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肝病毒相关肝癌行AFP、PIVKA-Ⅱ和AFU联合检测的价值研究

2020-07-29李惠军李彩东田鹏飞段正军雷志萍张旭强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13期
关键词:乙肝病毒受检者乙肝

李惠军 李彩东 田鹏飞 段正军 雷志萍 张旭强

乙肝病毒相关肝细胞肝癌的临床诊断以往以病理学和影像学为主,但是两种诊断方法都有一定的不足之处。近年来血清标志物检验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效果[1-2]。其中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的应用较多,且研究发现肝癌患者AFP检测数据偏低或肝细胞癌阴性患者中AFU升高者占比在80%左右,且与肿瘤病灶大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3-5]。另有研究认为异常凝血酶原(PIVKA-Ⅱ)在肝癌的诊断中也有良好的应用[6]。为探究三种指标针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癌的早期诊断效果,本次择取相关疾病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6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2例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患者,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及56例慢性乙肝患者参与研究,另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肝癌组男32例,女20例,年龄平均(56.8±2.4)岁;肝硬化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平均(57.1±2.3)岁;乙肝组男29例,女27例,年龄平均(56.9±2.5)岁;健康组男34例,女21例,年龄平均(57.2±2.6)岁,各组间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均进行AFP、PIVKA-Ⅱ和AFU检测,入院次日患者空腹状态下使用分离胶管采集患者静脉血液标本共5 mL,按照每分钟3 000 r的速度对标本进行10 min离心处理,静置后获取上层血清进行检测,通过SIEMENS ADVIA免疫分析仪对AFP水平进行检测;通过雅培i2000SR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对PIVKA-Ⅱ水平进行检测;通过BECKMAN COULTER AU680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对AFU水平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三项指标检测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统计学软件选择SPSS 21.0,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达,当计算值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组别受检者AFP、PIVKA-Ⅱ和AFU检测结果比较。肝癌患者AFP、PIVKA-Ⅱ和AFU水平高于肝硬化患者、乙肝患者和健康者,各组间检测水平差异经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有助于肝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肝癌疗效的关键。在我国,肝癌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具有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过度饮酒、非酒精性脂肪肝、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各种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人群[7-8]。有研究发现HBV感染患者AFP水平与其HBV DNA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且HBV所致肝脏炎症活动会诱发其PIVKA-Ⅱ水平上升,因此针对乙肝病毒感染相关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有必要探寻一种新的方法和标准[9-10]。在本次研究中发现,肝癌患者的三项血清标志物水平检测相比肝硬化和慢性乙肝患者更高,提示从慢性乙肝肝硬化逐渐进展成为肝癌会导致血清标志物的表达升高,这是肝癌早期诊断的前提基础。PIVKA-Ⅱ属于新型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肝细胞合成凝血因子具有抑制作用,诊断价值良好。很多研究结果表明,PIVKA-Ⅱ在非恶性慢性肝病患者中检测出肝癌的灵敏度显著高于AFP的检测结果,且特异性相比AFP也更高,即PIVKA-Ⅱ对早期肝癌的诊断效果相比AFP更好。肝癌患者一般伴有肝病病史,多从慢性乙肝、肝囊肿等良性肝病逐渐恶化进展致肝硬化,最终进展为肝癌,因此AFP在肝癌血清标志物的检测中应用十分普遍[11-12]。

表1 不同组别受检者AFP、PIVKA-Ⅱ和AFU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不同组别受检者AFP、PIVKA-Ⅱ和AFU检测结果比较(±s)

注:①肝癌组与肝硬化组患者 AFP 比较t=120.926,P< 0.05;PIVKA- Ⅱ比较t=236.917,P< 0.05;AFU 比较t=5.399,P< 0.05。②肝癌组与乙肝组患者 AFP 比较t=130.719,P< 0.05;PIVKA- Ⅱ比较t=247.841,P< 0.05;AFU 比较t=16.813,P< 0.05。③肝癌组与健康者 AFP 比较t=152.657,P< 0.05;PIVKA- Ⅱ比较t=255.856,P< 0.05;AFU 比较t=35.529,P< 0.05。④肝硬化组与乙肝组患者 AFP 比较t=32.647,P< 0.05;PIVKA- Ⅱ比较t=24.794,P< 0.05;AFU 比较t=18.021,P< 0.05。⑤肝硬化组与健康者 AFP 比较t=12.171,P< 0.05;PIVKA- Ⅱ比较t=58.477,P< 0.05;AFU 比较t=56.340,P< 0.05。⑥乙肝组与健康者 AFP 比较t=76.116,P< 0.05;PIVKA- Ⅱ比较t=69.774,P< 0.05;AFU 比较t=81.506,P< 0.05。

组别 例数 AFP(ng/mL) PIVKA-Ⅱ(mAU/mL) AFU(U/L)肝癌组 52 225.62±10.48 486.25±13.48 35.42±5.58肝硬化组 60 45.73±2.46 32.42±3.24 30.61±3.42乙肝组 56 30.65±2.51 21.36±1.16 22.12±1.23健康者 55 2.48±1.16 6.52±1.08 4.51±1.04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患者进行AFP、PIVKA-Ⅱ和AFU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及早对疾病做出准确诊断,及时发现患者病灶,这为患者后期治疗提供了有力依据,因此可将其用于临床推广,使更多的癌症患者获益。

猜你喜欢

乙肝病毒受检者乙肝
李玉芳:如何提高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疗效
乙肝病毒感染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说说健康体检中的沟通技巧
为什么乙肝病毒是最厉害的肝炎病毒?
探讨体检受检者采血后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