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霁洋:一辈子学做教师

2020-07-29田薇

山西教育·管理 2020年7期
关键词:思政孩子教育

田薇

作为一名80后青年,她始终保持着活力与朝气,用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在青年教师群体中树起一面榜样的旗帜;作为一名年轻的基层教育战线团干部,她时刻以高尚的情操、乐于奉献的道德修养来激励、鼓舞学生,彰显着立德树人、开拓进取的使命担当;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她在教学中树立新理念,用活新教材,坚持上好每节课,在育人的道路上播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她是陈霁洋,出生于1984年,是大同七中团委书记,也是一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13年里,她始终以一个新时代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地作出贡献。在第35个教师节前夕,她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成为2019年受教育部表彰的70名山西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员。

播下梦想的种子

很多人说,人的一生中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莫大的幸福,这对陈霁洋来说可谓感同身受。在她的学生时代,就有这样的老师一路相随,给予了她孜孜不倦的教育和细致入微的关心,让她能够幸福成长、快乐学习。那时,陈霁洋就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要像她的老师一样,当一名让学生感到幸福的好老师。2007年9月,大学刚毕业的陈霁洋参加了大同市教师招聘考试,以面试第一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大同七中,童年时播种在心里的种子在彼时开花结果。走上工作岗位的她,始终不忘初心,在教育的热土上执着地坚守着,努力地创新着,坚定地守护着。

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受习总书记的鼓舞,陈霁洋积极推动了思政课的改革。“思政课应该是要接地气的,要把价值观融入生活,让思政课这个小课堂与社会这个大课堂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她在课堂上引入了情境教学模式。所谓情境教学模式,就是让孩子们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让他们真正通过情感体验,自然生发正确的价值追求,在他们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自我培育出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在一次主题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政课上,陈霁洋给学生播放了时代楷模杜富国的央视纪录片。陈霁洋观察到,很多孩子看完纪录片,却是一脸的茫然,“他们并没有很快地产生情感的认同”。她反复思考,决定组织情境体验的活动,让孩子们置身其中,产生情感共鸣。于是她布置了作业,让孩子们分组扮演杜富国及其父母、妻子、领导和战友,演绎“杜富国负伤之后人们到医院看望他”的情境。虽然一晚上的准备时间比较仓促,但孩子们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当扮演杜富国的那个学生坚定地举起右手敬军礼的时候,全班同学不约而同地起立鼓掌。那样的场景撼动了陈霁洋,“我突然就觉得,教育就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

类似的课堂还有很多,比如,孩子们穿着汉服在课上讲解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通过让孩子们讲述有关山西的文化故事、人物事迹,让他们了解山西文化……在思政课上,陈霁洋与学生从“高铁霸座”聊到道德素养,从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聊到文化自信,从5G技术的迅猛发展聊到民族产业的崛起等,“这样的思政课让孩子们想听、爱学,并且终身受益,真正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也真正让思政课教师完成了使命担当”。

2015年,陈霁洋担任了大同七中的团委书记。团委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这与思政课的内容高度契合。她此前8年的思政课教学经验为做好这项新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近年来,她策划、组织了众多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在思想素质方面得以提高,在能力和学习成绩上也有了令人惊喜的提升和进步,这是让陈霁洋最为欢喜的回报。

初探“三位一体”育人体系

在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协同育人体系上,陈霁洋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她认为,孩子是家校沟通的纽带,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孩子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点一滴去捕捉他背后的困惑或者压力等问题,然后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利用好孩子这个“媒介”,很多家校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从而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好助手。

为了充分利用社会的力量教育学生,陈霁洋常常采用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方式,让他们充分了解社会和所处的时代,从而发现自身的生活需求和社会需求,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理想。比如,她每年都会组织孩子们进行爱心义卖活动,通过义卖的形式筹集善款和书本,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让孩子们传递了爱心,更让他们通过体验不一样的生活,获得不一样的生活经验,同时也让他们体会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去承担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思政课改革的初衷”。此外,她曾经尝试让孩子们走近家长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充分感受家长工作的责任和岗位的神圣,从而在家庭、学校、社会之间建立全方位的联系。

用爱和同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相较于13年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陈霁洋担任班主任的时间并不长。2016年,她临时受命,成为一个班级的“代班主任”。初为班主任的她每天很焦虑,不知该如何跟孩子们相处。然而,退缩并不是陈霁洋的行事风格,她选择了迎难而上。只要一有时间,她就深入到班级跟孩子们在一起,蹲下身子、放下架子,跟学生一起值日、一起跑步、一起布置教室、一起出主意,渐渐地,孩子们开始接纳她。在那年的班级联欢会上,孩子们为她唱歌、跳舞,还跟她讲了很多小秘密,围着她又说又笑。“那个时候,我才发现,原来他们是那么喜欢我,他们接纳了我,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和欣喜。”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陈霁洋一直将这样两句话奉为圭臬———“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她尝试着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看问题,从而去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她坚持用尊重、宽容和理解去对待每一個孩子,给予他们母亲般的关爱。

然而有的时候,关爱的外衣却是严厉。在学生毕业之际,有一天,陈霁洋看到了孩子们在学校公众号上给她的留言:“老师,您平时对我们很严厉。您非常爱笑,但总是一看到我们就不笑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在毕业的时候抱抱您。”这些话在陈霁洋心里产生了不小的触动,她说,严厉的背后其实更多的是期待。同时,这也让她更加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裹着“严厉”外衣的关爱也获得了孩子们的理解和爱。

把学习当作一种生活方式

在常规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陈霁洋还不忘坚持提升自己,她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不断充实着自己。她一直坚守在教学第一线,主动吸纳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曾多次参加校、市、省级教学竞赛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此外,陈霁样积极参加学校的课题研究,并加入了名师工作室。作为兼职教研员,她还参加了省市中考试题的命制工作。

思政课的内容囊括了时政新闻、法律知识以及未成年人教育等各个方面的知识。为了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陈霁洋坚持每天听广播、看新闻,并坚持做笔记,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应用到工作中。她还报考了少儿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系统学习了司法考试的相关内容。

多年的专注与付出,让陈霁洋收获了很多荣誉。她先后获得“大同市中学学科带头人”“大同市模拟法庭优秀领队”“大同市第十一届中小学教学能手”“大同市兼职教研员”“山西省三晋英才”“山西省优秀共青团干部”等荣誉称号。

一路走来,陈霁洋不停地学习和摸索,希望用自己的努力影响每一个孩子。虽然在扮演“妈妈”和“女儿”的角色方面有遗憾,但也只能化作继续前行的动力去弥补。“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我无怨无悔。”这是陈霁洋对初心的遵循,也是对使命的坚守。

猜你喜欢

思政孩子教育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