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绕家枫香染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2020-07-31朱伍根

旅游 2020年7期
关键词:牛油枫香印染

朱伍根

蓝底白花、花鸟虫草的枫香染成品布。

蓝底白花、花鸟虫草的枫香染成品布。

绕家妇女刮枫香油。

火盆加热熬制枫香油。

点花

绕家人自制的蓝靛染料

麻江县龙山乡河坝村处于黔东南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黄金线上,距下司风景名胜古镇20公里,前行15公里便是州府凯里市,交通便利。河坝瑶族村寨四周高山环绕,河坝河从村中穿过,全村自然村寨大都分布在河坝河的两岸,依山傍水,四周枫树、银杏、松柏古木参天,盆地形成万顷良田,虫鸣蛙鼓,犹如人间仙境。河坝瑶族俗称“绕家”。绕家分上绕家、下绕家,上绕家在都匀绕河地区,下绕家就是河坝村。河坝瑶族因历史上长期比较封闭,很少与外界往来,不与异族通婚,所以很少被外界关注,因而保存了较古朴的文化习俗和原始生態植被。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绕家才被正式确认为瑶族的一支,并逐渐被外界所知。

如果你曾去过这个深藏于大山腹地的村落河坝村寨,一定会惊讶于这里错落有致的木楼,以及隐没在竹林深处的无人小径。在这里,你看不到城市的喧嚣,有的只是原始而静谧的自然,以及若即若离的枫香。

枫香染需自织的纯棉土布。

绕家妇女在纺线

河坝村的古老手艺

麻江绕家作为一个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所有技艺都是靠口传心授。枫香染中的图案,记载了太多绕家人的历史,把许多枫香染制品放在一起,他们竟然知道哪一件来自哪个家族、出自何人之手。一种图案有什么历史渊源,为什么要用这种图案,都与该民族的历史变迁息息相关。

由于长期频繁迁徙以及大部分散小聚居的生活,使瑶族各支系呈现出文化差异,表现在蜡染工艺上也是如此。麻江绕家人的蜡染工艺古朴而独特,以牛油和枫香油的混合物代替蜡染进行纺染印花,属于枫脂染类,俗称“枫香染”。关于枫香染,还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有一位长发飘逸的绕家姑娘偶然把织机摆到一棵百年枫香树下织布,枫香树油滴落在织成的白布上,姑娘将白布印染后,竟然现出了美丽的图案,此图乃“天意玉成”,于是,枫香染诞生了,并且有“天染”之说。

当地《绕家歌》唱道:“兄弟姐妹情深深,在家闲着没事做,邀请姐妹进家来。一同拿笔来点花,染成放入闺深处。等到乡里芦笙场,妹才穿出给哥看。”绕家青年男女在对歌相亲或节庆时,女子通过穿戴枫香染和刺绣的服饰,展示自己高超的手艺,以博得男子的爱慕和倾心。2008年,河坝绕家枫香染工艺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河坝瑶寨也逐渐被外界关注。

绕家妇女将点好花的头巾染色。

河坝河穿村而过。

前年6月20日下午,我们一行拍完台江县施洞独木龙舟节,急匆赶赴第二站麻江县河坝村。由于天时已晚,只好途中住一家民宿休整一晚。第二天大早,一人一碗农家鸡蛋面下肚后,继续赶路,上午9点到达目的地河坝村。我们见到了枫香染基地创办人龙全章,说明来意后,龙师傅带我们参观了解了枫香染全过程,还见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染第四代传承人杨万仁。杨万仁今年65岁,自小跟父亲学,16岁出师,几十年来不离不弃,默默地守护和传承着枫香染这古老的民间技艺。在他的记忆里,很少出远门,大半辈子待在河坝村,除了干农活,就是枫香染。

高温水煮脱脂后清水反复漂洗。

脱蓝靛反复浸染完毕后用沸水脱去画布上的油脂。

卷布

天然材料工序繁

枫香印染,过程复杂。分织布、绘图、点花、染布、漂洗、碾平等工序。图案以花、鸟、鱼、虫为主,应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菊花、荷花、蕨草等花草,以及蝴蝶、凤凰、喜鹊图样,经过变形、夸张之后的花纹,既有自然图腾的寓意,也有了工笔画的美感,生活气息浓厚又独具文艺韵味。

麻江瑶绕家枫香染独具特色。一是制作工艺复杂,技术和用料都很讲究,自成一体,所用材料均取自天然;二是用枫香树油和牛油配制的油料在布上绘图点花,油料因渗透力强,风干后质地柔软,在接下来的洗染过程中不会因破裂而产生冰纹,图案清晰,色彩对比强烈。

