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地区的防控必要性及对策分析

2020-07-27李菊

中国森林病虫 2020年4期
关键词:寄主植物松材辽宁省

李菊

(辽宁省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站,辽宁省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重点实验室,辽宁沈阳 110804)

红脂大小蠹Dendroctonus valens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科 Scolytidae大小蠹属Dendroctonus,是我国重要的林业外来入侵昆虫[1]。1998年在我国山西省沁水县、阳城县的油松林内首次发现,2004年被列入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2]。该虫主要危害油松Pinus tabuliformis、白皮松Pinus bungeana、华山松Pinus armandii、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var.mongolica、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云杉Picea asperata等松科植物,可导致几年生甚至几十年生的树木在较短时间内死亡,且扩散蔓延迅速[3],给我国林业生产和生态建设造成严重损害。笔者在研究分析红脂大小蠹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等相关资料基础上,结合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发生分布、扩散蔓延、危害特性、管理难度等实际,对其防控必要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结合其与松材线虫病在寄主植物、分布范围、危害特性等异同,从加强责任落实、虫情监测、检疫管理、综合防治、科学研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控对策,为地方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

1 定性分析

1.1 分布情况(P1) 红脂大小蠹原产美国,在北美洲的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等国家均有分布[4]。据第三次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2014—2017年)及相关资料记载,目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河南、陕西、青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部分区域[5-6]。2017年辽宁省朝阳市的凌源市在松树排查中首次发现红脂大小蠹危害,侵染松树14 623株,枯死906株[7-8]。

1.2 扩散蔓延的可能性(P2) 红脂大小蠹属于钻蛀性害虫,隐蔽性高,适应能力强,成虫飞行能力强,飞行距离达16 km以上[7],不仅可以通过成虫飞行进行自然扩散,还可随未经除害处理或处理不彻底的带皮原木、薪材等调运人为远距离传播,被截获的可能性非常小,在未经处理的带皮原木和薪材中的生存率较高[9]。且人为传播已是引起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9]。

红脂大小蠹在辽宁省内的寄主植物面积达147.7万hm2[10]。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防治总站(以下简称“国家林草防治总站”)2018年的预测分析,近年来,红脂大小蠹向北扩散趋势加剧,在辽宁西部可能出现新疫情。崔骁芃等研究显示,红脂大小蠹适生区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以北,经纬度跨度较大,斜穿整个中国[11];王涛 等研究显示,辽宁、河北的大部分地区,内蒙古东南部局部地区都是其高、中度适生区,且未来30年,红脂大小蠹在辽宁的高度适生区域将达到97%[12]。

朝阳市地处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地带,在交界处可能形成一个红脂大小蠹新的发生中心,向外扩散蔓延,灾害未发生地区,尤其是油松、樟子松和红松Pinus koraiensis适生区的潜在风险很大,且危害会更加严重。

1.3 潜在的危害性(P3) 红脂大小蠹在山西、河北1 a发生1代或2 a 3代,世代重叠严重[13],繁殖迅速,整个活动期可同时见到各虫态,侵入部位多在树干基部接近地表处,危害隐蔽[7,13-14]。主要以 2龄以上幼虫和成虫在寄主植物主侧根或土层以下树干基部的虫道内越冬,翌年4月下旬越冬幼虫开始取食危害,5—10月可见成虫扬飞,5月下旬至7月下旬是扬飞高峰期[14-16]。

大量研究表明,红脂大小蠹传入我国初期是次期性害虫,主要危害胸径20~30 cm过火木、新鲜伐桩、衰弱木和受伤树等[17-22]。但潘杰 等研究显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与进化后,红脂大小蠹在我国危害特性发生了变化,主要危害健康木和轻度衰弱木,属初期性害虫[23],且其在我国也是一种攻击性害虫,在侵害树木的同时,有害真菌也被传播到了寄主植物上,一起危害松树[13]。红脂大小蠹具有繁殖快、成灾快、传播快、致死快等特征,一旦侵入树木,仅需2~3 a便可造成死亡[24]。

1998年红脂大小蠹在山西被发现后,疫情很快扩散至周边多个省(区)。到1999年底,该虫在河北、河南、山西发生面积达52.6万hm2,个别地区油松死亡率高达 30%,导致 600多万株松树枯死[3-4,13,25],严重破坏造林绿化成果。 近年来,全球灾害性气候频繁出现,为该虫发生提供了条件。据国家林草防治总站统计结果显示,仅2018年红脂大小蠹在内蒙古、辽宁等地发生面积达6万hm2,累计致死松树过万株。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地区,乃至辽冀蒙三省(区)的潜在经济危害性较大。

1.4 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4) 红脂大小蠹的寄主植物包括松属、云杉属、黄杉属、冷杉属和落叶松属等40多种树木。辽宁省松科植物种类包括樟子松、油松、赤松Pinus densiflora、落叶松、红松、云杉、冷杉Abies fabri等10余种,分布广,几乎遍布辽宁省全境,占全省森林面积的31.2%[10],地位十分重要。油松、华山松、樟子松等不仅是我国重要的用材林树种,更是主要的生态造林树种,在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也是辽宁省国土绿化的先锋树种。因此,红脂大小蠹的发生和蔓延无疑将对辽宁林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对生态安全造成重大威胁。

