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主题学习”对教师的要求

2020-07-30胡玉立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语文主题学习形声字笔者

“语文主题学习”对教师有何要求?如何确定“语文主题学习”的学习目标?如何在“语文主题学习”中培养学生能力?这些问题是广大参与“语文主题学习”的语文教师共同的疑问。本期,我们选择了两篇文章对这些问题做了回答。

“语文主题学习”为什么不能称为“语文主题教学”呢?因为“语文是学出来的,不是讲出来的”,这也正是“语文主题学习”的内涵。“语文主题学习”倡导学生大量阅读,要求师生遵循“‘1+x阅读—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的规律,将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海量阅读,最终达到“反三归一”的阅读目的。从这些主张来看,“语文主题学习”强调的是学生阅读。教师在进行“语文主题学习”时,应该做些什么呢?

笔者认为,在教学时长没有增加而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的情况下,“语文主题学习”对教师课前准备、课中引导、课后提升的要求更高了,教师必须在课前准备充分、课中引导得法、课后下大力气巩固提升,才能收到“一课一得”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准备“三字诀”——研、选、思

研什么?当然是研究教材。在“语文主题学习”的背景下,研透教材尤其重要,教师要实现“一课一得”,教学目标必须精准,既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合学情,还要紧扣单元甚至是阶段目标,精准定位语用训练点。这就需要教师对文本编排的意图有清楚的认识,明确具体课文所蕴含的语文要素。比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文《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3篇课文都是不注音的课文,但配图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且3篇文章都以对话为主,因此可挖掘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借助图画阅读故事,读好多个角色的对话。

选什么?精选用来训练语文要素的课外文章,因为将课外阅读课内化,课堂上每一分钟无形中就变得弥足珍贵,所以,教师要对课堂上读什么的问题深思熟虑。虽然有“语文主题学习”系列图书提供相应阅读材料,但还是需要教师优中选优,精中选精,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尤其在写作指导课上,更需要教师下功夫精挑细选,所选范文必须具备启迪性、指导性、示范性。比如,笔者在指导学生学习心理描写时,精心挑选了短篇小说《西红柿之王》一文中的两句话:

1.摘下的西红柿红得灿烂,如玛瑙雕成,晶莹红润,光彩照人。

2.西红柿宛如一个雾中浑圆黯淡的红球,默默与他对视。

然后,引导学生对比品读并思考:“同一个西红柿,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却有两种不同的描写?”学生经过品读,很容易就理解了“心情不同,对事物感受的表达自然也不同”。

思什么?思考教学设计。教师除了思考如何整合课内外阅读材料,还应思考如何用精妙的设计将两篇或多篇文章有机串联,通过深入浅出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40分钟内实现“一得”。比如,四年级的《猫》和《母鸡》两篇文章都是写动物的文章,笔者将这两篇文章整合设计后,在课堂教学时,要求学生对比阅读,找出两文表达手法的共同点——“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动物的特点”;再对比两文的不同点——“老舍对猫的感情一直都是喜爱,对母鸡的感情是由讨厌转为尊敬”,从而认识欲扬先抑的表达手法。

二、课中引导“三字诀”——激、导、评

激什么?自然是学习兴趣;导什么?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阅读、理解、体会;评,自然是评价了。激、导、评是相辅相成的,激发兴趣是为了使引导更高效,巧妙的引导又能激发阅读的欲望,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把控课堂走势,评价机制和积极的评价语言也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笔者认为,课堂引导中,“激、导、评”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交叉、重叠的。引导的关键在于语言, 所以,教师的语言要有吸引力、亲和力、幽默感,如此,才能让学生乐于学习,才能让学生顺着教师的预设目标前进。当然,课堂引导中的评价性语言也要具有准确性、针对性,既不能毫无原则地表扬,也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群文阅读课上,为了落实细节描写,上课伊始,笔者设计了如下互动环节。

1.板书笔者姓名——胡玉立。

2.问学生:“看到老师的名字,你们会想到哪个成语?”学生答“亭亭玉立。”笔者笑着说:“对了,以后碰上写AABC规律词的时候,想想老师的名字,你就有答案了”。学生大笑。

3.众生笑后,笔者相机切入:“同学们,从刚才的聊天中,你看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纷纷举手,不约而同地回答“幽默”。

4.笔者从“幽默”出发,引导学生“透过一些细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样的导入设计,既激趣,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细节描写,效果很好。 在执教《夏天里的成长》时,笔者这样引导:“同学们,看得见的植物在生长,看不见的植物也在生长,那么人呢?”甲学生答“身高、体重也在生长”,乙学生答“知识、能力也在生长”。笔者这样评价甲生:“你能从自己的成长实际出发,很准确地回答了问题。”而对乙生的评价则是:“你能从人的具体成长联想到抽象的知识和能力,观点独到。”这两种评价都很客观,既不溢美,也不压制。为了让学生从主旨思想上理解文意,笔者又以谚语“六月六看谷秀,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引导学生:“农历六月初六,可以看到庄稼抽穗开花,到了处暑时节,如果庄稼还不出头,这庄稼就没有收成的希望了,只能割下来喂老牛了。所以,人也和庄稼一样,不但要生长,还要像谷穗一样用力生长,努力增长知识,提升能力,否则就只能沦为老牛口中的杂草。”这样的引导,就从课文语用点的训练过渡到了人文主题上了。

三、课后提升“三字诀”——省、学、读

省,即反省。不断进步离不开反省,反思自己的不足才能避免裹足不前,大部分教师在“语文主题学习”上还处于摸索时期,所以,教师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能认识到问题所在。

在准备部编教材二年级下册《中国美食》这一课时,笔者最初将语用点放在“美食”上,并搜集了大量与美食有关的词汇,试讲后发现,课堂容量太大,重点不突出。通过仔细研究,笔者发现课文有大量形声字,如“烧、烤、蒸、煮”等制作美食的方式,虽都与火有关,但部首并不相同,基本上是对一年级 “初步认识形声字”的延伸,于是,笔者立即重新设计,以“进一步认识形声字”为语用训练点,让学生在课堂上深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并借用形声字的特点猜字,果然,课堂教学很好。

学,即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師现有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而部编版教材的使用,更让教师的学习成为必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教材,学习“单元结构化”,学习“五位一体”课,学习“语用训练点的确定”等。

读,即大量的阅读。因为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只有教师先读教材,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阅读。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读名家著作、经典美文、教育报刊、教育理论,如此,才能提升自我,才能在教学所需时信手拈来。

(作者单位:武穴市石佛寺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主题学习形声字笔者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与课本的有机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