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作品中的反讽艺术应用和技巧分析

2020-07-26陈翠玲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0期
关键词:鲁迅作品技巧分析应用

摘  要: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之中应用了大量的反讽手法,其目的在于揭示当时国民的“病痛”。在其作品之中反讽艺术主要包含了语言反讽和结构反讽,以下将重点对其进行分析。

关键词:反讽艺术;鲁迅作品;技巧分析;应用

作者简介:陈翠玲(1971-),女,广西桂林人,文学学士,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现当代文学、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0-0-01

引言:

在小说叙事当中,最为常见和关键的一类修辞手法就是反讽,它主要是运用两种对立内容所产生的悖逆冲突,增大作品艺术空间的范围,最终丰富作品意蕴。在中国现代文学当中,鲁迅的作品篇篇精品,一直以来无数学者对鲁迅作品实施了多角度和多层次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很多特征,但其中的反讽艺术却一直研究较少,而这一点正好是鲁迅作品表现深刻的关键所在。对此,加大对这方面的探讨可以更好地探析鲁迅作品中的精神实质和思想内涵。

一、语言反讽

将反讽应用在语言方面,就是语言错位,也就是人物与叙述的语言完全和整体的文体、观念以及情调之间不符合,反差较大。在鲁迅的作品当中这种修辞极为常见,基本每篇都能够发现[1]。比如在《孤独者》当中,魏连殳在成为封建军阀杜师长的顾问之后给“我”写信,其中说了“快活极了,舒服极了”。但他真的快活和舒服吗,其实不然,他非常痛苦和难受,因为他完全违背了自己本来的意愿,即“躬行我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我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这种现状虽然可以帮助其维持生计,然而却出卖了灵魂。因此这就能够发现,他强颜欢笑的背后是极为痛苦的。良好的语言错位能够使读者发现其中隐藏的真相,因此艺术效果通常要比普通叙述更为强烈。此外《明天》中,鲁迅故意应用一种极为冷漠的语调,不断通过贬义的语气对主人公“粗笨的女人”进行描写。这种表面冷漠的语言,却表达了作者深切的同情,也深深刺穿了读者的心。同时对于那些将别人的痛苦当作快乐的“老拱们”,使用这种冷漠的语调无疑是一种非常猛烈的精神抨击。

在这之中其反讽的语言技巧还主要展现在将冷热、悲喜、抑扬等对应的因数因素与情感全部展现在一个画面中,融入文字中,最终展现出折射社会现象的艺术效果。比如《风波》和《祝福》,鲁迅先生就将反讽用在了题目上,展现出了正反两面相互对立的效果。此外《药》当中“药”本身是治病的方式,但其在作品中却有三重含义,即志士通过自己的血去治疗社会中的苦难,社会大众却用他的血去治疗儿子的疾病,而鲁迅则通过这个故事去“医治”社会。《明天》中“明天”象征着希望,单四嫂子一直在盼望明天,希望爱子的疾病得以消除。但最后爱子却夭折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倒塌。鲁迅在写作的时候没有直接写出单四嫂子做了看到爱子的梦,而是写了“暗夜为想变成明天,卻仍在这寂静里奔波”展现出了和单四嫂子对于“明天”完全不同的期待。

二、结构反讽

严谨巧妙的结构能够使作者的主观情感完全呈现出来,如果这时候可以将反讽艺术引入进去就可以有效丰富作品本身的意蕴。而鲁迅作品之中结构反讽最典型的一篇就是《狂人日记》。在其中小序和正文之间完全是对立的,在正文当中叙述的焦点在“狂人”上,他是一个精神病患者,但其思维却完全超过常规,不论是传统道德观念,还是世俗眼光都无法对其产生约束;而小序在叙述的时候整体语调和文本之间完全相反,说“狂人”恢复正常,也有了常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发现这是对“日记”的否定,表示其“日记”完全是胡写乱记,不存在任何价值和意义。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使得整篇作品产生了极强的反讽效果,也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可以进行判断思考的空间。

此外,著名的《孔乙己》在结构上也有反讽艺术影子。作品当中的“我”完全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孩童观察者,最开始非常欣赏“孔乙己”的能耐与品性,所以在众人哄笑的过程中,“我”也跟着附和,但最后却对“孔乙己”展现出了很大的不耐烦,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从这之中能够发现,最开始“我”确实非常怜悯和同情“孔乙己”,但是随着大家对他嘲弄的习以为常,开始变得冷漠起来,甚至当“孔乙己”被人打断了腿也依旧无动于衷。文章当中“我”是以叙事者的身份出现,但却是周围看客的代表,表示造成主人公“孔乙己”悲剧命运的背景与环境。这种分裂叙述任务身份的方式,就是对结构反讽的良好应用,实现了作者要对批评看客、主人公和叙述者的目的[2]。

《药》同时塑造了两位主人公,一个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者夏瑜,他不怕牺牲,英勇顽强,但却与群众相离甚远;另一个是茶馆的老板华老栓,他本分老实,但却极为怯懦愚昧,完全不理解革命的意义。夏瑜一直从事革命活动,被捕之后继续在狱中斗争,最终被杀害;华老栓一直不断给儿子买药,但药物却没有效果,最终儿子死去。这两个主人公鲁迅先生直接将其运用血馒头联系起来,通过双线结构,实现两个悲剧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极为显著的反讽效果,也使主题得以升华。比如总结出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同时总结了教训。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正是因为反讽艺术的应用,使得鲁迅作品产生了极为冷峻的叙事语境。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之中最具独立性和创造性的文学家,其作品影响的深远性和思想的深邃性都是中国文学值得借鉴的宝贵财富,值得珍藏流传。

参考文献:

[1]郑琳. 鲁迅杂文中的"反讽"艺术共同类型及特点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7(2).

[2]张超. 无暗不反,有恶必讽——细读《祝福》中的反讽艺术[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8, 000(005):27-28.

猜你喜欢

鲁迅作品技巧分析应用
今天我们需要从鲁迅作品的教学中获取什么
电影海报的视觉要素与色彩构图技巧分析
家具门店软装摆场的技巧分析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对称性在高中物理力学问题中的效用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浅析鲁迅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