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菇北移”进行时

2020-08-03郭连伟

河北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鲜菇羊肚光明

□文/郭连伟

背景链接

1994年,我国提出“南菇北移”战略。当时南方食用菌产业开始逐步向资源丰富、劳力富余、气温条件适宜的北方进行梯度转移,逐渐普及到山东、河北、河南及东三省等地。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区域调整、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羊肚菌、黑皮鸡枞等珍稀小品种菌类产量增长较快,食用菌的精深加工和三产融合发展能力增强,“南菇北移”战略进入了新阶段。

饶阳:“南菇北移” 让种植结构更合理

海鲜菇、白玉菇、蟹味菇、黑皮鸡枞,还有各种各样叫不出名来的蘑菇,让人眼花缭乱!这些长在南方温湿环境里的珍稀菌类,通过恒温恒湿的工厂化栽培,现在北方一年四季都能种植。

问起投资六千多万在北方种蘑菇,衡水市饶阳县青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种植基地负责人、福建人郑连兵说,主要看中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蘑菇早上采下来,两个多小时后就能到京津冀市民的餐桌上,保证了新鲜,减少了运输成本。

而将南方的食用菌珍稀品种引进到饶阳,也是该县种植结构调整的创新之举。作为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近年来,饶阳县蔬菜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达到43万亩,其中设施蔬菜34万亩,年产各类新鲜果蔬240万吨,居河北第一,是京津冀蔬菜主产区之一,已成为京津冀知名的“菜篮子”和“后厨房”。建设食用菌种植园区,不仅丰富了饶阳蔬菜种类,而且还可将周边四五个乡镇的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每户每年平均增收一万两千多元。

通过结构调整,饶阳食用菌产业升级和提质增效步伐明显加快。目前,该县已构建起“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珍稀食用菌研发生产-有机肥加工-还原农田”循环产业模式。一个占地四百多亩,总投资三亿多元,集产品引进、技术开发、培训、种植、深加工及销售名优新特珍稀菌类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迅速壮大起来。

新河:“南菇北移” 吸引社会资本“跟进”

初夏,冀南开始大幅升温,这对于邢台市新河县众乐种植合作社社长张世青来说并不是好事儿,温度只要超过22℃,处于盛产期的冷棚羊肚菌生长将受到抑制,品质和产量就会下降,所以,每天他都会和工人们一块抢收羊肚菌。

张世青是一位80后,爱说爱笑懂经营。前几年,他在石家庄做生意,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后来,张世青想投资农业,并看中了羊肚菌种植项目。说干就干,2017年秋天,他流转了100亩土地,投资500多万建起大棚,种上了羊肚菌。

不过,和大多数怀着一腔热情的创业者一样,在羊肚菌出菇时,张世青并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样子,“差点血本无归。”张世青笑着说。

做农业,张世青是“门外汉”。稳妥起见,在选择项目之初,他就和河北省食用菌产业创新团队取得联系,可在实际种植中,却并没有严格按照专家要求去做,导致羊肚菌出菇失败。

总结经验教训,张世青从头再来。从下菌种到温湿度控制,从通风到采收,他一一按照要求来,辛勤的劳作换来丰收的喜悦。现在,张世青的羊肚菌亩产已达到400公斤左右,亩收益超过5万元。

为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他还成立了羊肚菌种植专门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村600余农户发展羊肚菌等特色产品种植1000余亩,农户年均增收4000元以上。

临西:“南菇北移” 促进产业升级

占地300多亩,年产鲜菇6万多吨,年产值4.3个亿,解决近1000个就业岗位,带动当地塑料、食品加工等10多个关联产业发展,这些变化,要归功于邢台市临西县光明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光明与临西“联姻”,可追溯到2014年。当时,上海光明食用菌项目日产量已达到80吨,拟在全国布局,并把目标瞄准了华北地区。

“临西的态度,让我们选择了这里。”河北光明九道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郁芳说。

确实,为了这次“南菇北移”,临西县各部门联动,制造了一个“光明速度”。仅仅用两年时间就建成了目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金针菇和蟹味菇高科技智能化生产基地。而之所以取名“九道菇”,是因为每袋产品都要经过种菌选育、基料培养等九道生产程序。

现在,光明九道菇鲜菇日产量已达到200吨,主要销往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等各大城市。由于全部采用绿色食品标准种植,生产的蘑菇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市场销售的普通产品,光明九道菇因此被评为河北省十佳食用菌品牌。

猜你喜欢

鲜菇羊肚光明
遇见光明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海鲜菇复水及品质特性的影响
热处理对海鲜菇质构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
黑暗中的光明
中草药对海鲜菇贮藏保鲜品质的研究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侨爱执灯 复刻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