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春秋到民国浅谈中国彩妆三千年

2020-08-01文/郭

中国化妆品 2020年7期
关键词:画眉彩妆口红

文/郭 丽

随着传统文化的崛起,国内化妆品从山寨欧美化妆品,即标榜原料、包装、功效等与国外大牌同一水平的同质低价战略,转而向内求,根据传统文化与东方审美定位品牌、包装、原料等,并由此涌现出一些深受年轻消费群体欢迎的品牌。

不论是彩妆、化妆工具等,在我国古已有之,且已成体系。中国彩妆该如何把自己完美嫁接到传统文化中,打造出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迎合审美的回归?唯有真正了解彩妆的历史。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和制作化妆品的民族之一。彩妆起源于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用不同的颜料涂抹在皮肤上,一是为了生存需要,二是为了繁衍后代。进入奴隶社会后,彩妆迎来了新纪元。在我国,夏、商、周时期,人们多忙于生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化妆。但在祭祀的时候,为了沟通神明,祭司会给自己化妆。从大量甲骨文、金文、竹简的记载中可以看到,当时的人们已在使用脂、泽、粉、黛了。

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化妆品与不同时代的美女一起出现,文人骚客的诗词中也多见对不同妆容的描写。

夏商时期,化妆的群体主要集中在上层社会。殷商时期发明了铜镜,这极大地方便了人们化妆时观看容颜的需要,促进了化妆品的发展。《诗经》记载,“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意思是自从丈夫外出,妻子便蓬头散发,原因不是没有化妆品,而是不知道打扮给谁看,可见周朝时已经有了成熟的化妆品;商朝末期,已经有了彩妆“燕支”,亦作“胭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转变。秦朝到两汉时期,化妆越来越大众化,在贵族与平民中,女性都很重视自己的妆容。从出土的汉代陶俑可以看到,其面部有明显的妆容。相关史料记载,汉代女性喜欢在脸颊上涂抹朱粉。到了魏晋南北朝,化妆品的品类越来越多,妆面也变得丰富多彩。

在大唐盛世,彩妆更是盛行,女性大多使用各色彩妆来装扮自己,妆容主要集中在额头、面颊、眉毛、眼等几个部位。盛唐时,“红妆”是此时最为流行的面妆;中唐以后,曾流行过一种“白妆”,即在脸部、颈部、胸部都擦白粉,起到美化的装饰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妆面“赭面”,即把脸部、颈部等部位涂成红褐色。白居易作文“圆鬟椎髻,不设鬓饰,不施朱粉,唯以乌膏注唇”,记录了唐代髻椎面赭的流行妆。

在两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彩妆也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历史文献中甚至出现了完整的彩妆配方。例如,《太平圣剂方》记载了“令面光洁白诸方”“铃声眉毛诸方”。南宋时期,杭州的杭粉在民间已享有盛名。

在明清时期,随着妆面更加简约、清淡,彩妆的发展进入了缓步慢行的阶段。民国时期,受欧美文化以及好莱坞影星的影响,人们的审美开始西化,使用的彩妆也是国外产品,或者国内化妆品企业仿制欧美彩妆生产的产品,传统彩妆的发展被按了暂停键。

花钿

花钿又被称为花子、面花、贴花,是贴在眉间和脸上的一种小装饰。古代做花钿的材料十分丰富,金箔、纸、鱼鳞、蜻蜓翅膀等都能用来做花钿。宋朝文人陶谷在《潸异录》中对此作了记录:“后唐宫人或网获蜻蜓,爱其翠薄,遂以描金笔涂翅,作小折枝花子。”

花钿的颜色有红、绿、黄等,大家熟悉的《木兰辞》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宋高承在《事物纪厚》对梅花钿有清晰的记载:“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宋朝文人汪藻做《醉花魄》,“小舟帘隙,佳人半露梅妆额,绿云低映花如刻”。

