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创新、环境规制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07-27上官绪明葛斌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年6期
关键词: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科技创新

上官绪明 葛斌华

摘要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典型事实,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经济发展与改善环境的困惑。文章采用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借 助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系统地考察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 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提升效应,科技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则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 规制和科技创新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时还存在协同效应。为化解内生的环境规制导致估计结果产生偏误问题,本文以省级政府工 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作为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为了体现地级市政府环境治理意愿和强度的异质性,采用地级市工业总产值占全 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与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环境词汇占比相乘,创新性地构造出异质的地级市环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基于工具变量 的再估计发现,环境规制的内生性导致低估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效应,而高估了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 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低于小城市,十八大以来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 量的提升效应越来越显著。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愿景,不仅需中央引导地方政府进一步强化环 境规制的倒逼效应和深化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还需引导区域间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

关键词 科技创新;环境规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空间Durbin模型

中图分类号 F2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 -2104(2020)06 -0095 -10 DOI: 10.12062/cpre.20191123

改革开放40年,中国GDP从1978年的3 679亿元到 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 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经济高速持续增长奇迹。过去经济的 高速增长有效地解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问题,但环境质量恶化日益 凸显。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 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新时代传统的粗放发展模 式逐渐被摒弃,高质量将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关键性 指导思想⑴。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有效推动经 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成功解决人民对“绿水青山”和“金山 银山”双重诉求是政府和学者们关注的重点。经济高质量 发展的鲜明特征是由追求数量增加、规模扩张及要素驱动

转向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和创新驱动,以科技创新引领质 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其核心动力[2]o經济发展 实现根本转变要靠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可推动产业转 型升级、化解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 展⑶。环境友好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党 的十九大以来,由于环保防控和法制法规建设等措施的进 一步加强,中国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但环境污染依然 阻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⑷。既要“金山银山”,又要 留住“绿水青山”的愿景下,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是否促 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否存在协同效应?是否存在城 市规模和时期维度的异质性?目前鲜有文献对这些问题 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通过强化环境规制的倒逼效应 和推进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来破解发展经济和改善环境 的困惑,为地方政府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政策 视角。

1文献综述与研究创新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本质性特征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 的美好生活需要[5:,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创新成为 第一动力'对,加快完善体制和政策环境是实现高质量发展 的关键⑹。中国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及 优化结构的攻关期,虽然国际环境并不宽松,但新技术新 产业的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推进、绿色治理等可保障中国 经济高质量发展[7]o钞小静和薛志欣叫指出中国在经济 发展动力、结构和效率方面仍然有约束,今后创新驱动、结 构再平衡以及效率提升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推力。 任保平和李禹墨[9]指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是创 新、人力资本、高质量金融体系、高质量制度等,路径是加 快延伸产业链条,培育高质量的创新者、企业家,培育高质 量发展需要的绿色动力等。魏敏和李书昊[10]通过构建经 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体系研究发现,中国经济发展质量 总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

科技创新如何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 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因是科 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业创新[11],推动核心技术创新有利 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⑶。温涛和张梓榆?从研发 投入的视角检验了科技创新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 重要途径。葛鹏飞等[13]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数据 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均显著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 升,其中,基础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正向边 际递减效应,应用科技创新则呈现正“ U”型关系。张季风 和邓美薇'也通过比较分析中日两国人口老龄化、技术创 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发现,技术创新可以作为应对人 口老龄化挑战的有力举措。

现有研究认同科技创新有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但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求产出高质量,还需要是环境友 好型的高质量。早期研究经济与环境关系的文献更多探 讨了经济发展对环境污染的影响[15]和环境治理对污染的 影响EF〕,而忽略了环境治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特别对 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近年中国学者开始关注环境治理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王群勇和陆凤芝[18]通过门槛 效应模型检验后指出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门 槛效应。何兴邦顷、王夏辉和何军如发现环境规制总体 上有助于促进经济质量的改善,细分来看,环境规制显著 促进了经济效率,绿色发展及社会福利水平提升,但对产 -96 - 业结构升级影响并不显著。陈诗一和陈登科⑷采用城市 PM2,5浓度研究发现,雾霾通过城市化与人力资本等传导 渠道显著降低了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环境治理能够显著促 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伍格致和游达明即基于财政分权视 角探讨了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制,发现 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存 在区域异质性。

