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代感、仪式感与秘密之光

2020-07-28吴佳燕

长江文艺 2020年6期
关键词:瓦西里一代人咖啡馆

吴佳燕

“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很少有人不知道这句鼓舞人心的经典台词,却不一定知道它出自电影《列宁在1918》的年轻人瓦西里之口。这个乐观、隐忍、英勇、纯粹的虚构人物曾经无比真实地活在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和精神情结之中。由此看来,钟求是的小说多少有些暴露和怀旧的意味。《瓦西里》的退休教授老尤正是受了年轻时看的电影蛊惑千里奔赴圣彼得堡,去追寻和印证、续写及告别当年的青春故事。年代感是特定时间段铭刻在人们心中的特殊印记,就像是同时代人的接头暗号和记忆密码。钟求是热衷逆流而上,对这种暗号和密码朝花夕拾。他的小说创作可以鲜明地看到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和反哺,以及回溯同代人青春记忆的持久热情。那些穿越时空的文学经典和匮乏年代的俄苏电影,是他们宝贵的精神食粮和照进生活的亮光,点燃着他们的青春与向往。电影与文学往往成为小说的叙事驱动,深深影响着人物的情感和生活。《瓦西里》两个年轻人的情愫暗生,是基于对苏联文艺的共同爱好及交流。《两个人的电影》若梅对昆生的最初好感,正是昆生在院子里安静读书的身影。《星期二咖啡馆》的丧子男人每个月都要到咖啡馆读儿子出车祸前买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连《街上的耳朵》那个喜欢喝酒打架的粗野男人也有着对“雨巷姑娘”的深切迷恋。说到底,无论是在异域风情的俄罗斯还是在江南水乡的昆城,钟求是小说的人物都具有某种文青气质。他们受了文艺的浪漫蛊惑,崇尚知识文化,尊重爱慕有知识文化的人,于波澜不惊的日常生活中怀揣着对美与爱的向往及秘密,并在一种仪式感的自我加持中平淡而深情地活着,昭示着一个理想主义时代的漫长余晖与深切喟叹。

钟求是是讲故事的高手,擅长在不经意间揭开生活的表皮,探入普通人的内心。对人物故事举重若轻,内部节奏把控到位,语言叙事朴实流畅,如涓涓细流浸润人心,散发出温婉迷人的南方文学气息。细节的力量和留白的丰富是他小说技术的两大利器。金子般的细节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湿淋淋捞起,愈显光亮。老尤骑自行车去会女友时那篇不知所踪的瓦西里稿子,让他不仅搞丢了稿子也失去了初恋。留白是在叙事的高潮部分、关键时刻戛然而止,让人怅然若失,也给以遐想。初恋女孩如惊鸿一瞥,在小说和老尤的人生中再未出现。而《两个人的电影》中男女第一次在公园的亭子里约会时被巡逻队发现,叙事也是在灾难的开始、人生的转折时刻轰然而止。情感与江湖,是钟求是小说叙事的两大维度。在特殊年代它可能演绎为青年对革命加爱情的向往,但更多的是小城里的奇人异事与人心情感。昆城是中国无数城镇社会的缩影,却像底片样停留在不同的个人记忆里。“每个人的心中都收藏着一部自己的历史”,钟求是的叙事兴趣不在于从外部去管中窥豹、以小见大,而是从内部中去探寻时代生活的烙印和人心人性的秘密。他们是芸芸众生中其貌不扬青春不再的普通人和小人物,他们的情感内心亦不被下一代人所正视和理解,是过往的经历和岁月的积淀让他们成为有故事的人并敝帚自珍,并在仪式般的重逢和回放中被定格和擦亮。