1.5 危险性管理难度(P5) 红脂大小蠹具有寄主植物种类多,适生范围广,世代重叠,繁殖迅速等特征,定殖与扩散能力强[1],隐蔽性极强,且易随寄主植物远距离传播,检疫监管难度大。当红脂大小蠹蛀入树干和根的内部时,防治工作几乎起不到效果[19,26]。因此,一旦红脂大小蠹在辽宁省全境大面积扩散蔓延,将造成毁灭性破坏。

2 定量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性分析指标体系和赋分标准[27-29],建立辽宁地区红脂大小蠹风险性分析的综合评判指标并赋分,对红脂大小蠹在该地区的风险性和防控必要性进行定量分析(表1)。

表1 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地区的风险分析Tab.1 Risk analysis of Dendroctonus valens in Liaoning area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性定量分析计算公式[27-30],分别进行各项评判指标(Pi)和风险R值计算:

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地区的风险性R值:

按照2.50≤R<3.00为特别危险,2.00≤R<2.50为高度危险,1.50≤R<2.00为中度危险的分级标准[27-28,30-31],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属于高度危险林业有害生物。加之其在辽宁大部分地区高度适生,寄主植物分布广泛,随介体携带扩散能力强,对周边省份威胁较大,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在辽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可能形成一个疫情中心向外扩散,对三省(区)的松林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因此,有必要将其列为现阶段辽宁省重点防控对象,进一步加强对发生区治理及预防区灾前防控。

3 管理对策

3.1 强化责任落实 红脂大小蠹是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应严格按照《全国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林造发〔2018〕64号)规定的程序认定疫情,划定并公布疫区,对发生红脂大小蠹的县级行政区进行严格管理。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林造发〔2011〕183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基本原则,落实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责任,积极争取防控专项资金,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保障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3.2 加强虫情监测 辽宁省作为红脂大小蠹新传入地区,做好虫情监控极为重要,只有及时发现疫情,才能第一时间开展防治工作。应切实发挥国家级中心测报点作用,结合定期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调查,在全省利用诱捕器监测等多种方法,全面加强红脂大小蠹虫情监测,及时准确地掌握发生危害情况;在红脂大小蠹成虫扬飞期这个监测的关键时期,对风景名胜区、交通要道等重点松林区进行重点监测调查,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扑灭。

辽宁省2016年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情[32],2019年已扩散至21个疫区[33]。由于松材线虫病与红脂大小蠹都可导致油松等寄主植物针叶失绿褪色、变黄,甚至枯死。因此,在松材线虫病的非发生区,虫情监测发现有松树异常时,应及时鉴定确认,重点区分异常松树是由红脂大小蠹还是由松材线虫导致。红脂大小蠹的侵入孔周围一般留有红褐色(钻蛀初期)或灰白色(危害后期)漏斗状或不规则凝脂块,在树干基部有脱落的红褐色或灰白色凝脂碎沫[34]。

3.3 加强检疫管理 为防止红脂大小蠹蔓延成灾,应加强检疫封锁,严格施行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和复检,对调运可能携带红脂大小蠹的油松、樟子松、华山松、云杉等带皮原木及薪材实行严格调运检疫,切实发挥检疫封锁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切断人为传播途径,防止疫情扩散。

对调运的松木原木特别是移栽的大树应严格检疫,对发现的可疑原木和大树应使用工具撬开树干或树根部位的树皮,检查是否携带红脂大小蠹;对于调运使用电缆盘、光缆盘等松木包装材料,严格检疫是否有携带松材线虫。发现携带红脂大小蠹的,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检疫除害处理[34];发现松材线虫病疫木及其制品的,应及时销毁。

3.4 加强综合防治 鉴于红脂大小蠹的危害特性和在新传入区传播危害特点,采用综合防治技术,遏制红脂大小蠹传播蔓延势头。应加强营林措施,保护森林健康,有效处理新伐根,及时砍伐清理过火木、受害木和濒死木,同时应加强对健康木的预防;有效开展化学防治,选择磷化铝等熏蒸剂处理树干,对过火木树干基部进行有效的防护处理,或配合化学药剂采取虫孔注药、树干喷药等方法进行防治[14];可利用信息素诱杀、释放捕食性天敌等成熟技术防治红脂大小蠹。

由于松材线虫媒介天牛产卵趋向衰弱木或濒死树[35],在松材线虫病疫区内发生红脂大小蠹危害的,应按照松材线虫病疫木处理相关要求,对受害松木进行销毁处置,同时控制天牛种群密度。

3.5 加强联防联治 目前,河北、内蒙古、辽宁等三省(区)交界地带的朝阳市已发生红脂大小蠹危害。应健全完善毗邻省、市、县等区域间和行业间联防联治机制,加强与周边地区通力合作和沟通协调,共享经验信息,同步开展防治,严防红脂大小蠹扩散蔓延,确保相邻区域松林资源和生态安全。

3.6 加强科学研究 推进产学研相结合,以防控工作需要为导向,加强对红脂大小蠹在辽宁地区生物学特性和防治方法的系统研究,明确辽宁地区红脂大小蠹发生发展规律和危害特性,制订科学有效的监测、检疫和治理方法,有针对性地指导全省开展防治工作。

猜你喜欢

寄主植物松材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我国启动松材线虫病防控五年攻坚行动
松材线虫病的侵染循环以及病原与病媒的综述
《松材线虫病生态灾害督办追责办法》出台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不同生长阶段椰树叶片对椰心叶甲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浙闽两省联防联治松材线虫病
寄主植物对桃小食心虫主要代谢物质的影响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