综上所述,学界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路径及科 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其影响研究已较丰富,然而忽略了高 质量发展既需要科技创新推动也需要环境规制引导的典 型事实。本文将环境规制与科技创新纳入统一分析框架, 不仅剖析了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各 自影响,还探明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协同效应及城市规模和时期维度的异质性。与既有文献 相比,本文贡献有三点:①基于新发展理念下中国地方政 府有采取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双管齐下提升经济发展质 量的典型事实,在统一框架下探明了科技创新和环境治理 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助于破解地方政府发展经济 和改善环境的困惑,为满足人民对“金山银山”和“绿水青 山”的诉求提供新的解决思路;②创新性地构造了能够全 面体现地级市政府环境规制意愿和强度的工具变量,解决 了既有研究从环境治理过程和治污结果寻找代理变量产 生内生性问题;③首次考察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在不同 城市规模和时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异质性效果。

2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2.1理论分析框架与研究假设

经济高质量发展下创新是动力源泉、绿色发展是常 态、协调发展是内生特征、开放发展是必由之路、共享发展 是根本目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从追求数量转向注重 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 动。当前地方政府有采取科技创新与环境治理双管齐下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倾向,本文基于内生性增长理论和 空间经济学理论,将科技创新和环境治理纳入统一分析框 架,探讨科技创新和环境治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 其协同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如图1所示。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为高质量发展提 供新的着力点。我国经济目前还处于在高质量发展的起 步阶段,引领经济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及质量变革的首要 动力是科技创新。内生性增长理论认为技术的不断进步 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地。由于科技创新是引领经 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改善要素组 合,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可提升各要 素作用,提高生产率和经济发展的效益和质量;通过科技

创新可开发新技术、新服务和新产品等实现产业升级,科 技创新通过以上路径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根据空间经 济学理论可知,由于科技创新成果会通过区域间产品贸 易、人员流动及交流学习等空间交互形式产生空间溢出效 应,有利于提升邻近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基于以上分析, 本文提出研究假设1。

研究假设1:科技创新有助于促进本地经济创新性高 质量发展,且由于科技成果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故此,也有 利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忽略环境因素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是不客观和 全面的,且会对经济政策制定产生误导。学界无论是将环 境治理纳入新古典增长模型'曰还是内生性增长模型[24]框 架研究,都支持加强环境治理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中具有 积极作用。通过加大环境治理投资和制定环境保护相关 法律法规,首先,会强制污染企业投入较多的污染治理资 金,减少污染排放,淘汰高污染的落后产能;其次,本地政 府环境治理加强,部分相应不达标企业会转移到环境治理 相对宽松的地区;同时,环境治理政策通过提高企业的生 产经营环境标准,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增大,必须寻 求技术创新,实现产业绿色升级,才能满足市场和政府的 要求。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2。

研究假設2:加强环境治理有助于促进本地经济绿色 高质量发展,但由于本地环境治理加强,污染产业会转移 到邻近地区,不利于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上理论分析都是基于环境治理或科技创新对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单一影响。根据波特假说可知,适当的环境 规制可以激发被规制企业或产业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产业升级'曰。科技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根本动力,绿色发 展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科技创新在环境治理引导下, 可实现资源节约化、产业绿色化、消费生态化,进而实现经 济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绿色发展为导向的科 技创新可促使高排放、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循环的和 环境友好型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实现产业绿色升级,解 决“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之间的矛盾。基于以上分 析,本文提出研究假设3。

研究假设3:环境治理引导科技向有利于改善环境方 面创新,环境治理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绿 色协同效应。

2.2计量模型设定

经济发展质量具有空间自相关性,且也会受临近环境 规制和科技创新的影响,传统计量模型无法解析这些具有 空间溢出效应的变量,需借助空间计量模型'㈤。为了避 免采用空间误差模型(SEM)或空间滞后模型(SLM)导致 估计结果产生偏误,本文构造空间Durbin模型(SDM)进 行实证研究。Wooldridge”〕指出为了减缓异方差、极端值 及度量单位等影响,最好将模型设定为对数形式。本文构 造对数形式的空间Durbin模型(1)进行实证。

