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搭台 企业唱戏 专家引领创新技术走进田间地头

2020-08-03彭丽晗

河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双孢菇覆土驿站

□文/彭丽晗

在邯郸成安县乾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食用菌大棚里,食用菌产业体系双孢菇栽培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创新团队岗位专家、河北北方学院口蘑研究所所长忻龙祚,正带着他的食用菌团队用双孢菇菌渣与草炭土等制作双孢菇栽培用覆土材料,指导企业利用科技栽培食用菌。

作为连续多年入选河北省食用菌体系创新团队的岗位专家,忻龙祚从1988年开始涉入食用菌行业,多年研究褐口蘑、双孢菇等草腐食用菌。张家口、邯郸等地都留下了他和团队专家们忙碌的身影,在他们的努力下,当地食用菌产业由弱变强,产量逐渐提高。在一些村,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了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降低覆土成本 创新技术取得阶段性成果

河北地理的全地形性,使得这片土地上,天生就是一些农作物的繁衍生息之地,尤其在河北北部,燕山-太行山一线,平均气温低于4℃的冷凉气候,催生了口蘑、莜麦、马铃薯等诸多著名特产。

“河北是秸秆产出大省,非常适合发展草腐食用菌,玉米芯、小麦秸秆,都是很好的草腐菌栽培用覆土材料。”多年来,忻龙祚长期参与食用菌研究开发,从事大学食用菌栽培学教学与研究。他告诉记者,草腐食用菌在河北各市都有栽培,目前承德、张家口、邯郸一带已发展的颇具规模。

近几年,河北省农业创新驿站鼓励政策出台后,他感觉突破食用菌栽培的技术难关指日可待了。他和他的团队用更加系统科学的方式,向更多食用菌品种的人工驯化发起挑战,并把他们的新技术通过创新驿站推广到全省更多的食用菌栽培基地,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忻龙祚介绍说,在去年探索性试验基础上,今年团队将利用创新驿站,开展双孢菇菌渣制作双孢菇栽培覆土材料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双孢菇菌渣的就地循环利用,替代不可再生资源--草炭土,降低成本。此种覆土材料水土保持较好,有良好的透气性,因此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都会提高。

培训技术骨干 增强企业扶贫辐射带动效果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的农业创新驿站政策形成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专家做主角、带动农民稳定脱贫的良好局面。政府为科研团队和承接企业牵线搭桥,做好服务。企业按要求高标准完成各项配套设施建设和技术规范,为驿站正常运转提供保障,新科技、新成果在农业创新驿站得以转化、应用、推广。

成安县乾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就尝到了技术创新驿站带来的甜头。这是一家集富硒黄秋葵、食用菌种植及菌种繁育、技术推广、加工、销售等业务于一体的新型农业科技企业,是河北北方学院实验示范基地、河北省食用菌示范基地、邯郸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成安县扶贫园区。

在乾翔农业生产园区,记者看到,成堆的双孢菇栽培用覆土材料已经制作好,经过忻龙祚食用菌团队指导改良后的生产大棚已经投入使用,新一季双孢菇栽培马上进入生产环节。

董事长孔春霞介绍,通过科技扶持,他们生产的双孢菇经检测富含高硒、高钙、高锌,并且安全绿色无公害,无药残。在此基础上,乾翔农业还引进新品种--姬松茸,这属于巴西菇,利用技术实现了南菇北种。

创新驿站的专家团队每年会组织企业技术骨干和菇农采取到河北北方学院理论培训与现场技术指导相结合方式,为企业和当地培养栽培技术骨干。

采取“十个一”模式 今年实现62个贫困县全覆盖

食用菌创新驿站只是全省众多农业创新驿站的一个缩影。

围绕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落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四个农业”发展要求,省农业农村厅在全省全面推广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充分激发技术推广、科研院校、企业(园区)等各方积极性,以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以企业(园区)为运营主体,坚持市场化方向,聚集创新需求,瞄准农业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关键环节,全面推广农业创新驿站建设,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要素聚集地、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园和特色产业发展引领区,为全省产业扶贫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2019年全省农业创新驿站达到80个,2020年达到160个,实现62个贫困县全覆盖。每个农业县至少建设1个创新驿站,到2022年驿站数量达到300个。驿站建成后,创新平台建设具备研发集成、试验示范、推广应用、科技培训、成果展示等功能。

通过农业创新驿站建设,全省特色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立,到2022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以上,标准化生产覆盖率由57%提高到75%以上,科技服务覆盖80%以上的适宜区农户,农业科技对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61.5%以上,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能力明显增强。

猜你喜欢

双孢菇覆土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双孢菇饼干的生产工艺
国内外12个双孢菇菌株子实体的营养成分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