枫香染的染料是常见的蓝靛。早年时候,苗族家家种蓼蓝草,户户制蓝靛。苗族老乡将蓼蓝草割回家,放在染缸里用水完全浸泡至烂,六七天后将茎叶残渣捞出,再将一定比例的石灰加入,经过化学反应形成蓝色沉淀物,这就是蓝靛。用蓝靛浸染时,要把布在染液中浸泡、晒干、再浸泡,反复七八次方染成。染色完毕后用沸水高温水煮脱去油脂,形成对比强烈的蓝底白花。蓝色与白色是构成传统枫香染的灵魂要素。简单的靛蓝染料与枫香牛油的巧然结合,加之自然产生的冰裂纹效果,使枫香染如青花瓷一样典雅,奇幻天成般美妙,被誉为“画在布上的青花瓷”。

点花是关键之处、核心所在,枫香印染成其名多半要归功于点花。以细小的竹签,将液状原料点染到布上,绘出精美的图案。高温水煮脱去油脂后,到流动的溪水里反复漂洗,直至将布上的枫香油、牛油混合物全部洗刮掉,露出布的底色为止。漂洗完后,自然晾干。晾干之后用特制石磨碾平,整个制作过程就宣告完成。

枫香染工艺流程复杂讲究,图案夸张精美,其制品主要用于服装、背带、被面等,显得庄重大方,朴素秀美,体现了瑶族人民稳重典雅,不善张扬的传统性格。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1991年曾有20余件枫香染制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

枫香染之所以不同于蜡染,主要在于使用的纺染剂和画画工具不同,蜡染是用蜂蜡和蜡刀,而枫香染则是用枫香油和毛笔、竹签,因此对手艺人的国画功底要求很高,其印染颜色和花纹古朴、雅致。

取枫香油的方法类似割橡胶,用刀斧在能分泌出枫香油的枫樹上砍出口子,枫香油便会流出,晒干凝固后用刮刀刮下,加入水在火上熬制,用丝状棕皮滤掉渣滓,等枫香油飘在水面,取出后再将冷却固化。枫香油还需要牛油作材料,将牛油加入枫香油中,其作用有二:一是可以增加韧性,二是在染色后便于脱去油脂。枫香油和牛油大约按1:1的比例混合,并用火盆里的木炭点燃加热。待两种油缓慢融合后即可使用,炭火的温度以50-60摄氏度为宜,温度过高染色后布面颜色会发黄,过低则枫香油容易凝结不易绘画。

专业石具碾布碾平。

反复漂洗后自然晾干。

独绝枫香染的未来

枫香染传统印染工艺在河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制作技艺历经数百年从未中断,是当地群众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长期以来,其手工技艺始终保持传统方法,至今没有任何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历史的变迁,传承久远的枫香染工艺虽然延袭下来,但由于枫香染制作工艺复杂,习艺周期长,要求必须用自织自纺的棉布,特别辛劳耗时,制作周期可达半年之久,现在的年轻人不愿意学,面临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的局面。同时年轻人外出打工,受外界文化的冲击下,大多崇尚时装,民族服装多不愿穿,枫香染制品正在失去需求的空间,枫香染一度跌入低谷。现在,枫香染生活日用织品有被工业化的现代纺织品替代的趋势,布依族传统婚礼上“发嫁”(陪嫁)的枫香染制品如床单、被面、帐檐等已较少看见。

枫香染头巾与背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传承人杨万仁。

民族服饰工艺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同样也存在着机遇。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渐衰落的民族传统工艺,其传承和发展与建构民族生存的内源性动力机制息息相关。

枫香油和牛油熬制成的混合物。

点花的布染色后再将枫香油洗掉。

妇女盛装服饰成品正面。

枫香印染成品布

TIPS

交通:自驾从凯里出发,大约44.5公里,凯里-麻江-龙山镇-河坝村;从凯里到麻江没有公交,只有客车,可以到洗马河的凯运司客车站,走高速的大概半小时到麻江县,然后转乘途径龙山镇河坝村的农运客车,大约21公里。

美食:酸汤粉、灰拔豆腐、农家小黄牛(酸汤牛肉)、酸汤农家鱼。

猜你喜欢

牛油枫香印染
打造“一企一精品”,柯桥区印染 品牌全媒体推广活动启动
传统手工技艺非遗扶贫路径探究
枫香园四季
"串"起来的味道
共赏欧洲枫香 共创事业辉煌
工信部批复组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
印染书香
牛油火锅的真相
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考察
指甲油X水DIY大理石纹印染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