Ingtfp* = pWlWp* + /31lnr&dil + /32lnregit + 03面&九 X Inreg* + RWlnr&d* + 0sWlnreg* + /36lnX + a,+ y, + vit (1) 模型⑴中,表示城市i在t年的经济发展质量, r&dit表示城市i在t年的科技创新水平,reg*表示城市i 在I年的环境规制强度。为了缓解模型遗漏变量产生回 归结果偏误问题,在模型(1)中还控制了城市特征和经济 相关变量X,此外模型还控制了城市固定效应(a.)与时 间固定效应(71) o p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自回归系 数,W是空间权重气vit是误差项。

根据LeSage&Pace〔"〕的研究,由于空间Duibin模型包 含了空间交互效应项(WLn"tp、WLnr&d和WLnreg),不能 简单的采用点估计得到的回归系数表征空间计量模型中 变量的变化效应。Elhorst^指出偏微分可解释空间计量 模型中变量变化的影响,也为检验变量是否存在空间溢出 效应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从而弥补了空间计量模型在测 度变量变化效应方面存在的缺陷。具体推导过程如下:

从表2的第(2)列的控制变量系数估计值来看,在其 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10%的显著性水平下,城市基础交 通和城市绿化率显著提高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5% 的显著性水平下,城市信息化水平显著促进了城市绿色全 要素生产率提高,然而人口密度系数的估计值为正,不显 著,以上城市特征控制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优化城市环境 有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5%的显著水平下,外商投资促 进了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说明中国经济质量的提 升仍然需要引进外资,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 术。10%的显著水平下,人均GDP系数的估计值显著为 正,说明经济增长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部分。产业结 构、金融发展水平及消费水平系数的估计值为正,但是在 统计上不显著,表明产业简单升级并不能推动经济的高质 量发展,消费水平的提升可以促进GDP的增长,但是推动 高质量的经济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

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本地及邻近城市经济发展 质量的影响可能具有时滞性,为缓解变量的滞后效应 对模型估计结果造成偏误,进一步将滞后一期的科技 创新和环境规制代人模型再回归。核心解释变量滞后 一期的回归结果报告于表2第(3 )和第(4 )列,与当期 变量回归结果(第(1)和第(2 )列)比较发现,模型中采 用滞后一期的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进行归回,其核心 解释变量和空间溢出效应的估计系数的方向和显著性 没有变化,系数值变化也不显著。说明科技创新和环 境规制的滞后效应对模型估计结果影响不显著,下文 仍然采用当期变量为基准进行讨论。

3.2内生性讨论以及工具变量再估计

目前中国环境规制主要是颁布环境保护法规、制定环 境保护条例、颁布节能减排的行政命令等手段[33]o中国 的政府工作报告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治理工作的规划和指 导性政策文件,地方政府环境治理和改善的意愿和力度在 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得到全面体现。借鉴Chen等[35]的 思路,以相关环境词汇占政府工作报告总词汇之比作为环 境规制的工具变量,同时,本文进一步采用地级市工业总 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例反映省内地级市政府环境 治理意愿和强度的异质性,并与采用Chen等[35]思路构造 的环境规制工具变量相乘,最终构造出异质的地级市环境 规制的工具变量。

基于构造的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报告于表4第(1)列, 核心解释变量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基准回归结 果在方向上和显著性上基本一致。但从回归系数值来看, 与基准回归相比,环境规制的直接效应明显变大,而科技 创新的直接效应明显变小,说明基准模型的内生性问题导 致了低估地方政府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导效 应,高估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效应。在其他 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具变量估计结果来看,环境规制强 度每提高1%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上升0. 081%,与基 础回归相比提高了 28. 57% ;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 ,绿 色全要素生产率平均上升0. 072% ,与基础回归相比下降 了 19. 10%。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交互项的系数估计值也 有所上升,表明不考虑环境规制的内生性问题,导致低估 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 工具变量估计的空间自相关系数值和研发资本存量的空 间溢出效应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 减小了 16.7%。工具变量回归支持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 制对中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说明实施合理 有效的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政策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目标的重要手段。

3.3 拓展分析:城市规模和时期异质性

地方政府在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政策推 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由于城市规模或时期不同存在差异, 采用前文构造的工具变量进一步考察城市规模和时期的

