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种杂粮粉的粉质特性研究

2020-07-26闫美姣李云龙何永吉孙元琳

食品与机械 2020年6期
关键词:苦荞杂粮青稞

闫美姣 李云龙 何永吉 仪 鑫 孙元琳 赵 琳

(1.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2. 特色农产品加工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山西 太原 030031;3. 山西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4. 运城学院生命科学系,山西 运城 044000)

中国杂粮品种丰富且是主要生产国[1]。杂粮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膳食纤维以及生物活性成分,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类慢性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控制作用[2]。青稞和燕麦的膳食纤维丰富,富含β-葡聚糖[3-5];燕麦和藜麦的氨基酸组成合理[6-8];甜荞和苦荞同属蓼科荞麦属,富含黄酮类物质[9-10],都是重要的杂粮品种。随着消费观的改变以及食品加工行业的发展,将杂粮主食化一直是人们面临的问题[11]。面条是亚洲国家常见的传统主食,制作简单,食用方法多样,深受人们喜爱[12]。在小麦粉中加入适量杂粮,不仅可以增加面条的营养价值,还能使面条具有独特的风味和口感。

粉质特性是谷物粉的重要加工特性之一,决定着面条的复水性、硬度、弹性、蒸煮损失以及其他特性,显著影响面条的质地和口感。研究[13]表明,超微粉碎会产生较多的破损淀粉,膨胀度大,常温下持水力高。轻度损伤的淀粉颗粒可以改善面条质构,损伤过度则会使面条品质下降[14]。彭国泰[15]研究发现干法制粉得到的糙米粉具有更高的吸水指数、水溶性和膨胀势,半干法和湿法磨粉获得的糙米粉的黏度糊化温度高于干法磨粉的。半干法磨制小米粉的吸水能力好,具有较高的溶胀能力,淀粉损伤程度小,小米面条富有弹性、蒸煮损失小[16]。

试验拟通过对5种杂粮(燕麦、青稞、苦荞、甜荞、藜麦)的基本成分、破损淀粉和直链淀粉含量、粒径分布状态、面团流变学特性和水合特性进行测定,深入了解不同杂粮粉的粉质特性,研究5种杂粮粉的面条加工适应性,为杂粮面条的发展提供依据。

1 试剂与仪器

1.1 材料与试剂

苦荞(晋荞麦5号)、甜荞(晋荞麦3号)、燕麦(白燕2号)、青稞(藏青2000)、藜麦(冀藜1号):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膳食纤维试剂盒、α-淀粉酶(真菌酶,≥10 U/mg)、马铃薯直链淀粉、马铃薯支链淀粉:美国Sigma公司;

D-无水葡萄糖、可溶性淀粉、2-(N-吗啉代)乙烷磺酸、重铬酸钾等均为国产分析纯。

1.2 仪器与设备

五谷杂粮磨粉机:HK-860型,广州市旭朗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离心机:TGL20C型,湖南湘立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紫外分光光度计:A380型,翱艺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数显恒温振荡器:SHA-CA型,常州朗越制造有限公司;

混合实验仪:MIXOLAB2型,法国肖邦公司;

激光粒度分析仪:BT-2001型,丹东百特仪器有限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杂粮粉的制备 将5种杂粮籽粒除杂后清洗晾干。利用脱壳机脱去苦荞和甜荞籽粒外的黑色硬壳,保留麸皮,利用垄谷机去除藜麦表皮。将处理后的5种杂粮用五谷杂粮磨粉机磨粉后全部过80目筛,于-4 ℃密封保存。

1.3.2 基本成分测定

(1) 水分:按GB 5009.3—2016执行。

(2) 总灰分:按GB 5009.4—2016执行。

(3) 蛋白质:按GB 5009.5—2016执行。

(4) 脂肪:按GB 5009.6—2016执行。

(5) 淀粉:按GB 5009.9—2016执行。

(6) 总膳食纤维:按GB 5009.88—2014执行。

(7) 破损淀粉:按GB/T 9826.88—2008执行。

(8) 直链淀粉:按GB/T 15683—2008执行。

1.3.3 粒径分布 取少量杂粮粉样品,使用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测定。

1.3.4 面团流变学特性 利用肖邦混合实验仪对5种杂粮全粉进行面团流变学特性的测定。采用Chopin+80 g程序,试验过程中观察目标扭矩C1值是否在(1.10±0.05) N·m 范围内,若C1值不在,则调整预估吸水率来调节杂粮粉和水的量直至符合扭矩范围[17]。

1.3.5 水合特性 称取0.1 g样品,加入20 mL蒸馏水,轻轻震荡至混匀,分别于25,100 ℃振荡30 min,6 000 r/min 离心15 min,将上清液烘至恒重记为P,湿沉淀物质称重记为S[18],分别按式(1)~(3)计算持水力、水溶性及溶胀性。

(1)

(2)

(3)

式中:

WAI——持水力;

S——湿沉淀物质质量,g;

D——样品干重,g;

WS——水溶性指数,%;

P——上清液干重,g;

