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肌兴奋治疗仪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7-27顾萍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治疗仪康复训练发育

顾萍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山东淄博 255000)

现阶段,临床上对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主,即在专业训练师的指导下,帮助患儿进行一系列的运动康复训练,例如移动训练、抓握训练等,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运动能力,改善其各方面的运动功能, 起到了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一般[1]。 肌兴奋治疗仪可以使用特定的脉冲信号刺激人体的肌肉组织,从而起到提高人体肌力、改善运动功能的作用[2-3]。 而家属参与式的康复训练可以通过患儿家属的深入参与提高患儿康复训练的积极性,并且可以更加完整和清晰地反馈患儿的实际运动情况,显著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4]。 为此,该次研究于2017年1月—2019年1月选取60例患儿,深入探讨了肌兴奋治疗仪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对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 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观察组患儿男12例、女18例;最小年龄6 个月,最大年龄3岁,平均年龄(1.32±0.58)岁。 对照组患儿男11例、女19例;最小年龄6 个月,最大年龄3岁,平均年龄(1.40±0.49)岁。 纳入标准:(1)60例患儿经临床诊断后证实,均符合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诊断标准[5];(2)患儿家属自愿参加该次研究,全程配合治疗;(3)患儿精神情况良好;(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并批准。 排除标准:(1)患儿由于意外伤害或者疾病而造成运动发育迟缓;(2) 患儿患有严重的先天性脏器疾病,例如先天性心脏病、 肝肾功能不全等;(3)患儿有全身性的感染性疾病;(4)患儿在进行该次治疗前半年内接受过相关治疗。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可以作为该次研究的对象。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康复训练,训练内容有以下几方面:(1)肢体摆放;(2)体位变换;(3)物理治疗;(4)肢体肌力诱发和强化训练。 训练的强度和时间均由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而定,需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最低康复训练时间为3个月。

1.2.2 观察组 给予观察组患儿肌兴奋治疗仪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具体治疗过程如下:(1)肌兴奋治疗仪选择和使用。 该次研究所使用的是RT1300 型肌兴奋治疗仪,治疗的过程中要依据患儿的病情情况合理放置电极片,在接通电源以后,需要将治疗仪的输出强度归0,然后打开治疗仪开关,将输出插头放入输出插孔内,并使用湿布包裹上电极片并固定好,最后打开启动开关,逐渐增加治疗仪的输出频率,直到患儿的可耐受限度。 肌兴奋治疗仪每周需要治疗5~6 d,1~2 次/d,20 min/次左右,3 个月为1 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需要间隔10 d 时间。(2)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师需要与患儿家属建立长期的联系,并且定期向其传授与运动发育迟缓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并在康复训练现场向患儿家属展示康复训练的内容和方法,并且向其详细介绍康复训练的频率、过程、时长以及效果等,帮助患儿家属参与到康复训练中。 康复训练师要鼓励和指导患儿家属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提高其对康复训练的认可度和配合度,能够在家庭生活中给予患儿更好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师在指导患儿进行抬头、翻身、坐立、站扶、独站、扶走、独走等粗大运动功能训练时,需要采用一对一的模式,要求患儿家属进行从旁协助,在康复训练师的授权和指导下辅助患儿完成各项训练,按时、按阶段评估患儿的康复训练效果,及时作出康复训练调整。 患儿病情有所好转以后,康复训练师在与患儿家属沟通并取得同意后,为患儿制定个性化的器械训练计划,通过0T、游戏诱导等方式训练患儿的抓握、 视觉-运动整合等精细运动功能。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其中,粗大运动功能包含姿势、实物操作和移动等, 精细运动功能包括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评定标准为计分制,满分为100 分,分数>80 分证明患儿运动功能优异,60~80 分证明患儿运动功能良好,60 分以下为差。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资料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使用(±s)的形式代表,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代表, 分别进行t 检验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姿势、实物操作以及移动功能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姿势、实物操作以及移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对比[(±s),分]

表1 两组粗大运动功能对比[(±s),分]

组别姿势治疗前 治疗后实物操作治疗前 治疗后移动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6.57±1.8527.02±1.921.2500.07840.27±2.1833.57±1.7618.2520.02515.12±1.2015.34±1.081.0360.06625.15±0.9619.17±0.6919.3660.03032.15±3.1632.33±2.981.0030.67942.20±4.7838.16±3.4517.3040.038

2.2 两组精细运动功能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功能评分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抓握和视觉-运动整合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精细运动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精细运动功能对比[(±s),分]

组别抓握治疗前 治疗后视觉-运动整合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 值P 值28.63±2.1828.16±2.461.0011.03541.25±3.1536.16±3.088.1560.04252.05±2.0551.98±1.771.1350.89566.48±3.1859.46±2.9712.3570.036

2.3 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患儿的康复治疗满意率为96.67%,对照组患儿康复治疗满意率为80.0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康复治疗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幼儿运动发育迟缓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属于一种运动发育障碍类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患儿姿势和反射异常、肌张力异常以及运动障碍等症状,同时部分患儿还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视觉、 听觉或者语言、智力障碍等,十分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 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与遗传因素、疾病因素等具有一定关系, 至今临床上也没有得到具体的病因。临床上认为,幼儿运动发育迟缓与父母的吸毒、酗酒等不良习惯有直接关系,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降低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发病率。 所以,为了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重视幼儿发育迟缓的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疾病对幼儿造成的影响,目前,临床上针对幼儿运动发育迟缓的治疗主要有仪器治疗和康复训练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的功能水平,减少患儿的运动功能障碍。 肌兴奋治疗仪作为一种广泛应用在脑瘫、运动发育迟缓患儿治疗中的治疗仪器,可以在患儿肌肉运动点处使用脉冲信号进行定位,同时对其进行刺激,以此提高肌力、改善运动功能[8]。 另外,肌兴奋治疗仪可以在治疗过程中向患儿大脑反馈肌电信号促使大脑释放神经介质、有助于运动细胞的功能恢复[6]。 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康复训练师会鼓励家属参与到康复训练的过程中,并且有针对性地给予家属指导和讲解示范等,家属参与可以减少患儿的抵触心理,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从而显著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陈宇香[7]的研究中,进行了低频脉冲电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近远期疗效研究,采用了低频脉冲电治疗仪,与肌兴奋治疗仪的作用相当,对于患儿肢体运动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的改善与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提高了患儿康复治疗的效果,住院治疗时间得到有效缩减,并且其粗大运动功能与精细运动功能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 运动发育情况得以缓解,与该次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可以说明仪器治疗联合家属参与式的康护训练对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助于患儿尽快恢复运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接受相关康复治疗以后,治疗满意率分别为96.67%和80.00%,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治疗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过程中,肌兴奋治疗仪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临床治疗效果比常规治疗好,有助于患儿的病情恢复。

综上所述,肌兴奋治疗仪联合家属参与式康复训练在运动发育迟缓患儿的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患儿更快、更好地恢复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猜你喜欢

治疗仪康复训练发育
高清大脑皮层发育新图谱绘成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孩子发育迟缓怎么办
选择困难症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