彩妆王者口红

在古代,口红被称为口脂、唇脂,自古以来就受到女性的喜爱。在我国,口红可以追溯到红山女神像。这座神像出现于公元前4700年前,人们从这些神像的嘴唇上发现了红色的朱砂,这就是最早的“口红”。汉代《急就篇》中也有关于口脂的记载,“脂谓面脂及滣脂,皆以柔滑腻理也”,意思是脂分为面脂和唇脂,二者的质地都很柔滑细腻。

当下,口红是所有女性必备的彩妆产品。在古代,口红却是一种奢侈的彩妆。纵览从秦朝到清朝的历史资料,对口红记载最多的是唐朝。

《唐书·百官志》有关于口脂包装的记载,“腊日献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赐北门学士,口脂盛以碧缕牙筒”。大意为,把口脂、面脂、头膏及衣香囊给了北门学士,其中口脂是用雕花象牙筒装的。古代,象牙是大户人家才能使用的奢侈品,由此可见口脂在古人眼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唐朝出现了各种以口脂为主的妆容,多见于文人的诗词中。受吐蕃服饰、化妆的影响,唐朝出现了“啼妆”“泪妆”。白居易用诗词进行了描写,“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时世流行无远近,腮不施朱面无粉,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近似含悲啼” 。这种妆面是文化碰撞后的结果,但因其没有美感,很快就消失了。

古代诗文中著名的词牌“点绛唇”,来源于一种唇妆。唐时流行用檀色点唇,檀色就是浅绛色。绛唇在宋朝仍然流行,文人秦观的《南歌子》有相关的描写,“揉兰衫子杏黄裙,独倚玉栏,无语点檀唇”。由此可见,这种唇妆非常符合古人的审美。

到了近现代,口脂发展成了口红。张爱玲就是民国时期的口红“达人”。民国期间的上海,是一个摩登的城市,在那里生活着的女性文人,很多是时尚叛逆的,她们有着独特的审美。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女性文人,高傲抬起的下巴,眉峰略带锋利向上挑起,轮廓精致的嘴唇,贴身的丝绸旗袍,看一眼就会永远记在心里。

张爱玲喜欢化妆,很在意自己的形象,现存至今的每一张照片,无论年龄,都可以看到她精致的妆容。虽然她去世后的遗物不多,但除了手稿,也只有口红。她的文字大多是记录自己的生活,从中可以找到一些她对化妆品的描写。她曾在《童言无忌》中写道:“生平第一次赚钱,是在中学时代,画了一张漫画投到英文《大美晚报》上,报馆里给了我五块钱,我立刻去买了一支小号的丹琪唇膏。我母亲怪我不把那张钞票留着做个纪念,可是我不像她那么富于情感。对于我,钱就是钱,可以买到各种我所要的东西。”

《童言无忌》算是张爱玲的自传。丹琪(Tangee)是19世纪40年代一款知名口红,受到了摩登女性的热烈追捧,张爱玲也很喜欢这款口红。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她的消费观念和“90后”的消费观念差不多,有钱了就一定要买“种草”的化妆品。她在拿到第一份稿费的时候,给自己买的第一件东西就是一支丹琪唇膏。《海上花》第九章的标题是“小号的丹琪唇膏”,可见她对这款口红的喜爱。

与其他同时期的知名国际品牌不同,丹琪强调的始终不是色彩,而是自然。当时,很多时尚设计师对丹琪口红大加赞赏,丹琪口红也成为好莱坞女星化妆包里的“常客”,是同一时期与蜜丝佛陀一道,当之无愧的国际大牌。

在历史上,朝代越强盛,口红的颜色与妆容越多,从唐朝时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口红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神灵的用品变成了现在的日用彩妆,其原料、形状、色彩、包装等,随着审美与使用者的变化,从简单纯朴变得越来越丰富。时至今日,在品牌化中,口红的定位也越来越多元化,东方与西方、现代与古代、奢侈品与实用品等,交织成了让消费者一见倾心的产品。

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尽管口红的市场表现一直比较低迷,但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将来口红也一定会回归王座。在此之前,应该是口红厚积薄发的重要时期。