不同导致研发资本存量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异 质性影响。

表4第(2) ~(3 )列是基于工具变量法估计的城市 规模异质性结果,发现研发资本存量每提高1%可平均 提升小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 078% ,而大中城市却 只能提升0.067%,科技创新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 提升效果显著低于小城市。小城市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 1%可平均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0. 086%,提升效应也 明显高于大中城市,也就是同样的环境规制强度在小城 市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比大中城市效果更好。主要是因为 在同等发展高质量经济和治理环境的意愿和力度下,与 比大中城市相比,小城市政府可借助行政命令、问责等手 段对污染源头进行直接控制。小城市的科技创新和环境 规制交互项的系数值比大中城市大,表明实施同等的科 技创新和环境规制政策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科 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果在小城 市更好。大中城市的空間自回归系数比小城市大,而大 中城市的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的空间溢出效应比小城市 小,说明大中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其本身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小城市的经济高质量政策 更多是对周边城市的模仿。

表4第(4) ~ (5)列是基于工具变量法估计的时间异 质性结果,显示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 响在显著和大小方面基本没有变化,但是环境规制对经济 高质量发展的直接效应由0. 078提升到0. 096,环境规制 对地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得到显著提高。主要是十八 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家环境治理强度的提升及治理环境污 染的力度不断加大,出台了环境问题对地方政府约谈和问 责等政策,强化了地方政府环境治理的意愿以及对治理环 境政策的执行效率。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交互项的系数值由0. 056提升到0. 070,提升了 25% ,说明 可以通过环境规制促使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技术研发投资、 采用先进技术和产业升级,进而引导地方经济由粗放发展 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模式。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空间溢 出效应均显著变大,说明十八大以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协同机制已经产生了效应。

3.4稳健性检验

为确保以上研究结果的稳健性和可靠性,表5是以工 具变量法回归为基准的地级市样本、剔除异常值、自抽样 法及相邻空间权重等稳健性检验结果。基于地理距离空 间权重的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报告于表5第(1) ~ (3)。 表5第(1)列是为了样本具可比性,剔除地级市以上城市 样本的稳健性检验回归结果,与表4第(1)列相比,科技创 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显著性和作用方向 基本一致,只保留地级市样本估计的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 空间溢出效应比全样本估计值略有提升。为避免核心解 释变量的样本异常值导致模型回归结果产生偏误,表5第

[4]列是剔除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最高和最低0. 5%样本 后的回归结果,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系数的显著性水平没有 变化,系数值有所变化,但不显著,可以说明前文全样本回归 结果具有稳健性。本文进一步采用自抽样法(Bootstrap)检 验回归结果对样本数据的敏感性,自抽样1。。0次的估计 结果报告于表5第(3 )列,比较发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 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改善效应依然显著存在,其协同效应 系数的估计值也没有显著的变化,因此,进一步支持了前 文基于工具变量法估计得到的相关结果具有稳健性。以 上稳健性检验都是基于地理距离空间权重考察科技创新 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为了避免人为选择空 间权重导致模型回归结果产生偏误,进一步采用后相邻空 间权重对以上稳健检验方法进行再回归,结果报告于表5 第(4) ~(6)列,与(1) ~(3)列的结果相比较发现,核心解 释变量的作用方向没有变化,显著性水平和回归系数值也 基本没有变化,说明前文采用地理距离空间权重估计的结 果具有稳健性。

4结论与政策启示

基于2007—2016年间中国27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 据,采用构造的空间Durbin模型及工具变量系统地考察 了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本文发 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具有显著地直接 提升效应,科技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环境规制 则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同时,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促 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时存在协同效应,且环境规制还强化了 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升效应。进一步研究发 现,科技创新和环境规制对大中城市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 显著低于小城市,十八大以来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 提升效应越来越显著。实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 青山”的愿景,还需要中央引导地方政府推进以下工作。

[18]深化科技创新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改革阻碍科 技创新的僵化体制,完善配套机制,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供 给有利于科技创新的良好市场环境。同时,采取研发税收 优惠、技术入股等从政策上支持绿色环保研发投入和成果 转化,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19]提升环境规制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倒逼效应。通 过环境规制引导经济发展动力转变,倒逼产业结构优化和 绿色升级,引导企业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转型发展绿 色低碳产业。进一步对污染防治、绿色及节能减排的新产 品、新技术及新业态研发和推广,实现绿色、创新的经济高 质量发展模式对传统粗放增长模式的逐步替代O

