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及护理体会

2020-07-30姜文娟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43期
关键词:血气呼吸机呼吸衰竭

丁 莉,姜文娟*

(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225300)

呼吸衰竭的主要临床治疗手段包括呼吸机辅助呼吸及切开气管,可有效维持通气功能,但也有研究结果显示,随着不断推移气管插管时间,会有很高的几率引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需不断改进机械通气治疗,并联合护理干预,确保成功抢救。本次研究对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76例重症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电脑随机分组,各38例,观察组,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区间62~83岁,均值(72.28±2.46)岁;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区间63~84岁,均值(73.15±2.68)岁,组间基础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持续的有创机械通气,选取压力支持联合同步通气的同期模式,对PSV逐步调节直至6~8 cmH2O、SIMV至通气频率每分钟4~8次、SPO2超过90%,之后脱机、拔管。

观察组:先行有创机械通气,选取压力支持联合同步通气的同期模式,在稳定内环境状态和循环功能,改善呼吸功能后,改用口鼻面罩,通气频率设置为每分钟12次,呼气压力为4 cmH20、吸气压力为6~8 cmH20,在患者适应后,逐步向可耐受的通气支持水平上调。

护理干预:①气道干预。在气道护理中气道温湿化属于重要环节,需维持良好的湿化程度,从气管导管内退出吸痰管,管壁上未粘着稠痰,若稠痰黏着未充足湿化,需增加湿化量,合理控制湿化温度,维持在32~35℃,不易温度过低,很容易引发气道痉挛,导致增高气道压力,若有气道痉挛出现,应加用喘乐宁气道湿化。除此之外,还应适时吸痰,促进排除痰液,保持过少吸痰,防止积聚痰液,对通气弥散功能造成影响,过频吸痰会对粘膜造成损伤,加重气道痉挛。还应辅助患者每间隔2小时行1次翻身叩背。翻身时会带动气管插管,促使患者出现不适感。有些患者甚至会拒绝翻身,患者维持清醒神志后,护理人员应先为患者解释工作内容,在辅助患者行翻身叩背,告知患者配合护理工作的意义及翻身叩背,可促进排除痰液,改善皮肤血运,预防发生褥疮,增强患者治疗自信心。还应为患者讲解维持通畅呼吸道,改善氧合、通气功能,将促进抗生素的治疗效果充分发挥出来,保证尽早脱机。护理人员还应以轻巧动作进行操作,预防管道剧烈震荡,增加患者不适感。②给予营养支持。合理分配热能,碳水化合物、脂肪分别占比45%~50%、30%~35%,其余为蛋白质,蛋白质大于1 g(kg体重·d),在治疗呼吸机当天,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间隔1天,行插鼻饲管,给予辅助营养支持,加快肠功能恢复。鼻饲第1天主要食用水和米汤,加快肠胃蠕动,抑制位移肠道菌,。鼻饲第2天开始增加牛奶、肉汤等流汁。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76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②观察并记录76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 19.0软件整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76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

观察组比对照组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1。

表1 对比76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s,d)

表1 对比76例患者各项临床指标(±s,d)

组别 n 有创通气时间 总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8 6.15±1.23 8.24±1.65 11.26±1.42对照组 38 11.20±1.58 13.87±1.96 17.38±1.71 t-15.547 27.982 16.972 P-0.000 0.000 0.000

2.2 对比76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

观察组比对照组各血气指标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见下表2。

表2 对比76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s)

表2 对比76例患者血气分析指标(±s)

组别 n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mmHg) 血氧分压(mmHg) 血氧饱和度(%)观察组 38 43.20±3.51 82.56±6.38 93.52±6.18对照组 38 56.38±4.20 59.32±4.29 86.21±5.34 t-14.843 18.755 5.517 P-0.000 0.000 0.000

3 讨 论

在临床中引发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为中毒、肺部感染、大量出血、大面积灼烧等危重疾病,并基于此出现呼吸衰竭,从而进一步导致损伤和衰竭靶器官功能,需实施有效治疗[1]。呼吸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呼吸机辅助呼吸及气管插管,但持续性地气管插管会增加侵入外界病原菌的概率,引发肺炎,导致呼吸衰竭加重,以至于增加撤除呼吸机的难度。针对现有情况,有研究人员提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该方法需合理选择时机,用无创通气将有创通气取代,降低侵入病原菌的风险,降低呼吸机肺炎发生率,加快恢复自主呼吸功能,预防呼吸机疲劳,促使患者尽快脱机[2]。呼吸衰竭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激活全身应激反应,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导致增加儿茶酚胺激素与血液浓度,以至于减少肺血,造成血管收缩,进而加重呼吸衰竭,给予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全身应激反应,并结合护理干预,维持良好的通气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组间有创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组间各血气指标对比,观察组均更优,差异显著,P<0.05。

综上可知,重症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可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症状,尽快恢复生命体征,保证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气呼吸机呼吸衰竭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补喂植物多酚对伊犁马1000m速步赛运动成绩及血气指标的影响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