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商业化背景下历史街区的改造与更新

2020-07-26於航英

居业 2020年6期
关键词:旧城改造历史街区商业化

於航英

摘 要:伴随着城市商业化的发展,一幢幢新建筑拔地而起,而城市面积有限必然伴随着老建筑的破坏和消亡,如何协调商业发展和城市文脉的保护成为新课题。本文将以武汉天地为案例,从建筑空间、道路规划、广场节点、景观设施四个方面探索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重点,分析出改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给相关方面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街区;商业化;旧城改造;武汉天地

文章编号:2095-4085(2020)06-0043-02

1 项目概况

1.1 地理位置

武汉新天地位于武汉市汉口中心永清片区,临近江滩。商街靠近中心城区,交通优势明显,附近有2条地铁线,18条公交线路,地下停车库有739个,地上停车场有97个。周边有多所学校,大片住宅区及商务区,人流众多。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东临长江,西接解放公园,周边环境宜人。

1.2 历史溯源

(1)清末至四十年代为日租界区 之前武汉天地是一片城郊荒滩。1898年日本在汉口六合路以北建立租界并迅速外扩。1931年,武汉大水后越来越多的居民在此定居,华人和日本人共同在此兴建了商业和住宅新区。抗日战争永清片区是武汉市抗击日军侵略的中心。至今,武汉永清片区的主要街道仍保留汉口国民时期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命名,即刘家琪、张自忠等。1945年,国民政府没收日侨房产,此时永清片区是政、军、商的重要居所。

(2)解放初期的变迁 1953成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和宿舍,60年代初左侧门房被改为牛奶供应点。期间部分建筑为江岸区第五中心粮店所使用,两侧多为砖木平房,分布为永清菜场和副食产品集贸市场。

(3)九十年代后期旧城区改建 随着武汉二桥和内环线建设工程的实施,永清片区的地位在逐步提升,从旧城边缘变成紧邻城市的主干道和对外联系干道。2000年,内环线解放大道两侧相继建成一批商业办公楼和小区。城市发展需求下,永清片区迎来了旧城改造项目。

(4)瑞安集团购买开发 2005年瑞安集团买下地块,遵循“上海新天地”的开发经验,运用新天地品牌开发成一个集餐饮、娱乐、办公于一体的商业街区,加入时尚元素和現代化设施,使旧城区重现生机。

2 案例分析

2.1 建筑空间

老建筑是有故事和历史的,记录了时代变迁和发展的印记。从城市到街区,建筑空间承载着人们对于场所的历史记忆,是城市文脉的物质载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改造初期,通过对附近片区建筑的梳理,发现有9栋历史建筑历史价值高且修复难度小、还原性高的建筑,有民用住宅、日侨公司公务场所、长江水利委员会职工宿舍、日本侨民住宅等。因此建筑改造采取“存表去里”的方式,将原有的空间形态和新的使用功能进行结合。保留斑驳的墙面肌理效果,运用相似的材料,以修旧如旧的方式复原部分墙体和窗户,对于腐朽、老坏的结构进行保护性拆除,回收后辅以现代工艺的加工稳固,将其运用在修复工程中,实现老房子的“重生”。改建后的建筑把人们对历史的记忆融入新生活中,成为重塑场所感的重要地标。而新的建筑采用时尚钢结构玻璃窗,增添了时尚元素。采用上下两层通透橱窗设计,双层交流视觉空间,更为开放互动。新旧建筑融合,重新焕发生机。

2.2 道路规划

武汉天地延续了自汉口租界区形成的城市肌理,与周围的城市道路顺畅连接。外部道路通畅,双面临街且临街面长435m,可直达商业街区。内部为大循环动线,洄游性好,利于提升商户的可到达性,从而增加消费机会。

2.3 广场节点(图1上下)

改造后的街区内共有五个广场。入口广场设有阶梯式的休息区,方便游人在入口聚集、等待、聊天。木马广场也是位于临街的一个入口处,两边是热闹的小吃街,是放学后学生们的聚集地,起到分散人流的作用。名字起源于广场内的一个木马雕塑,是由2010年世博会瑞士馆捐赠得来的,边上架有一台公共钢琴,时常引来游客的一曲弹奏。喷泉广场周边是咖啡点心店和轻食料理,相对安静。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有音乐喷泉,节假日这里经常举行一些小型文化表演,如魔术、乐队演唱等。附近的上班族经常边赏喷泉边喝下午茶。广场的改造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设定不同主题,不仅符合各人群的行为特点还能营造轻松休闲的购物氛围。

2.4 景观设施

(1)保留百棵古树 武汉天地有很多法国梧桐,大概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对片区的居民而言,这些古树有历史、有记忆,见证了整个片区的变迁和发展。因此在开发过程中,为了保护这些树木,建筑是顺应树的生长趋势而筑造的,有的房子为了几棵树特意推进去一角,以表示对场地记忆的尊重。

(2)小品设施的营造 为了营造休闲氛围,街区设置了形式多样、衔接自然的街道铺装,广场边的休息座椅供消费者停憩,由法国大师设计的小品雕塑和瑞士捐赠的木马营造出时尚气息,给街区增添了国际化元素。小吃街的就餐餐位上方搭设玻璃钢架挡板辅以绿植,十分人性化,既保证就餐区的采光,又考虑到雨天的就餐情况。

3 结 语

武汉天地位于汉口江岸区永清片,该区域为中心城区,商圈内保留了部分日租界原有的里弄式街区空间形态和历史建筑,居住人口较多且密集,居民收入水平高且稳定,有较强的购买能力,为街区的商业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整体规划清新而人性化,将城市繁华不生态、文化相融合,住宅、商业、商务、教育等配套资源的合理搭配布局,从整体上保证了武汉天地项目的高端、便利和可持续性。

不可否认,武汉天地的商业化开发是成功的,但与上海新天地相比,缺乏历史人文展览区域,对于历史文脉的保护仅仅停留在对于建筑和古树的保护上,没有深挖片区的文脉和历史变迁并呈现出来。街区内的文化广场场地大且人流较少,可以在此设立历史展览区,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这里的历史变迁。此外,对于历史建筑的开发也不够仔细,在开发过程中,有3栋建筑由于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遭到严重的破坏。历史街区的商业化更新尤其需要平衡好商业发展需求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关系,做到“新旧融合,保护创新”。无论如何,武汉天地是一次大胆而意义非凡的尝试,给其他城市也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唐瑜慧,任绍斌.城市更新中非保护类历史街区再生性研究——以“武汉天地”为例[A].会议筹委会.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城市文化遗产保护)[C].北京:会议筹委会印制,2018.

[2]陈一凡.老城区的华丽转变——武汉天地商业改造案例分析[J].现代园艺,2019,(16):77-80.

[3]李进港,夏琼.“武汉天地”为武汉打开一片新天地[J].武汉文史资料,2017,(Z1).

猜你喜欢

旧城改造历史街区商业化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浅析新时期下旧城改造的措施
律师服务城市危旧住宅区改造的创新思考
浅析基于微信平台的商业盈利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环境标识系统设计初探
再生与异化的悖论:消费文化驱动下历史街区商业化改造的机制解析及应对
浅析城市老街巷景观本土设计元素的提取与置换
浅析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业化运作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