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雕花不败 盛开千年

2020-07-28

科学之友 2020年7期
关键词:嵩山木雕工艺

木与木雕

木是有生命的物体,它给人类带来数之不尽的益处,其形其态,其情其味,多姿多彩,灵通生辉。

木雕有悠久的历史和强烈的民族地域传统色彩。木雕一方面取决于木雕者的艺术素养及兴趣爱好,也就是“因趣选材”;另一方面也是取决于木材的天然造型和自然纹理,也就是“因材施艺”。木雕起始,可能不具一定的规范和程式,有很大的随机和随意性,以类物或类人居多。金属工具出现以前,仅凭原始的动物骨、齿和硬质石块来刻磨,制作之艰难程度可以想象。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制作就有了目的和条理,随着大规模用于建筑、装饰、家具、器皿、陈设和宗教等,木雕成为专门的工艺,民间木雕、宗教木雕和宫殿木雕并存,工序分为选材、构思、设计、出坯、修细、打磨、上光、配置、底座等。

现代木雕的种类分工艺木雕和艺术木雕两大类。工艺木雕讲究精雕细镂、巧夺天工,分纯观赏性和实用性两类。观赏性木雕是陈列、摆设于橱、窗、台、几、案、架之上,供人观赏的小型的、单独的艺术品,通常流传于民间。艺术木雕是指构思精巧、内涵深刻,富有独创性,反映雕刻者审美观、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的作品。艺术木雕的创作方法除了与其他雕塑材料一样是用形体来表现客观世界的人和物,或写实、或夸张、或抽象,还要结合木材的特性,从原始材料的形态属性中挖掘美的要素,以充分体现木雕艺术的趣味和材质美。

在当代艺术世界中,雕塑被认为是一种难以自我更新的艺术语言,木雕亦然。

木雕发展脉络

中国木雕,源远流长。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木雕艺术品是在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出土的木雕鱼和辽宁新乐出土的木雕鸟。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木雕鱼,呈“T”字形,像手杖柄,柄上刻有横线、斜线和直线。另一件木雕鱼长11厘米、高3.5厘米,很像一条活泼的游鱼。这是原始社会木雕的雏形。

木雕入工始于商周。商周时代,王室大兴土木,宫殿建设对木雕需求很大,祭祀用品也常用木器。殷代王室出现的“六工”和周代王室出现的“八才”,说明木雕已经被纳入国家管理范围。其遗留下来的木雕多为礼器,装饰方法已有施漆、镶嵌和雕花等多种。

春秋战国时期,是木雕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在封建社会逐步崛起的社会变革时期,新的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冶铁业的出现加速了工业技术的进步,也使手工业分工越来越细。铁制的工具如斧、削、锯、锥、凿等手工工具相继出现,为木雕艺术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木雕艺术的技法由商代雕花椁板上的浅雕工艺,发展到立体圆雕工艺。春秋战国的木雕工艺分建筑装饰木雕、木俑、宗教造像、礼祭等不同的木雕行业。有一件木雕作品《彩绘透雕漆箭菔》,造型生动逼真、简练概括,雕刻工艺成熟细腻,各个部分和整体和谐一致,是难得的战国时期木雕艺术中立体圆雕的精品,标志着春秋战国时期木雕艺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战国木雕《女俑》,俑体以长木削成,形体仅具轮廓大形,面貌、服饰皆为彩绘、鬓发整齐,为当时盛行漆绘木雕的代表作品。

秦汉两代,绘画、雕刻技术精致完美,木雕工艺趋于成熟。施彩木雕的出现,标志着古代木雕工艺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汉代的木雕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除了继承战国时期和秦代的艺术成就外,基本保留了南方楚国浪漫主义的乡土特色,充分采用圆雕、浮雕和线雕等手法,使线与面、粗与细、简与繁都达到了完美结合。从汉墓出土的各类盘、勺、壶、盒等木雕生活用品,以及俑、动物及车船模型等木雕作品,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艺术感染力强,而且在制作工艺上是用分步骤制作后黏合而成的方法雕制的,这种做法是汉代木雕的一大创新,为木雕艺术创作提供了形式上的创新经验,是木雕艺术发展史上的重大创举。