男女通用粉底

粉是用来涂抹脸部、脖子、手臂等部位的白色粉末,在古代多是天然的米粉、糊状的铅粉(又名铅华)、有檀香的铅粉(又名檀粉),以及珍珠粉等。与现在一样,粉是古人常用的基础彩妆。关于粉的配方与做法,《齐民要术》里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粉英,米心所成,是以光润也。无风尘好日时,舒布于床上,刀削粉英如梳,曝之,乃至粉干”。大意为,用一个圆形的粉钵盛以米汁,使其沉淀,制成一种洁白粉腻的“粉英”,然后放在日中曝晒,晒干后的粉末即可用来妆面。

铅粉质地细腻,色泽润白,并且易于保存,所以古人喜爱,逐渐取代了米粉的地位。铅粉的制作过程复杂得多,最初的铅粉没有经过脱水处理,多呈糊状。汉代以后,铅粉多被吸干水分制成粉末或固体形状。

除了单纯的米粉、铅粉以外,后来出现了采用不同原料制作而成的“紫粉”“迎蝶粉”“玉女桃花粉”“玉簪粉”“珠粉”等,还有以产地出名的“杭州粉”“范阳粉”“定粉”“桂粉”等。最有特色的是南宋妆粉,其被制作成不同形状的粉块,如圆形、方形、四边形、八角形和葵瓣形等,还印有不同的花纹,如梅花、兰花以及荷花等。

我国从古至今皆以白为美,古代女性与男性在有条件时会搽粉。据《新唐书》记载:“由是愈见宠,赐诸姨钱岁百万为脂粉费。”杨贵妃的三位姐姐应召入宫,其脂粉费最多的时候达百万钱。杜甫作诗《虢国夫人》,“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皇帝赏赐了数十万的脂粉费,虢国夫人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喜脂粉。

男子化妆自古有之,读三国、魏晋、隋唐等时期的历史与文学作品,会看到很多当时的名人会头戴簪花、傅粉施朱。古人化妆,一是修饰容颜,二是彰显美德。东汉蔡邕就曾说过:“揽照拭面则思其心之洁也,傅粉则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则思其心之鲜也,泽发则思其心之顺也,用栉则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则思其心之正也,摄鬓则思其心之整也。”直接将傅粉与修心联系到一起。

消失在历史中的额黄

额黄,又叫鸦黄,是在额间涂上黄色,起源于南北朝,在唐朝盛行。南朝宋吴在《能改斋漫录·事始》记载:“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按: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面墨妆,以是知虏妆尚黄久矣。”大意为,南朝时,额黄从草原传入中原。《中国历代妇女妆饰》记载:这种妆饰的产生,与佛教的流行有一定关系。南北朝时,佛教在中国进入盛期,一些妇女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将额头涂成黄色,逐渐流行起来。

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初唐诗人温庭筠作诗“额黄无限夕阳山”,晚唐诗人李商隐则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

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女性对额黄的喜爱。

画眉墨黛

黛是古代的眉笔,是一种黑色矿物,也被称为石黛。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有史料记载,除了石黛,还有螺子黛与青雀头黛等。螺子黛常见于各种影视剧,是隋唐时的眉笔。它产于波斯国,是经过加工的各种形状的黛块,是我国进口的最早的彩妆之一。螺子黛的制作过程和外形与墨锭相似,又名“石墨”“画眉墨”。但使用方法比墨锭更简单,不需要研磨,蘸水既可以画眉。青雀头黛也是一种进口彩妆,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中原,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

关于画眉墨的制作方法,宋人笔记中也有叙述,例如《事林广记》中说:“真麻油一盏,多着灯心搓紧,将油盏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烟凝上,随得扫下。预于三日前,用脑麝别浸少油,倾入烟内和调匀,其墨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灯花,用尤佳。”这种烟薰的画眉材料,到了宋末元初,则被美其名曰“画眉集香圆”。元代之后,宫廷女子的画眉之黛,全部选用京西门头沟区斋堂特产的眉石,至明清也如此。到了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洋文化的东渐,我国妇女的化妆品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画眉材料,尤其是杆状的眉笔和经过化学调制的黑色油脂,由于使用简便又便于携带,一直沿用到今天。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汉代时,画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画越好看。《西京杂记》中写道:“司马相如妻文君,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这是说把眉毛画成长长弯弯青青的,像远山一样秀丽。后来又发展成用翠绿色画眉,且在宫廷中也很流行。

