 滑坡形态

烟山坝滑坡根据地形地貌、斜坡结构滑坡变形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可分为H1滑坡和H2滑坡。

H1滑坡主滑方向为24°,坡脚高程约为340 m,后缘高程约为402 m,相对高差约为62 m,地形坡度相对较陡,坡度15°~20°,该滑坡纵长约330 m,宽约85 m,平均厚约7 m,滑坡体积约202 300 m3,为中型土质滑坡。

H2滑坡坡度15°~25°,主滑方向为48°,坡脚高程约为340 m,后缘高程约390 m,相对高差50 m,纵长约260 m,横宽150 m,平均厚度约4 m,方量约156 000 m3,为中型土质滑坡。

2.2 滑坡物质组成

H1滑坡和H2滑坡物质组成相似,主要为粉质粘土,上部薄下部厚,造成滑体物质的不均匀性和差异性,滑体厚度达3~8 m。滑带位于基覆界面,滑带土为粉质黏土,厚0.3~0.5 m,呈灰褐色,湿度大,呈饱和软塑状态。滑床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质粉砂岩,滑坡区右边界和前缘基岩出露,产状为120°∠28°。

3 滑坡变形特征

滑坡区共发育7条裂缝,拉张裂缝长约2~10 m,宽约5~10 cm,走向210°~300°,拉张裂缝主要分布在滑坡后缘,导致损毁公路,居民院坝出现裂缝。滑坡纵向上变形主要为滑坡下部出现大面积土体溜滑,溜滑方向与滑坡主滑方向基本一致,下部变形较中部变形大。

4 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在连续降雨及强降雨影响下,地表径流渗入滑坡区表层松散土体,同时富集于基覆界面,致使基覆界面粉质粘土层软化,滑坡体饱水自重增大,滑坡后部及中下部土体沿基覆界面出现缓慢蠕动变形,在滑坡后缘土体持续蠕变作用下,滑坡后缘陡坎处应力集中,坡体出现变形破坏,滑坡出现进一步的蠕动变形,导致滑坡应力释放,整体失稳下滑。

5 滑坡稳定性评价

5.1 计算参数选取

根据试验数据,与滑坡体、滑带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参数反演计算结果相结合,综合判断分析滑坡计算参数,滑带土天然状态下重度19.6 kN/m3,内摩察角φ11.6°,粘聚力C 17.4 kPa;饱和状态下重度21.0 kN/m3,内摩察角φ13.6°,粘聚力C 8.5 kPa。

5.2 计算工况

工况一:自重,安全系数Ks=1.15。考虑滑坡自重影响,地下水位以下岩土参数取饱和状态力学参数;

工况二:自重+暴雨,安全系数Ks=1.05。考虑暴雨对滑坡影响,对地下水位以上的滑体取浮重度;

工况三:自重+地震,安全系数Ks=1.05,地震加速度取0.05g。

5.3 计算模型及剖面选择

根据滑坡变形特征,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计算,计算剖面见图1所示。

图1 1-1和3-3剖面稳定性计算条分图

5.4 稳定性计算与综合评价

根据上述确定的滑坡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对1-1和3-3剖面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见,H1滑坡在自重自重+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H2滑坡在自重和自重+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可见该区滑坡在强降雨工况下稳定性较差,在暴雨工况下滑坡随时可能失稳。

表1 烟山坝滑坡稳定性计算结果统计

6 结 语

(1)通过对整个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结合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得出降雨是烟山坝滑坡失稳的最主要诱发因素。

(2)运用传递系数法,分析计算出滑坡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该滑坡在自重和自重+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自重+暴雨工况处于欠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滑坡失稳的可能性较大。

猜你喜欢

滑带后缘暴雨
“80年未遇暴雨”袭首尔
黄土-三趾马红土滑坡滑带土的长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暴雨
当暴雨突临
三峡库区黄土坡滑坡滑带土卸荷状态下的直剪蠕变特性研究
基于环剪试验的四方碑滑坡滑带土残余强度空间差异性和稳定性分析
考虑剩余剪应力的滑带土强度再生试验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暴雨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