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的仿真与分析

2020-08-03黄天培

汽车零部件 2020年7期
关键词:电磁阀机油螺栓

黄天培

(1.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上海201804;2.博格华纳中国技术中心,上海200241)

0 引言

可变凸轮轴配气相位机构(VCT)可实时改变发动机进排气的正时相位,优化进、排气门开启关闭时刻及持续时间,获得最佳配气正时,提高充气效率,增加发动机功率,提高发动机各种工况下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也改善了排放性能。解决了传统发动机动力性与经济性的矛盾,优化怠速工况下的稳定性和平稳性[1]。该技术目前已运用在米勒发动机上,其压缩比小于膨胀比,更进一步提升燃油经济性[2]。

目前发动机上运用较多的是:OCV(Oil Control Valve)与液压叶片式相位器配合使用的连续可变配气正时系统,即VCT。这种结构相比变凸轮轴型线及机械式全可变相位机构具有成本低、可行性高等优点,广泛被客户接受并使用。但该结构存在以下问题:

(1)发动机缸体上额外设计OCV的控制油路,而这些复杂油路的设定,使得发动机缸盖或缸体在设计和加工过程中增加难度,同时增大发动机体积。

(2)由于插入式的OCV设计,机油从OCV出来必须经过发动机缸体,然后才能进入相位器本体,结果降低控制精度,降低VCT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

(3)拉长了供给油路,增加了机油泄漏的可能性,使得发动机在机油泵上的做功增加,降低经济性。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中心螺栓式VCT,并使用AMESim液压仿真软件对其进行系统仿真,找到各参数对中心螺栓式VCT的性能影响。

1 中心螺栓式VCT布置特点

如图1所示,相位器的内转子与凸轮轴相连,外定子与正时链条相连,不同的是将普通OCV结构拆成电磁阀与中心螺栓阀体两部分。中心螺栓阀体既代替原来的中心螺栓,又起到调节提前与滞后油路的作用。电磁阀安装在发动机前端面与中心螺栓阀体相连。有以下优点:

(1)在发动机缸体上取消OCV油路的布置,减少发动机缸体的设计与加工过程。

(2)结构上,使得发动机结构更加紧凑。中心螺栓式VCT缩短执行器与控制器的油路,响应更快;油压波动受到外界干扰较少,使相位器工作更稳定。

(3)降低机油压力驱动,减少发动机对机油泵做功,提高燃油经济性,减少排放。

图1 中心螺栓式VCT在发动机上的布置

2 中心螺栓式VCT的性能指标和影响因素

2.1 中心螺栓式VCT的性能指标

动态响应以执行速率与死区时间为评价指标。相位器的执行速率是指,从某一角度θ1到另一角度θ2的速度,等于角度的绝对值除以执行时间t2,单位:°CA/s。死区时间是指从控制器发出指令到相位器开始作动,所经历的时间t1。

(1)

稳定性S是描述相位器在某一角度上的波动情况,数值等于波动的最大值φ1与最小值φ2的绝对值除以2。如图2所示。

(2)

图2 指标定义

2.2 影响因素

在设计与生产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何从运行和控制的角度上使相位器发挥出最佳性能,需要先了解在使用与控制上各因素对相位器的影响作用。所以在研究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时,重点从运行参数与控制参数中考虑机油温度、机油压力、发动机转速、PID闭环控制和PWM控制频率这些影响因素。回位弹簧能在不改动结构设计的情况下,改变相位器性能是最为简单有效的手段之一,所以在研究VCT性能时也同时加上回位弹簧的影响。

3 中心螺栓式VCT的建模仿真

3.1 相位器部分

参考文献[3-5],相位器的力矩平衡方程:

(3)

Mpre=k1θ0

式中:J为内转子及凸轮轴的总转动惯量;M为内转子中心部的质量;θ为相位器转角;b为黏性阻尼系数;Ma,Mr分别为内转子提前腔与滞后腔机油压力产生的扭矩;pa,pr分别为内转子提前腔与滞后腔内的机油压力;N为内转子的叶片数;A为Ma,Mr作用在内转子上的有效面积;R,r分别为定子和转子的内径;k为相位器回位弹簧的刚度;θ0为回位弹簧预加转角;Mpre为回位弹簧预加扭矩。

3.2 电磁阀及中心阀体仿真部分

电磁推力方程:

(4)

(5)

阀体力平衡方程:

(6)

式中:L为磁感应系数;i为电磁阀电流;R为线圈电阻;Uin为输入电压;Fpre为电磁阀弹簧的预加力;m2为电磁阀推杆的质量;Fm为电磁力;b为黏性阻尼系数;a为制造经验数据;k2为电磁阀的弹簧刚度;xv为电磁阀阀芯位置;Ff为阀芯与阀体之间的摩擦力;FB为黏性摩擦力;Fs为稳态液动力;Ft为瞬态液动力。