[20]创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协同机制。经济高质 量发展具有典型的整体性、外部性及溢出性特征,单个地 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努力会因为“以邻为壑”行为而 效果不显著。在探明地方政府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合 作困境的基础上,明确合作补偿和利益协调机制,引导地 方政府间规划和实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跨区域协同 方案及经济发展质量的监测、预警及监督联合体系O

(編辑:于杰)

参考文献

[1] 任保平.新时代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 与实践取向[J句学术月刊,2018,50(3) :66 -74.

[2] 刘志彪.理解高质量发展:基本特征、支撑要素与当前重点问题 [J] .学术月刊,2018,50(7) :39 -45.

[3] 辜胜阻,吴华君,吴沁沁,等.创新驱动与核心技术突破是高质量 发展的基石]J] .中国软科学,2018(10):9-18.

[4] 陈诗一,陈登科.雾霾污染、政府治理与经济高质量发展[J].经 济研究,2018(2) :20 -33.

[5] 金碚.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8 (4) :5-18.

[6] 张军扩.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J].中国发展观 察,2018(1) :5 -8.

[7] 陈德铭.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国际环境和战略机遇[J].南京大学 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8(4) :5-9.

[8] 钞小静,薛志欣.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践 机制]J]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8 (6 ):12- 22.

[9] 任保平,李禹墨.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生产力质量的决定因素及其 提高路径[JL经济纵横,2018(7) :27 -34,

[10] 魏敏,李书昊.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

[JL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 ,35(11):3-20.

[11] 金碚.以创新思维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JL区域经济评 论,2018(4) :39 -42.

[12] 温涛,张梓榆.信贷扩张、研发投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量”与 “质”】JL 科研管理,2018,39(1) :1-8.

[13] 葛鹏飞,徐璋勇,黄秀路.科研创新提高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吗[JL国际贸易问题,2017(9):48 -58.

[1]张季风,邓美薇.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 响一基于中日两国的比较分析[J].日本问题研究,2019,33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278 Chinese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SHANGGUAN Xu-ming1^1 GE Bin-hua3

(1. School of Econom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Business School, Xinyang Normal University, Xinyang Henan 464000, China;

3. School of Statistics and Mathematics, Central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China' s local governments have provided sufficient evidence that the adop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helpful to solve the puzzl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Based on the data of 278 cities at prefecture level and above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16,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help of the spatial Durbin model and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d a significant direct improvement efi^ct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had a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 Meet, while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had a negative one. At the same tim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lso had a synergistic Meet on the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biased estimation results caused by endogenou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vocabulary in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work report as the instrumental variabl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In order to reflect the heterogeneity of the willingness and intensity of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 of the prefecture level government, the proportion of the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of prefecture level city in the total industrial output value of the province is multiplied by the proportion of environmental vocabulary in the provincial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nnovatively construct heterogeneous instrumental variables of city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Based on the re-estimation of instrumental variables, itis found that the endogenous nature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leads to underestimate the guiding Mee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overestimate the promoting Mee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Further study found that the impac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small citie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positiv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significant. Guided by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vision of ' 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being invaluable assets ' ,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ould not only guide local government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backwardness Mee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deepen the supply-side refor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t also guide them to build a coordinated mechanism for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 spatial Durbin model

收稿日期:2019 -07 -15修回日期:2019-12-12

作者簡介:上官绪明,博士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与政策、技术经济与管理。E-mail: tonyshop@ 126eorn?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市场创造型政府推动科技创新的机理与路径研究”(批准号:19BJL026);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物流集聚与 制造业升级空间联动效应研究”(批准号:2017BJJ052);河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南省要素结构变迁的产业升级效应评价及提升路径研究”(批 准号:192400410063).

猜你喜欢

经济高质量发展环境规制科技创新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下大气力破难题、补短板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新时代科技创新创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机制研究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政策效应研究
中国企业的环保投入与企业效益分析
环境规制下外资引进对环境治理的利弊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山东科技创新与农业国际化战略发展研究
关于产业集群效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