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DWI联合3D-PCASL成像在发病48 h内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诊断效能

2020-07-27王培培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脑血管敏感性造影

王培培,李 卓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a.影像科; b.神经内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其致残、病死率高,给患者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1]。目前静脉溶栓是AIS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对溶栓时间窗有严格限制,要求临床尽早确诊AIS,以便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疾病诊断“金标准”,但由于其存在有创性,且部分患者对造影剂过敏,临床应用受限。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学者[2]提出,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三维伪连续动脉自旋标记(3D-PCASL)成像诊断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为临床早期确诊提供数据支持。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DWI联合3D-PCASL成像在发病48 h内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AIS)患者中的诊断效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收治的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98例,男56例、女42例,年龄49~68岁、平均(58.52±3.65)岁,体重指数(BMI)18.6~26.7 kg·m-2,平均(22.66±1.61)kg·m-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以失语、头晕、头疼、活动受限等为主诉就诊;2)发病时间≤48 h;3)无碘过敏、DWI、3D-PCASL诊断禁忌;4)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出血性脑卒中者;2)发病时间>48 h者;3)精神障碍者。

1.3 检查方法

仪器:磁共振(MR)扫描仪(美国GE公司,SignaHDxt3.0)、8通道相控阵头颈部线圈(美国GE公司)。均行头颅MR、磁共振血管成像(MRA)、DWI、3D-PCASL检查。常规序列:轴位T2WI/FSE(矩阵384×256,TE 120 ms,TR 4000 ms);轴位T1WI/FLAIR(矩阵320×256,TE 24 ms,TR 1850 ms,TI 860);冠状位T2WI/FLAIR(矩阵288×224,TE 165 ms,TR 8600 ms,TI 2100);以3D-TOF技术(矩阵256×224,TE 2.6 ms,TR 22 ms,翻转角15°)实施MRA扫描;以EPI序列(TE 200 ms,TR 4600 ms,b值1000,矩阵160×160,层间距1.5 mm,层厚4 mm,激励次数2)实施DWI扫描;3D-PCASL采取3D Spiral快速自旋回波(FSE)序列(TE 10 ms,TR 4600 ms,矩阵1024×8,层间距1.5 mm,层厚4 mm,FOV 24 cm×24 cm,激励次数3,标记延迟2525 ms)。获取数据后均传送至工作站(GE AW4.6),参考DWI高信号最大层面,勾画感兴趣区(ROI),测ADC值;测对侧镜像区ADC值(中脑中线为轴);参考DWI影像ROI位置、范围、大小,于3D-PCASL CBF图像上同样勾画ROI,测患侧、对侧镜像CBF值,注意测量时避开脑池、脑室、血管、颅骨结构。操作均由相同资深影像学医师严格按影像学检查规程完成。

1.4 观察指标

1)以脑血管造影诊断为“金标准”,分析DWI、3D-PCASL单独与联合检查结果。2)比较DWI、3D-PCASL单独与联合检查诊断效能。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检查结果

98例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经脑血管造影确诊AIS 64例,DWI诊断检出52例,3D-PCASL检出55例,联合诊断检出66例。见表1。

表1 98例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的影像检查结果 例

2.2 联合与单独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与DWI或3D-PCASL单独检查比较,联合诊断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显著升高,漏诊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诊断特异性、阳性预测值、误诊率与单独检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98例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的影像联合与单独检查诊断效能比较 %

3 讨论

AIS病情进展快,预后差,且近年受人口老龄化、饮食结构改变等各种因素影响,其患病率呈显著增长趋势。临床研究[3-4]表明,AIS发病48 h内为神经功能恶化高发阶段,临床早期确诊,并予以针对性康复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关键作用。

DWI与常规MRI不同,其诊断技术基础是水分子运动,通过在常规脉冲序列内增加梯度脉冲,可以影像形式反映组织水分子弥散特征,利于为疾病早期确诊提供数据支持,有研究[5]表明,AIS发病11 min后DWI即可显示高信号,但其诊断敏感性有待提高。3D-PCASL成像是以血液系统水分子为示踪剂的影像学诊断技术,是目前唯一可无需注入对比剂、无创的灌注成像手段[6-7]。3D-PCASL成像根据示踪剂稀释理论能直接获取定量参数脑血流量(CBF),反应局部组织血流量及氧输送能力[8]。学者孙胜禄等[9]研究指出,3D-PCASL在AIS诊断中的特异性为95.60%,敏感性为86.70%。本研究将DWI联合3D-PCASL成像应用于发病48 h内疑似AIS诊断中,结果发现,98例发病48h内疑似AIS患者经脑血管造影确诊AIS 64例,DWI诊断检出52例,3D-PCASL检出55例,联合诊断检出66例,联合诊断敏感性、准确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单独诊断(P<0.05),且无漏诊发生,说明该诊断方案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便于临床早期确诊,积极治疗。

综上所述,DWI联合3D-PCASL在发病48 h内疑似AIS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可避免漏诊事件发生,能为临床针对性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脑血管敏感性造影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计及需求敏感性的电动私家车充电站规划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痤疮患者皮肤敏感性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