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晚杂交稻“浙优 18”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研究

2020-07-27李增加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5期

李增加

[摘要]水稻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种植作物,据统计,目前全国65%以上的人口选择稻米作为主食,所以稻米种植产量备受人们关注。本文选取“浙优18”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试验指标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密度为15.20万丛/hm2时作物产量最高,建议根据实际成本,选择氮肥施加量。

[关键词]单晚杂交稻;浙优18;移栽密度;氮肥用量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5

21世纪以来,我国对稻米种植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通过改变移栽密度、氮肥使用量提高作物产量[1]。目前,我国浙江一带培育的稻米品种较多。其中,“浙优18”水稻长势较好,适合浙江气候种植,故如何进一步提高“浙优18”水稻产量成为当前重点研究问题[2-3]。而由于尚未明确该水稻的最佳种植条件,需要对水稻移栽密度、氮肥使用量进行深入研究[4]。

1 单晚栽培“浙优18”移栽密度试验

1.1 试验材料

本次试验在浙江衢州村落展开,该地区土壤肥力处于中等水平,为了提高“浙优18”产量,需要施加一些氮肥。本次种植试验种子由本地种子管理站提供,减少了其他影响因素,试验结果数据可供本次“浙优18”种植方案调整参考[5]。试验选取的氯化钾中含有K20的比例为60%,过磷酸钙中含有P2O5的比例为18%,尿素当中含有N的比例为46%。

1.2 试验处理

本次试验肥料添加量为固定值,作物移栽密度为变量,设置12个移栽密度处理方案,移栽现场如图1所示,“浙优18”移栽密度处理情况如表1所示,移栽成果如图2所示。

按照表1中的设计方案采取单本插处理。其中,小区域种植面积大小为21.10m2,为了保证种植试验结果可靠性,采取随机区组排列方式,进行3次重复种植,获取平均值。另外,不同移栽密度处理方案下的“浙优18”种植间距控制在32cm,如果移栽密度处理方案相同,则相邻种植间距控制在45cm。

由于本试验以移栽种植密度为变量,因此农作物基肥的添加均相同。其中,氯化钾施肥参数为136kg/hm2,过磷酸钙施肥参数为524kg/hm2,关于纯氮的使用量,按照180kg/hm2的标准施加。

1.3 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上述试验方案,在浙江衢州村落农田移栽“浙优18”,形成16组种植试验田,分别观察每一组移栽密度下的“浙优18”产量,具体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通过观察表2中的统计结果可知,16组移栽密度方案中产量最低的移栽密度为10.00万丛/hm2,产量大小为11.372t/hm2;产量最高的移栽密度为15.20万丛/hm2,产量大小为12.452t/hm2。

另外,对12组移栽密度方案中“浙优18”稻米粒、稻米进行显著性分析时发现,各个处理方案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稻米穗的数量随着移栽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两个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系数为0.90,显著性水平相对较高。然而,在移栽密度增加的过程中,稻米千粒重、实际粒数、每穗总粒数随之减少,经过计算各个参数与移栽密度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84、-0.73、-0.88,在0.05水平、0.1水平、0.05水平上显著。由此可见,在“浙优18”移栽密度逐渐增加的过程中,有效穗数增加较为显著,但是千粒重和水稻每穗粒数下降幅度较大,因而从整体来看不同移栽密度处理情况下作物的产量产生的差异性不显著性。

2 单晚栽培“浙优18”移栽氮肥用量试验

2.1 试验材料

开展氮肥用量试验的地区与移栽密度试验地点相同,土壤肥力水平及种植提供、氯化钾中K20含量、过磷酸钙中P2O5的含量、尿素当中N的含量也相同。

2.2 试验处理

本试验选取纯氮使用量作为变量,分别设计7组试验进行“浙优18”移栽试验,具體试验处理如表3所示。

2.3 试验结果分析

按照表3所示处理方案,分别移栽7组不同氮肥用量下的“浙优18”,统计各项参数试验结果,如表4所示。

依据表4中的统计结果可知,当氮肥用量为320kg/hm2,“浙优18”移栽作物产量最高,达到了12.698t/hm2。依据显著性检验结果可知,当氮用量超过160kg/hm2以后,各项参数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差异性较小。

3 单晚栽培“浙优18”移栽建议

3.1 单晚栽培“浙优18”移栽密度控制建议

依据移栽密度试验结果中各参数与作物产量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结合产量统计结果,建议按照行株距离25cm×25cm,移栽密度15.20万丛/hm2进行种植。

3.2 单晚栽培“浙优18”移栽氮肥用量控制建议

从试验结果整体来看,虽然氮肥的增加可以增加水稻有效穗数量,但是其他参数随之下降,导致产量难以提高。因此,合理施加氮肥量对于提高“浙优18”产量尤为重要。从产量数值来看,当氮肥施加量为320kg/hm2时,产量最大,而氮肥施加量为240kg/hm2时,产量稍微低一些。在提高作物产量的同时,还应该考虑氮肥成本,根据当年种植氮肥价格合理选择氮肥用量方案[6]。

4 结 论

本文围绕“浙优18”最佳种植方案展开试验研究,选取移栽密度和氮肥用量作为研究指标,分别设置了12组、8组试验方案。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移栽密度下的作物产量与各项参数差异性较小,产量最大的移栽密度为15.20万丛/hm2;在氮肥施加量为320kg/hm2和240kg/hm2的情况下,作业产量均较高,需要根据成本分析进一步选择。

参考文献

[1]林飞荣,刘也楠,何贤彪,等.籼粳杂交稻嘉丰优2号移栽密度试验[J].浙江农业科学,2019,60(6):905-907.

[2]赵永良,李珊,黄志海,等.水稻春优927在东阳的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6):898.

[3]李思平,丁效东,向丹,等.氮肥水平与栽植密度互作对不同生育期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9,34(4):174-182.

[4]王丽萍,解保胜,顾春梅,等.不同施氮量与插秧密度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及稻米品质的影响[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9(7):46-52.

[5]王竟绍,谭娟,邹兵,等.密度和氮肥运筹对2种穗型小麦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9(17):35-37.

[6]张巧凤,陈明堂,付必胜,等.不同播期、密度及氮肥运筹对耐迟播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6):123-126.

[7]谢安静.水稻种植技术的主要环节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9,44(2):98-99.

[8]覃夏.双季稻群体生长与氮吸收对密度和氮肥的响应及其 NDVI诊断[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