3.3 PID闭环控制部分

中心螺栓式VCT在发动机上采用闭环控制策略,ECU发出指令给电磁阀需要相位器到某一个角度,通过凸轮轴位置传感器和曲轴位置传感器作为角度反馈信号给ECU,ECU再通过PID调节给电磁阀的电流来精确控制相位器到达要求角度。

闭环控制在控制相位器精确作动时尤为重要。PID的参数设定直接影响了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PID控制由P比例单元、I积分单元和D微分单元组成[6],一个连续的控制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相位器PID闭环控制

控制系统中,实际输出值y(t)与设定值r(t)产生偏差值e(t),并将偏差值e(t)按照比例、积分和微分作用求出控制量u(t),来控制被控制对象。控制器的时域微分方程为

(7)

式中:Kp为比例系数,Ti为积分时间常数,Td为微分时间常数。

如图4为某4缸发动机中心螺栓式VCT系统模型。根据表1,输入相位器参数。

图4 中心螺栓式VCT的系统模型

表1 相位器参数

4 试验设计与仿真计算

借助正交试验设计,利用数理统计和概率学[7],从大量的试验点中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发动机工况进行仿真计算,找到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规律。表2为多因子多水平的发动机常用工况,通过minitab得到混合水平正交表,并进行仿真计算得到正交结果,见表3。

表2 发动机常用工况

表3 混合水平正交结果

如图5所示,影响相位器往提前与滞后方向的执行速率的主次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强到弱的排序依次为主油道压力、机油温度、发动机转速、PWM控制频率和回位弹簧。通过方差分析,P<0.05能够产生显著影响,即发动机转速、主油道压力、机油温度、PWM控制频率为显著影响因素。影响执行速率的主要并且显著影响前2个因子为主油道压力和机油温度:压力越大执行速率越高;机油温度越高,执行速率越高。

图5 执行速率

所以,在工况矩阵中,得到最优的执行速率工况为:发动机转速在2 000~5 000 r/min之间,机油压力0.5 MPa,机油温度120 ℃,PWM控制频率50 Hz,回位弹簧从成本上考虑1.6 N·m为最佳。

如图6所示,相位器提前与滞后方向的死区时间主次影响因素,从强到弱的排序为:发动机转速、PWM控制频率、主油道压力、机油温度和回位弹簧。但从方差分析上,虽然发动机转速为主要影响因素,但不是显著影响因素,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仿真过程中计算的误差导致。影响死区时间的主要并且显著影响前2个因子为PWM控制频率和主油道压力:PWM频率越高,死区时间越短;油压越高,死区时间越短。

图6 死区时间

所以,缩短死区时间的最佳方法是,提高机油压力到0.5 MPa和提高PWM控制频率到170 Hz。

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因素,在使用上,发动机转速控制在2 000~3 000 r/min时,既满足了相位器的执行速率,又有较短的死区时间。主油道压力0.5 MPa,机油温度选120 ℃时最佳。回位弹簧的影响程度不大,从成本考虑,选取1.6 N·m。

如图7所示,相位器往提前与滞后方向的稳定特性,主次影响因素的程度从强到弱为:发动机转速、PWM控制频率、主油道压力、机油温度和回位弹簧。其中只有PWM控制频率为显著影响因素,即PWM控制频率设定越高,稳定性越好。

图7 稳定性

其他因素虽然不是显著影响因素,但影响稳定性趋势可供参考:发动机最佳转速在2 000~3 000 r/min为最佳。主油道压力过低,内转子与定子受凸轮轴扭矩影响来回摆动,稳定性变差;主油道压力过大,在控制时过冲较大,稳定性同样变差,所以主油道压力在中间值0.3 MPa附近为最佳。机油温度在40 ℃最佳。PWM控制频率在170 Hz最佳。回位弹簧3.9 N·m最佳。

综上,综合考虑相位器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从运行参数上的优化:发动机转速保持在2 000~3 000 r/min为最佳;主油道压力受发动机影响保持在0.3 MPa附近为最佳;机油温度取中间值90 ℃为最佳。控制参数:PWM控制频率取110 Hz为最佳。结构参数:回位弹簧不是显著影响因素,可根据相位器提前与滞后的执行速率选取回位弹簧的扭矩大小。

5 结论

(1)从VCT的运行参数、控制参数和结构参数这几方面进行仿真,得到中心螺栓式VCT动态响应与稳定特性随各参数影响的变化趋势。

(2)提高中心螺栓式VCT的动态响应,会对稳定性产生影响;提升稳定的同时,会损失一部分动态响应。

(3)适合中心螺栓式VCT最佳性能的发动机工况为:发动机转速2 000~3 000 r/min,主油道压力0.3 MPa,PWM控制频率110 Hz。

猜你喜欢

电磁阀机油螺栓
高速电磁阀驱动电路故障诊断与补偿系统研究
螺栓拧紧失效分析及对策研究
基于ANSYS Maxwell的比例电磁阀隔磁环仿真分析与优化
低速机电控喷油器电磁阀换热特性计算
机油
机油及空滤对燃油消耗的影响
火力发电厂常用电磁阀浅谈
东京奥运会被螺栓“绊”住
机油之殇
螺栓的诗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