晋代以后出现木偶,蜚声中外的福建漳州布袋木偶“源于晋、兴于宋、盛于明”。隋至五代时,木雕的佛、菩萨、罗汉等寺院造像最为引人注目。

唐代是中国工艺技术大放光彩的时期,木雕工艺也日趋完美。唐宋以来,越来越多的木雕多用于殿堂楼阁、庙宇民居的建筑装饰。日用品上的雕刻更为丰富多彩。许多保存至今的木雕佛像,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杰作,具有造型凝练、刀法熟练流畅、线条清晰明快的工艺特点,成为当今海内外艺术市场上的“宠儿”。

明清时代的木雕品题材,多见于生活风俗、神话故事,诸如《吉庆有余》《五谷丰登》《龙凤呈祥》《平安如意》《松鹤延年》等木雕作品,深受当时社会欢迎。尤其是清代,木雕技术达到了高峰,许多木雕工艺品作坊还从民间走向官办,并相继形成浙江东阳、乐清,福建福州、莆田、泉州,台湾鹿港、大溪、三义,广东湖州、汕头,山东曲阜,云南剑川等众多色彩鲜明的民间木雕流派。

嵩山木雕的演变

嵩山,古称“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崇山”,西周时称為 “岳山”。以嵩山为中央,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定嵩山为中岳,始称“中岳嵩山”。中岳嵩山位于天地之中,有“中华民族的父亲山”之称,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这里历史绵长,三教荟萃,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留存着众多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嵩山木雕便是其中之一。嵩山木雕始于先秦,是中华民族核心文化圈——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经千年风雨,代代传承,如今更以“技纳南北之精华,内涵匠师之灵气”而逐渐走入大众视野。

“嵩山撫三水而功伟,立中区而得利,近都城而易发。嵩山文化甲天下,乃得天地之助,人之爱矣。”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拓者、国家文物局专家组成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专家组组长周昆叔先生明确提出“嵩山文化甲天下”的概念,认为厚重、经典、多元、深邃的嵩山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动机”和“孵化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近几年,嵩山文化圈的提出,为嵩山木雕的复兴再次注入了新的话语权,为嵩山木雕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机遇,对嵩山木雕的技艺传承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与影响。嵩山木雕作为嵩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嵩山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走过了不同寻常的千余年,沉寂过后开始复苏。

嵩山木雕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及毗邻区域内的历代寺庙宫观、府邸民居等古建筑群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郑州市的城隍庙、文庙,登封市的中岳庙、少林寺、老君洞,登封大冶的吴氏宅第等。嵩山木雕构图严谨,布局均匀、层次清晰、牢固性强,内容丰富多样。在中岳庙的峻极殿顶棚中央的《盘龙藻井》(又称《老龙盘窝》),可谓是嵩山木雕的极品,传说乃鲁班所造。由几百根木块组合的小斗拱组成的四角形变八角形的图案,无论是四角还是八角,层层变化无穷,正中用深浮雕及圆雕技法雕出一尊盘龙,龙头苍劲有力,口含宝珠,整条龙似在扭动腾飞,胎底施朱点翠,堆金沥粉,令瞻仰者在五彩斑斓的雕饰前怦然心动,心生敬畏。

嵩山木雕传承人王振北自青年学习木雕,从家具木雕到艺术木雕,三十余载,从未放弃艺术追求,领军嵩岳,自成一派,其艺“别有梓人传,精藏夺天工”。嵩山木雕一般建筑用大叶杨雕刻、家具用核桃木、枣木雕刻,艺术品用楸木或金丝楸雕制。楸木又分灰楸和金丝楸,可媲美楠木。其技法分线、阴、浮、圆、透、镂空、双面、多层等,风格庄严大气,方正宏伟,布局均匀,造型洗炼,既有北方木雕之粗犷深厚,又具南方木雕之精巧秀丽的风格。

数百年来,经过无数手艺人的匠心传承,嵩山木雕形成了独有的图案及技艺特点,自成体系,独放异彩。“嵩山木雕”的概念从无到有,再到今天蔚为大观,这是以嵩山木雕艺术研究所为中心的一群工匠,一点点挖掘、整理、传承出来的。几十年如一日,照着一样事,打井式地往深入钻,播种式地向广处播,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嵩山木雕的今天。

猜你喜欢

嵩山木雕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岳嵩山
三教策源——中宗嵩山
我爱我家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张耒的嵩山,张耒的网
木雕鱼
木雕创作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