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的效果

2020-07-27周春鹏

实用临床医学 2020年3期
关键词:骨瓣颅骨修补术

周春鹏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郑州 450000)

去骨瓣减压术为颅脑损伤治疗中的重要方法,利于挽救患者生命,缓解颅内压增高,改善预后,但经临床实践发现,该术式也将引起颅内组织出现生理、病理改变,导致脑脊液动力学紊乱,损伤神经系统,影响患者认知功能[1]。目前临床上多将去骨瓣减压术术后3~6个月时作为施行颅骨修补术的最佳时机,但近年来有研究[2-3]指出,早期颅骨修补术有助于改善脑脊液动力学及大脑血流动力学,调节脑组织灌注,在改善预后及恢复患者神经功能方面效果确切。鉴于此,笔者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应用于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1—12月收治的去骨瓣减压术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按照去骨瓣减压术、颅骨修补术时间间隔的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22~67岁、平均(39.87±5.49)岁,颅骨缺损面积6 cm×7 cm~14 cm×19 cm,平均(109.87±10.63)cm2;对照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20~68岁、平均(39.93±5.55)岁,颅骨缺损面积6 cm×7 cm~14 cm×20 cm,平均(110.04±10.60)cm2。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临床资料较为完善;2)可耐受颅骨修补术治疗。排除标准:1)精神障碍者;2)合并颅脑肿瘤者;3)颅内出血不明确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施行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手术间隔时间为3~6个月,观察组手术间隔时间为1~3个月。颅骨修补术操作步骤如下:术前均接受头颅CT检查,实施三维重建并依据三维数字模型精确塑形钛网,全麻满意后,沿原切口完成皮瓣设计,将皮肤、皮下组织、腱膜切开,皮瓣剥离中电凝止血,待将骨窗边缘20 mm范围暴露,向骨窗上放置三维钛网,待其位置及曲度确定后,通过钛钉固定,并对钛网及硬膜实施悬吊处理,放置引流,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2组手术前后脑灌注情况、脑神经功能、预后及并发症发生情况。1)脑灌注指标,包括: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到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等,术前、术后3个月时依据CT脑灌注扫描、CT薄层扫描对rCBF、rCBV、TTP进行观察。2)脑神经功能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时依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0~42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评分呈正相关。3)预后:依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评估,评分范围1~5分,得分高则预后良好。4)并发症:统计术后3个月内脑脊液漏、头颅外观不对称、脑出血、颞肌萎缩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手术前后脑灌注情况比较

术前2组rCBF、rCBV、TT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TTP显著降低,rCBF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1。

表1 2组手术前后脑灌注情况比较

2.2 2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GOS评分比较

术前2组NIHSS评分、GO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2。

表2 2组手术前后NIHSS评分、GOS评分比较 分

2.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P=0.67)。见表3。

表3 2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后患者脑组织肿胀,促使脑灌注压降低、颅内压升高,同时受到脑血流量降低的影响,将加重脑组织缺氧、缺血程度,促使细胞肿胀加重,极易导致颅内压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4]。去骨瓣减压术为该病治疗优选术式,可扩大颅内代偿容积,缓解颅内高压,但该术式术后患者易出现颅脑形变,暴露少数脑组织,极易影响患者神经功能、脑灌注,导致患者出现脑脊液循环紊乱、记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并发症,影响患者术后恢复[5]。

经研究[6]发现,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颅骨缺损,颅内压及脑脊液调节异常,极易导致脑组织新陈代谢异常,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易导致氧化应激、细胞水肿及凋亡,最终将促使神经功能缺陷,且颅骨缺损时间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颅骨修补术有助于对颅骨缺损进行修复,恢复颅骨完整性,保护脑组织,稳定颅内压,进而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脑功能,但目前临床上针对该术式实施时机的选取尚无统一标准[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TTP、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rCBF水平、GO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王正君[8]等研究证实,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助于促进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致残及致死风险,改善预后,与本研究结果较为相似。由此可见,早期行颅骨修补术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预后,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分析原因可能为早期实施颅骨修补术可避免大气压直接损伤作用,利于恢复颅骨物理保护功能、调节脑组织血流量、提升脑脊液循环速度,进而改善大脑整体灌注水平,促使颅腔内正常容积恢复,减轻对脑表面血管压迫,恢复脑组织血流动力学调节功能,进而改善脑组织代谢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有利于改善患者脑灌注及预后,提升神经功能,且未增加相关并发症。

猜你喜欢

骨瓣颅骨修补术
为什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后不建议做有创颅内压监测
于腹股沟斜疝患者中分别应用有张力修补术、无张力修补术实施治疗效果对比
改良外伤大骨瓣手术在重型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关于小儿颅骨缺损修补的认识
改良阴道前后壁修补术56例临床疗效分析
When weird weather strikes 当怪天气来临时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评价
耳内镜下鼓膜修补术36例临床分析
负压引流预防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