宋朝晏几道《六么令》中形容:“晚来翠眉宫样,巧把远山学。”《米庄台记》中说“魏武帝令宫人画青黛眉,连头眉,一画连心甚长,人谓之仙娥妆。”这种翠眉的流行反而使用黑色描眉成了新鲜事。《中华古今注》中说杨贵妃“作白妆黑眉”,当时的人将此认作新的化妆方式,称其为“新妆”。难怪徐凝在诗中描写道:“一旦新妆抛旧样,六宫争画黑烟眉。”

一妆多用胭脂

胭脂是一种红色的颜料,是古代口红与腮红等彩妆的总称,可以一妆多用。在历史文献中,关于胭脂的写法有很多,如“焉支”“烟支”“鲜支”“燕支”“燕脂”“阏氏”等。

关于胭脂的来源,有很多传说。一种传说是胭脂来源于“阏氏”,这个名称是匈奴贵族正妻的称呼,因为她们常用“阏氏”妆饰脸面,所以“阏氏”成了她们的代称呼。 另一种传说是,“胭脂”实际上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它的花瓣中含有红、黄两种色素,花开之后被整朵摘下,然后放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汁后即成鲜艳的红色颜料,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中原。

在早期,胭脂有两种,一种是以丝绵蘸红蓝花汁而成,被称为“绵燕支”;另一种是加工成小而薄的花片,被称为“金花燕支”。这两种胭脂都可经过阴干处理,使用时只要蘸少量清水即可涂抹。

到了南北朝时期,人们在这种红色颜料中又加入了牛髓、猪胰等物,使其成为一种稠密润滑的脂膏,质地更为细腻,使用后兼具滋润皮肤的效果,燕支也被写成“胭脂”。

直到民国时期,胭脂仍是我国女性使用的主要彩妆之一。

美甲蔻丹

蔻丹是一种花,俗名千层红,又名指甲草。在我国古代,很多人家都会养一些指甲草,采集好花瓣,加上明矾捣烂,敷在指甲上几个小时到隔夜,可以把指甲染成粉色和红色。清人赵翼《陔余丛考·金凤染指》云:“凤仙花,红者捣碎,入明矾少许,染指甲,用片帛缠定过夜,如此三四次,则其色深红,洗涤不去,直至退甲方渐失之,回回妇人多喜此云云。今俗则不特回回妇人也。”

在诸多古代彩妆中,蔻丹是最天然无害的彩妆之一。用蔻丹染指甲,在我国唐朝时期就已经成为了流行的风尚。唐诗人张祜《听筝》中“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轻遏翠弦中。”是对女性染指甲习俗的描写。明初诗人杨廉夫诗中曾描写过女子美丽的指甲,“十尖尽换红鸦嘴……数点桃花汛水流。”到了明代,皇室女性会用阿拉伯胶、凤仙花、明矾、蛋白、明胶与蜂蜡等成份制成漆,把指甲涂成红色或黑色。

除了对指甲进行染色外,古人还想方设法对自己的指甲进行保护,由此产生了护指套。吉林榆树大坡老河深汉墓出土的金护指,就是保护指甲所用。这不仅是美丽的标志,也彰显了尊贵的地位。

结语

从口脂到蔻丹,这些传统彩妆从出现到发展经历了上千年,也由此出现了很多相关的传说、典故与诗词。对于民族彩妆来说,这些都是祖先流传下来的宝藏。我国历史与文学作品对于彩妆的记载多如繁星,在本篇文章中呈现的不足其中一二。汇总这些内容,旨在抛砖引玉,引发民族化妆品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与思考。至于化妆品品牌如何在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中立足,又如何引起消费者的兴趣,则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摸索。

猜你喜欢

画眉彩妆口红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不做画眉
彩妆
基础彩妆
笑话
不玩彩妆的插画家不是好猫迷
圣诞彩妆礼盒
口红之上,危险四伏?
天堂与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