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协委员建议父母“持证上岗”

2020-07-30王燕,朱炯骁

家长 2020年19期
关键词:体罚家长孩子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孩子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同时,加强对“准父母”的教育培训。从准备上岗的准父母抓起,让准妈妈们和准爸爸们有充分的“生”“育”并重的思想准备。“备育学院”培训内容可以结合“备育”特殊阶段,增加孕期及产后抑郁和焦虑症的预防和康复、妈妈身心健康、婴幼儿保健知识、预防接种疫苗常识和婴幼儿心理学等。

(摘自澎湃新闻)

点评:这样的建议一经出现在新闻媒介上,就引起了广泛议论和关注。的确,现在是一个对孩子无比重视的时代,无论是天价的学区房还是高价的辅导班,都是围绕着孩子才出现的经济现象。但是这些所谓的“重视”真的就是重视吗?未必。真正的重视,是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而这,必须始于父母。有人说过,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地球的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为人父母的重要性,怎么形容恐怕都不为过。只有合格的优秀的家长,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优秀的孩子。

最高法:未成年人网络打赏属无效行为

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发布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的第二个指导意见,提出了23条具体审理意见。其中,针对疫情期间未成年人参与网络付费游戏和网络打赏引发的纠纷,指导意见明确,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经其监护人同意,参与网络付费游戏或者网络直播平台“打赏”等方式支出与其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资金,监护人要求游戏运营商或者网络平台返还有关款项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摘自央广网)

点评:十来岁的孩子拿着父母的网络账号,几百、几千甚至几万地给平台打赏或者付费玩游戏,这已不是新闻。在疫情期间因为宅在家里的缘故,类似行为有增无减。最高法及时出台指导意见,是给力的,必须点赞,给广大家长吃了定心丸。但即使有最高法“撑腰”,广大家长也不能漠视类似行为的风险和危险,况且如何证明“确实是‘未成年人’打赏”这一个环节,在实际操作上很有些难度。所以,关键的问题还是家长们自身的做法。不管有没有法律的指导意见或撑腰,都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管理,让他们从小懂得哪些行为是理智的,哪些是不理智的。这才叫真正的防患于未然。

教育“熊孩子”,母亲做法获点赞

近日,江苏宿迁一名7岁男孩放学后在家玩耍时,将墨水从自家7楼泼下,3楼到6楼住户全都遭了殃。妈妈陈女士发现后,带着孩子到楼下挨家挨户道歉,并把被墨汁染色的衣物拿回家与闯祸的儿子一起手洗。陈女士说这样做是要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墨汁很不好洗,自己手都搓红了。有些洗不干净的就买新的赔给邻居。”另外,她已经找专业人士进行外墙清洗,并让儿子站在太阳底下看着整个清洗过程,“孩子晒得脸都通红了,我一点也没对他留情。现在他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网友看到后纷纷为陈女士教育孩子的方法点赞:“这个教育方法很好”“父母太优秀了”“给孩子补上一堂课”。

(摘自腾讯网)

点评:现在的“熊孩子”可真不少。一方面缘于他们好动的天性,另一方面也缘于部分家长的宠溺。有些家长,因为工作忙或者过度宠爱,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一旦惹了祸,便一顿打骂。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除了得到心理可能不健康的结果外,依然不会很好地养成规则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家长如何教育“熊孩子”,是一门学问。报道中的母亲,给所有家长都上了一课,比起打骂或者溺爱,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规则才是最重要的。

举报教师体罚孩子的家长,原来是编造谎言

广州白云警方日前通报:关于网传广州市方圆实验小学一名教师涉嫌体罚学生一事,警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调查。经调查取证,发帖人刘某承认其女儿因遭体罚吐血等情节,系其为扩大影响而故意编造的谎言,照片展示的衣服“血迹”实为化妆品和水,其女儿目前精神状态良好。与此同时,警方在调查中还发现了刘某涉嫌雇请人员进行网络炒作的相关证据。近日,刘某已被警方刑拘。

(摘自新浪网)

点评:这样的靠编造谎言来“维权”的闹剧,值得所有人反思。或许是家长因为老师罚孩子而太想让这个老师得到“教训”了,又或许是其他原因,但是以非法的手段栽赃陷害老师,不仅自己可能会受到法律严惩,而且必然给孩子一生造成难以抹去的阴影。作为家长是否想过:孩子会怎么看待自己的做法?一旦东窗事发,事实败露,孩子又将面对怎样的社会舆论?在学校里,孩子还能像往常那样正常地面对同学老师吗?这样的替孩子出气,才是最大程度地害孩子。

猜你喜欢

体罚家长孩子
美国教育体罚的渊源,现状与前景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体罚容易让孩子精神失常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