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金融”助力扶贫存在问题及破解之路

2020-08-03叶韵怡袁伟哲罗钰

时代金融 2020年19期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金融监管精准扶贫

叶韵怡 袁伟哲 罗钰

摘要: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加大扶持力度,扩大扶贫政策覆盖面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互联网金融热潮的兴起,我国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地解决。但正由于互联网金融的“新”,导致了在具体推行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问题。市场监管措施及法律法规相对滞后于互联网金融的普及,信息不对称、相关体制缺失等问题都尚待解决。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精准扶贫 信息不对称 金融监管

一、引言

传统的农村扶贫方式以直接的财政补贴为主,而要想实现农民致富,保障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则必然要增加农村投资,使资金与贫困户发展需求对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产生最大效益。对此,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于2016年3月16日,联合印发《关于金融助推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致力于完善金融服务体制机制,支持贫困地区金融机构建设创新型互联网平台。网络银行、提供小额普惠信贷等形式的推出,扩宽了贫困户的资金来源。随着互联网金融在农村扶贫工作中的普及,贫困程度已有所下降,但是仍有不足之处需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数庞大、市场信息不完善与法制健全方面依旧是关注要点。农村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完善的规章制度,而互联网金融作为创新发展形式缺失完整的规范体系,这无疑增加了精准扶贫引入互联网金融的难度。

为使互联网金融与精准扶贫有效衔接,本文通过对安徽省亳州市互联网金融扶贫的助力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当前“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社会经济成因,为健全安徽省农村“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发挥金融科技优势,提供理论支撑以及合理化的建议。

二、研究综述

西方多数国家对互联网金融对于农业的长期发展持肯定态度且当前大多农业发展水平较高。这些国家认为,通过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创新,并结合当前发展形势,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持久的发展,其中美国较为突出。美国的互联网农业众筹这一金融创新,已经逐渐成为农户及涉农小企业融资的新兴渠道之一,可以为很多农业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结合互联网金融发展农业,有助于缓解本国农民融资难等问题,为农民提供更充足的资金,针对性地解决不同农业资金问题,从而保障农业持续性发展。

三、“互联网+金融”对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影响现状

(一)“互联网+金融”走入精准扶贫

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全国农村贫困检测调查显示,截至2018年年末,全国贫困人口1660万,其中安徽省为120.3万,艰巨的脱贫任务使得对于精准扶贫长效机制的研究迫在眉睫。目前,中国农村网民占总体网民高达26.7%,人数多达2.25亿,互联网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渐占据着不容小觑的地位。加上类似于《关于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意见》等相关政策的发布,更是为满足互联网金融支持扶贫机制的需求提供了适宜的宏观环境。

另一方面,现今农村经济也早因互联网金融发展而悄然发生着变化,类似于芝麻信用、京东白条、余额宝一类的互联网融资理财产品正给农村地区的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以往传统金融机构由于长期的金融抑制以及农业融资本身所存在的风险、成本等因素,久久不愿涉足,由此导致城—乡、贫—富等金融市场的不平衡性日益加剧。同时,互联网金融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收益递增等特性也为网络电商、P2P网贷等平台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市场。“互联网+金融”逐渐成为实现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

在我国贫困地区,农业工作虽然处于实体经济的主导地位,但农业经济往往存在着投资周期长、利润空间薄、自然风险难以预测等特征,农村贫困户想要依靠自身少量资金往往难以实现脱贫致富。根据凯恩斯的经济增长理论,要想实现农村经济增长就必然要引进投资,因而融资也就成为了农村贫困户走向致富的必经之路。

传统的金融帮扶模式大多依赖政府资金拨款,以输血式扶贫为主,扶贫资源较为单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户的问题。长此以往容易挫伤农民劳动致富、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使得脱贫效果难以长久,易造成脱贫再返贫的局面出现。相对而言,“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模式则有效地避免了地点上的限制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利用大数据平台详细分析贫困根源,进而设计出真正符合需求的金融融资产品,使得扶贫工作得以精准识别、高效传送。

(三)“互联网+金融”对于扶贫所取得的成效

截至2018年8月,互联网金融机构蚂蚁金服在利用创新金融科技在发放小微贷款,助力地区脱贫方面做出了显著的成果。在最为主要的贷款、保险以及“三农”服务这三个方面,网商银行及前身蚂蚁小贷已经累计为超过460万的农村小微经营者提供了超过4100亿元的贷款支持,超三分之一为涉农贷款。同时阿里全国范围内设立了10个脱贫样板县,互联网金融帮扶工作已覆盖325个县,包含113个贫困县。翼龙贷也已累计为贫困地区注入55亿元资金,其借款覆盖199个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33.61%。

