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疼痛护理对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康复效果的改善情况

2020-07-27何凤兰刘堆满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创伤性康复骨折

何凤兰,刘堆满

(甘肃省平凉市华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甘肃平凉 744100)

在外界强力因素影响下, 容易产生创伤性骨折,其中以四肢骨折最为多见,因为病情重、发展快,部分患者存在生命危险, 所以急诊接诊后要积极展开救治,做好病情监测、伤情处理,为后续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创伤性骨折后患者因为骨骼、肌肉损伤等出现剧烈疼痛,疼痛会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造成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对急诊抢救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严重的疼痛感还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造成内分泌系统紊乱,降低后续治疗及康复效果。 所以针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急诊接诊后有必要采取疼痛护理,通过多种强化干预措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耐受性。 该院为了探究疼痛护理对创伤性骨折康复效果的影响, 筛选2018年3月—2020年3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74例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74例该院急诊科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经系统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女患16例、男患21例,年龄19~71岁,平均(39.64±5.47)岁,其中15例上肢骨折、20例下肢骨折、2例上下肢混合骨折。 观察组37例:女患15例、男患22例,年龄18~72岁,均值(39.95±5.31)岁,其中13例上肢骨折、23例下肢骨折、1例上下肢混合骨折。 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经X 线片检查确诊为四肢骨折;无神经根血管损伤;需要急诊行手术治疗;意识清醒、无认知障碍;患者和家属均了解该次研究,自愿参与并签署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已经审批通过该次研究。

1.1.2 排除标准 非外力造成的骨折; 合并恶性肿瘤;合并肝肾等器质性疾病者; 合并免疫系统疾病者;聋哑等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内容包括:(1)病情监测:监测患者心率、血压、血样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评估患者的骨折类型、出血程度,观察是否有呼吸障碍、休克等情况,并排查是否有隐性损伤。 (2)急救护理:实时监测血压变化,若血压低于60 mmHg,立即建立静脉通路进行补液输血, 恢复机体循血液循环;对于昏迷患者,在急救中首先要清除口腔及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血液等,并将头偏向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预防窒息;如果患者呼吸障碍,需及时吸氧治疗。 (3)创伤处理:如果患者开放性创口处有泥沙等污物,需要使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用棉签清理掉污物,使创口干净、没有异物;清创前后均使用碘酒或酒精进行常规消毒[1]。 急救处理完毕转入相应科室展开后续治疗。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同时, 给予疼痛护理,方法为:(1)疼痛教育:护理人员耐心的向患者和家属讲解骨折后疼痛的原因,让其对骨折痛有正确认识,可以用积极的态度应对;同时也有助于患者准确的描述痛感,对后续治疗有很大帮助。 (2)清创护理:创口清理过程中,要使用常温的生理盐水,创面擦拭时动作要轻柔,以降低刺激、减轻疼痛。 另外,在移动或体位改变时,操作要穏、准、轻,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加重痛感。 (3)分散注意力:为了缓解患者的疼痛感,要对其进行耐心指导,可以通过玩游戏、沟通交流、看电视、听音乐等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和肌肉的放松,降低疼痛阈值。 (4)镇痛药物使用:根据患者实际疼痛情况合理使用镇痛药物,如果患者痛阈低可口服镇痛药,注意在有效控制疼痛阈情况下尽可能减少药物剂量。 通常用药时要结合患者首次有效镇痛时间、疼痛规律、疼痛程度等因素,先使用非阿片类药物,若常规用法及用量不奏效,追加弱阿片类药物,若联合用药仍然达不到镇痛效果,再考虑用强阿片类药物[2]。 (5)心理干预:在护理操作和沟通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保持语气温柔、态度和蔼,通过语言和肢体语言鼓励患者,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同时告知家属多安慰和陪伴患者,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使患者主动配合克服骨折带来的疼痛,消除恐惧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更好的配合后续治疗。 (6)疼痛监测:护理人员要随时观察患者面色、表情变化,并借助视觉模拟评估量表(VAS)评估患者疼痛变化,如果疼痛轻,采用转移注意力、肢体按摩等方法,如果疼痛严重,采取药物止痛。 (7)环境护理:保持温馨、整洁、安静的环境,湿度维持在60%~70%、温度维持在24~26℃;适量摆放绿植,去除异味、增添活力;同时,护理人员出入及护理操作时动作轻缓, 减少环境刺激带来的心理致痛作用。