秘密总是关乎爱与美及其禁忌。越是不见容于世俗道德、时代社会,越让人有打探与挣脱的冲動。钟求是喜欢拿眼睛与耳朵说事,它们是躁动内心的外化。是《未完成的夏天》里背尸工窥视的眼睛。无意间窥见的女孩裸体,激活了这个老单身汉内心的死水,却给双胞胎姐妹带来巨大的困扰和羞耻。五一爷刺瞎了自己的双眼,背着女孩的尸体泪流满面却还是要承认“小洞里瞧见的身子,才是自己这辈子看到的最美的东西”。是《你的影子无处不在》里令父亲如芒在背的眼睛。傻儿子连续不断的失常行为让父亲深感沮丧和懊恼,他的溺亡让大家都舒了一口气。殊不知弑子的秘密被女儿发现,爱与罪的纠葛让整个家庭毁灭。是《星期二咖啡馆》里凝结亲子之爱的眼睛。男人每月到咖啡馆看望的姑娘,正是移植了儿子的眼角膜。眼睛可以看到世间美景,耳朵亦可凭借声音想象美好。《练夜》里终日临街卖花生的盲人单身汉,因为一个好听的声音,激起了对女人的美好向往,在一厢情愿的练夜减肥中不泯对生活的热情。《街上的耳朵》式其那张被长发遮盖的残破耳朵“证明着他的青春日子有一块补丁”。谁能想到这个舞拳好斗的男人竟然因为一个极度文艺的情境喜欢上一个女孩,又因为做了与这个女孩有关的梦跟人打了一架。戴望舒诗歌中的经典场景窜入青春生活,让三个人的人生都滑向了另外的轨道。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仪式感是日常的抽离、生活的超拔和精神的出口,是把某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意象、场景不断重复、固化和增殖,赋予意义和光芒。就像麦克尤恩的小说名“最初的爱情,最后的仪式”,瓦西里最终被遗忘在时间的烟尘中,老尤无限感慨地把补写的稿子撕成碎片丢在异国的街头夜空。这一幕正如瓦西里被一再讲述和模仿的标志性台词及动作,带有某种隔空呼应和仪式感。每个月坐火车到昆城的一家咖啡馆与姑娘谈心成为父子见面的独特仪式。每天晚上的跑步爬山正是对美与被爱的渴望像阳光一样照进盲眼胖汉的孤寂内心。《哭声》里的乞丐傻子每天固定时间到车祸地点哀哭是他怀念母亲的仪式,这仪式曾经被设计中断然后又奇迹般地恢复。《街上的耳朵》两个男人在葬礼上像下盲棋一样打架是对当年情形的重复,是往事的和解更是告慰的仪式。最具仪式感也最为深刻动人的是《两个人的电影》,它让我知道那些一遍遍催人泪下的小说一定不是因为肤浅的煽情而恰是引发出最深切的共情。每年固定日期的看电影约会是爱而不能的两个人的情感仪式,日复一日的生活因为这一年一次的见面而变得清新可待,而长达30年的坚持与克制让这段地下情变得高贵而脱俗。这是一代人的浪漫方式,不能有生活的加入,也可以不发生身体关系。女主临死之前留下的那一串长长的浸透年代感的电影清单,是对爱情与人性的最高礼赞和最好救赎。经久的人生情感因仪式感的加持而熠熠生辉。那光芒照彻岁月的暗河,也穿透内心的深处。

“一杯敬朝阳,一杯敬远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爱情,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吉光片羽和书写方式。钟求是的小说总是在一代人的成长史中扒拉出人心秘密和时代印记,含蓄内敛,浪漫古典,氤氲强烈的青春气息,浸淫一个时代的精神遗产,亦可映照出当下一些“后浪”景观及青春书写。他让我想起蒋韵的小说,都是现实主义大统里旁逸斜出的异质性存在,像不知疲倦的荆棘鸟一样书写爱情、踏勘人心。不同的是蒋韵注重生活人性中神性降临的时刻,钟求是喜欢以形式的往复对世俗化情感进行提亮与升华。蒋韵的爱情是生活的上行,更接近神迹;钟求是的情感是生活的潜伏,更接近江湖。时间在改变历史,却抹不掉深刻的个人记忆。岁月深处的秘密之光与生活中的仪式感,会在记忆的长河里逶迤而来、闪闪烁烁,即便有时间的冲刷、形式的转化、暗波的潜流,也从来不会消散和终结,而会持续地存留于那些历史的遗忘与铭记、生活的荒诞与讽喻、青春的热望与伤感、生命的爱与哀、美与死之中,生生不息,百转千回。

猜你喜欢

瓦西里一代人咖啡馆
一代人
Be a Helper in the Meow Cafe猫咪咖啡馆的小帮手
差咖啡馆
每一代人都被质疑“垮掉的一代”,但每一代都没有垮
这是怎样的幸福啊
就是想泡在巴黎咖啡馆里
我们那一代人都崇拜毛主席
水上咖啡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