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

2020-07-27李淑玲应海丽熊媛媛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偏瘫上肢定向

李淑玲,应海丽,熊媛媛

(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南昌 330006)

中医观脑卒中多因气血逆行,痰津上冲于脑,致血液脑外发病[1]。卒中患者继发肩手综合征多见患者肩胛带与手腕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若控制不当将加剧手部肌肉萎缩及手指痉挛。中医将脑卒中合并肩手综合征归为“中风”“肩痹”范畴,病因病机为血运不畅、湿凝为痰,症状表现为肩手关节肿胀疼痛。常规疗法多经上肢功能锻炼恢复患者偏瘫上肢功能,但疗效不佳,且患者日常生活功能多受影响。本研究探讨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120例,按摸球法分为3组,各40例。对照组男25例,女15例,年龄56~91(73.7±17.7)岁;试验A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7~90(73.1±16.9)岁;试验B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58~92(74.1±16.1)岁。3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患者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6年公布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2]、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3],并经脑CT或MRI确诊为首次发病,并且发病均有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合并肝肾及心脑血管严重疾病、精神认知障碍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原发病对症治疗、常规康复训练,如:肢体摆放、肩手部主动被动锻炼、冷热水交替法等。

试验A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症状停止48 h后行针灸治疗,所有患者针灸师均一人。取穴:主穴为水沟、手三针、极泉、秉风、内关、悬钟和足三里;配穴为肩穴、外关、曲池、肩前穴等,辩证配穴。毫针针刺,平补平泻法,得气后连接电针仪,予20 min连续波刺激。后取三棱针点刺尺泽穴放血,于近心端5 cm处用橡皮管结扎,快进快出。针灸1次·d-1,10 min·次-1,10 次·疗程-1。

试验B组在试验A组基础上联合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将中药药垫连接定向透药治疗仪,解开表面离型膜后将其贴附于瘫痪侧对应穴位,疼痛点及肌肉两侧,充分与皮肤接触,热度为0 ℃~50 ℃。本研究所选预防静脉血栓处方(黄芪30 g、丹参30 g、桃仁9 g、红花9 g、随之9 g、大黄6 g、肉桂6 g、三七粉5 g),以引起肌肉收缩强度为宜,20 min·次-1,2 次·d-1。

1.3 观察指标和评定标准

治疗20 d后对比3组疗效、上肢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运动功能的差异。1)疗效评定:显效,关节水肿及疼痛消失,活动无明显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有效,关节水肿基本消失,疼痛基本缓解,关节活动轻度受限,手部小肌肉萎缩明显;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功能明显受限,肌肉萎缩逐渐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2)上肢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测评,0~10分,分数越低则疼痛越轻[5]。3)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经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定,共66分,分数越高则功能越好。4)日常生活能力经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测评,百分制,分数越高则功能越好[6]。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3组疗效对比

试验B组总有效率高于试验A组和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3组疗效对比

2.2 3组上肢疼痛程度和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3组VAS评分及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B组VAS评分低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而FMA评分高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3组疼痛程度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对比 分

2.3 3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治疗前3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B组ADL评分高于试验A组及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3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分

3 讨论

现代医学观之,康复锻炼联合针灸治疗虽可促炎性吸收,加速机体恢复,但缺乏药物对脑卒中定向控制,治标不治本,虽可缓解疾病指征,却无法纠正脑卒中偏瘫[7]。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是根据生物电药导入理论、热敷医学、中国古典中医学及微电脑技术理论形成的治疗方式[8]。其可将中药药垫连接电极贴附于偏瘫肢体对应穴位,经中频电流刺激皮肤和产生的电场对药物离子的定向推动力将中药成分定向透过皮肤,加速人体吸收。经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可达活血化瘀、舒经活络功效[9]。故本研究采用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

本研究透药方用红花、白芷、草乌、肉桂、当归。红花可疏经通络,散瘀止痛;白芷可祛风解表,散寒止痛;草乌可止痛祛风;肉桂可通脉止痛;当归可补血活血。以现代药理观之,红花可促全身血液循环,接触平滑肌痉挛,兼具抗凝、溶栓、降压功效;白芷可消肿排脓,镇痛抗炎,具神经保护药效;草乌含乌头碱,可降压镇痛;肉桂及当归可加速血液循环,提升机体免疫功能及抗炎属性[10]。故联合用药可控制脑卒中发病,抑制偏瘫程度加深。经药垫加热药物可经皮肤进入人体,药物可透过毛细血管参与微循环及周身血液运转,将药物输送至人体各部位[11]。中医透药可有效控制脑卒中及偏瘫发作,良好纠正基础病症[12]。且经中医透药方式可提升药物利用率,降低药效生物耗损,消减口服用药刺激胃肠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医透药治疗方式为中医新型疗法,效果多经验证。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锻炼可改善静脉回流,加强患者感觉刺激输入,防治关节活动度降低,抑制肌肉收缩,促水肿吸收及血液回流,提升肩关节评分及肩关节日常使用功能[13]。联合手腕、手肘经针灸可促炎性介质吸收,恢复卒中偏瘫血氧供应,改善偏瘫程度及肩手功能障碍,改善交感神经紧张性,减轻肌肉痉挛及抑制疼痛反射。

本研究中联合治疗组患者的疗效、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肢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中医透药联合疗法不适用于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急性期患者,对高烧、严重动脉硬化、装有心脏起搏器者不适用,需加强患者多重保护,故治疗前应加强常规病症询问及检查方可为患者进行治疗,降低治疗风险。

综上所述,针灸联合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康复疗效、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有效地改善患者独立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偏瘫上肢定向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中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大班定向式军事游戏的开展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漫画
优秀定向运动员中距离定向比赛成绩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