1.3 观察指标

(1)评估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VAS 评分为标准,最高10 分表示严重疼痛,最低0 分表示无疼痛。(2)记录两组患者有效急救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3)评估两组患者手术耐受性,优:经过护理患者情绪稳定,血糖、血压控制效果良好,能积极配合手术;良;经过护理情绪波动较小,血糖、血压基本得到控制,能有效配合手术;差:经过护理情绪依然激动,血糖、血压控制效果不理想,拒绝手术或通过耐心劝慰才肯进行手术。 (4)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焦虑症状,50 分以下表示正常,分数越高越焦虑;使用恐惧量表(PRCA-24)评估恐惧症状,52分以下表示轻度恐惧,分数越高恐惧感越严重。 (5)出院时评估两组患者急诊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表为医院自制,总计100 分,≥85 分为满意,60~84 分为基本满意,≤59 分为不满意。

1.4 统计方法

选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整理数据, 计数资料用[n(%)]代表,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代表,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VAS 评分、有效急救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观察组患者VAS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有效急救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有效急救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VAS 评分、有效急救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比较(±s)

组别VAS 评分(分)有效急救时间(min)骨折愈合时间(周)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 值P 值3.28±0.754.12±0.874.4480.00052.14±7.5375.88±13.429.3840.00014.56±2.4319.84±4.526.2820.000

2.2 比较手术耐受优良率

观察组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为97.3%、 对照组仅为8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对比

2.3 比较心理状态评分

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SAS 评分、PRCA-24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SAS 评分 PRCA-24 评分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 值P 值52.58±3.0766.43±3.2918.7220.00045.18±3.6261.25±3.1520.3700.000

2.4 比较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22例对护理满意、14例基本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7.30%;对照组17例对护理满意、13例基本满意、7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8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46,P=0.025)。

3 讨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最为主要的表现就是疼痛,特别是四肢骨折者还容易合并肌肉损伤,增强了对疼痛神经的刺激,患者呈持续性剧烈疼痛。 而疼痛会增加生理应激反应,使患者血压升高、心跳加速,还会带来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急诊接诊后给予患者疼痛护理很有必要。 待患者疼痛减轻后,能提高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疼痛护理在应用过程中,通过疼痛教育、心理干预帮助患者增强信心,勇敢克服疼痛;清创护理能最大程度减少护理操作带来的刺激,避免给患者带来二次伤害;分散注意力护理能让患者不要把精力集中在疼痛上,进而降低疼痛阈值;镇痛药物及疼痛监测的实施,可以动态掌握患者疼痛变化,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给予阵痛药物,在减轻疼痛的同时,避免对骨折和肌肉损伤愈合的影响,进而缩短患者康复时间、改善康复效果。

在该次研究中,常规急诊护理基础上加用疼痛护理的观察组, 与仅进行常规急诊护理的对照组相比较,有着较低的VAS 疼痛评分(P<0.05)。 此结果与王文英[3]相关研究结果相一致,在其研究中实施强化疼痛护理的患者疼痛程度低于未实施强化疼痛护理组,由此证实急诊疼痛护理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程度。 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有着更短的有效急救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 (P<0.05)。该结果和张化琴[4]相关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在其研究中实施疼痛干预护理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更快, 表明急诊疼痛护理能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让患者更快康复。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30%,高于对照组的81.08%(P<0.05),该结果与徐玲君[5]研究结果保持一致,在其研究中进行疼痛护理管理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 明显高于未实施的。 此外,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手术耐受优良率为97.30%,对照组仅为83.78%;同时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SAS 评分、PRCA-24 低(P<0.05),在王泽容等人[6]研究中,应用疼痛管理的患者不良情绪程度更轻,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一致。 进一步说明,疼痛护理不仅能减轻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疼痛感,缓解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还能提高手术耐受性、康复效果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这是因为疼痛减轻后一方面能降低生理应激反应, 另一方面能保证身心的放松,在治疗中积极配合,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的条件,最终提高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急诊创伤性骨折患者应用疼痛护理有助于优化康复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创伤性康复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17例创伤性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体会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有限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对比观察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抑郁
中医加速康复外科行为在创伤性重型颅脑损伤的应用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临床治疗体会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