在2017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金融扶贫早已被互联网科技巨头提上日程。金融科技帮扶所产生的红利也才刚刚展露头角。目前蚂蚁金服正尝试利用区块链技术降低小微企业、贫困户等弱势群体融资门槛,拓展扶贫融资平台,实现造血式扶贫。同时,蚂蚁金服和中和农信也因为“互联网+金融”走在了一起,其中中和农信已为超百万的农村中低收入家庭提供153亿元贷款。传统金融机构和互联网金融机构目标一致、模式互补,在扶贫领域上的首次“联姻”势必为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打开新局面。

四、“互联网+金融”帮扶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府监管、金融法律尚未完善

政府对互联网金融的引入往往持支持态度,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助力精准扶贫工作。但是大部分地区政府的监管水平落后于金融创新水平,与该模式的匹配度较差,现有的金融监管机制无法对“互联网+金融”模式展开有力的监管。未完善的金融法律使得创新金融帮扶模式稳定性不足,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隐藏着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故而,创新金融科技帮扶模式并非都是利好,互联网金融业务目前在扶贫乃至“三农”领域发展时间尚短,面临金融立法尚不完善、政府监管角色缺位、缺乏風险控制机制等诸多问题。

(二)互联网金融帮扶的风险性

由于扶贫投资回收速度慢、利润空间薄,并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容易消磨互联网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加上互联网金融平台进入农村帮扶的准入门槛低、退出成本少等特性,导致一旦短期投资不能达到预期收益,便纷纷退出农村帮扶模式。如果一系列的互联网金融扶贫项目烂尾,不仅造成贫困户的利益损失,产生从“扶贫”到“致贫”的巨大落差,更对该模式下的精准扶贫工作产生巨大的负面效应。

此外,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助农融资诈骗问题层出不穷,形成了大量的负面影响。互联网金融平台具有较强的虚拟性。一旦政府与金融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金融”帮扶项目监督不到位,一些社会资本便会假借互联网融资平台对农民实施信贷诈骗、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等。互联网金融帮扶模式错位,协助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仅仅停留在名义上,农民融资的风险更会大大增加。

五、“互联网+金融”推广的难点与要点

(一)品牌、信用积累程度不足

由于农村贫困户本身经济能力薄弱、教育水平较低、思想上也大多为风险规避型,倾向于合同式实物签订借贷合同。相比于新兴事物——互联网金融平台,传统银行更容易取得贫困户的信任。作为新兴的金融創新模式,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融资借贷的模式还没有被大多数群众接受。农村的贫困户对互联网的运用程度较低,对该模式更是知之甚少。如何面向贫困户开展平台的推广,普及大数据平台借贷机制成为了首要难点。

(二)构建“贫困户—互联网金融—政府”扶贫链

互联网金融帮扶机制的引入增强了信息的透明化程度,也加强了贫困户、政府、互联网金融之间的联系,进而多方面披露贫困户的脱贫需求,并给予及时有效地满足。但互联网金融平台与政府扶贫工作的接洽往往难以深入,导致政府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监管不完全,同时互联网金融平台也不能有效地接轨扶贫工作。只有双方加强并深入合作,其中政府部门集合整理地区贫困信息,借助“互联网+金融”平台接入政府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贫困信息平台。凭借大数据信息平台减少扶贫工作难度,利用数据分析、信用监控等设计出切实符合贫困户需求的金融借贷产品。

(三)搭建全面、安全信息载体

大数据系统载体是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科技优势,其为减少扶贫信息不对称、扶贫融资高效传达等提供了好的载体支持,使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精、准”要求得以有效满足。在此背景下,设计一套适合地区经济情况的贫困认定方式是“互联网+金融”帮扶的重要前提。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帮扶平台的发展,不断优化认定方式进而实现对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有利于实现互联网金融帮扶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作为大量贫困信息的载体平台也存在有巨大的安全隐患,健全系统防御功能,防止平台信息泄露。不断完善、优化运行机制,有助于早日探索出一条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帮扶道路。

参考文献:

[1]陆益龙.乡村振兴中精准扶贫的长效机制.甘肃社会科学,2018.

[2]廖子贞.蔡洋萍.互联网金融助力我国农村金融扶贫的SWOT分析及对策.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

[3]魏超.关于互联网金融助力农村精准扶贫的思考.金融市场,2018.

[4]杨启.我国农村互联网金融的特征、发展障碍与对策路径.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9.

基金项目:安徽大学2019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

猜你喜欢

信息不对称金融监管精准扶贫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互联网金融监管原则与新模式研究
论金融监管与金融行政执法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