SP——溶胀性。

1.3.6 数据处理 试验所得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结果以(x±s)表示,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通过Duncan多重检验进行数据间的显著性差异分析,采用Origin 9.0软件作图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成分

由表1可知,5种杂粮粉的灰分、脂肪、膳食纤维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甜荞的灰分含量最高,为2.58%,说明甜荞的矿物质含量较高;燕麦和藜麦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杂粮全粉,含量分别为9.48%,9.38%;甜荞的膳食纤维含量最低(4.90%),青稞的最高(20.94%),是甜荞的4.3倍。甜荞的蛋白质含量最高,为18.13%,青稞的最低,苦荞的蛋白质含量与青稞和藜麦的差异不显著(P>0.05);5种杂粮粉的淀粉含量为60%~75%,其中苦荞的最高,为70.77%。

表1 不同杂粮粉营养成分†

破损淀粉是在磨粉过程中受到损伤的淀粉[19]。当破损淀粉含量较高时,制作的面条偏软,品质较差。5种杂粮中,燕麦的破损淀粉含量最高,为24.68%,淀粉损伤严重;苦荞的破损淀粉含量最少,显著低于其他4种杂粮粉(P<0.05)。苦荞的直链淀粉含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杂粮粉(P<0.05),为23.46%,说明苦荞的面制品比较容易老化[20],藜麦的直链淀粉含量最少,为7.62%,燕麦与青稞的直链淀粉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

2.2 粒径分布

粒径分布对杂粮粉的吸水率、破损淀粉含量以及感官品质影响显著,粒径越小,淀粉损伤越大,破损淀粉含量越高,杂粮粉越容易吸水[21]。由表2可知,燕麦粉与藜麦粉的粒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小于其他3种杂粮粉,说明燕麦粉和藜麦粉粉质细腻,但所含破损淀粉含量也相对较高。青稞粉的粒径显著大于其他4种杂粮粉(P<0.05),且粒径分布范围较大,表明青稞粉粉质不均匀,比较粗糙。

表2 杂粮粉的粒径分布†

2.3 面团流变学特性

由图1可知,藜麦第一阶段的扭矩明显小于其他4种杂粮,说明藜麦和面时的耐揉性较差,搅拌刀与面团彼此之间的剪切力较小,面团容易稀化。燕麦、青稞、苦荞和甜荞的曲线前期较类似,但从C2开始,曲线出现差异,燕麦和青稞的糊化温度和糊化时间均小于苦荞和甜荞的,说明燕麦和青稞相对容易糊化,但扭矩值下降较快,表明燕麦和青稞中淀粉酶的活性较强。苦荞和甜荞的面团扭矩持续升高,C3值明显高于燕麦和青稞的,说明苦荞和甜荞经糊化后面团的硬度和胶黏性较强,但当温度下降后,其终点值较高,说明苦荞和甜荞比较容易回生。

C1. 揉混面团时扭矩最大值,可表示吸水率;C2. 蛋白质的弱化程度;C3. 糊化黏度最大值,可表示淀粉的糊化特性;C4. 淀粉糊化热稳定性;C5. 淀粉的回生特性;α. 加热过程中蛋白的弱化速度;β. 加热过程中淀粉的糊化速度;γ. 加热过程中酶的降解速度

通过测定5种杂粮粉中的膳食纤维发现,杂粮粉的吸水率随膳食纤维含量的增加而升高。由表3可知,甜荞的吸水率最低,为51.00%,青稞的最高,达95.50%,燕麦的吸水率也较高,是因为青稞和燕麦中富含膳食纤维,容易吸水。燕麦的C1时间和稳定时间显著高于其他4种杂粮粉(P<0.05),分别为4.45,8.20 min,说明燕麦的面团耐揉性最好。甜荞和藜麦的C1时间和稳定时间最短,且均<2 min,说明甜荞和藜麦所形成的面团耐揉性较差。

C2为蛋白弱化度,C2越小,说明蛋白弱化程度越大。由表3可知,5种杂粮粉的蛋白弱化度差异显著(P<0.05),但蛋白弱化速度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藜麦的弱化度最小,仅为0.09 N·m,明显低于其他4种杂粮粉,说明藜麦的蛋白弱化程度最大,和成面团后容易产生稀化反应,使面团黏度降低。藜麦的糊化时间最长,明显高于燕麦和青稞,但与苦荞和甜荞的糊化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藜麦、苦荞、甜荞的蒸煮时间相近,且高于燕麦和青稞。

表3 不同杂粮粉的蛋白与淀粉特性†

由表3还可知,苦荞和甜荞的糊化特性明显高于燕麦、青稞和藜麦,其中苦荞的糊化特性最强,且糊化速度最快,说明苦荞面团的黏度最大,组织黏连性最好。5种杂粮粉的糊化热稳定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青稞的淀粉热稳定性最低,说明加热时青稞中的淀粉酶还具有较高活性,使淀粉降解,出现扭矩降低的现象。而甜荞的C3-C4出现负值,可能是样品储存时间较长,且糊化温度较高,淀粉酶失活,无法水解淀粉,出现黏度上升的现象。5种杂粮中,甜荞最容易回生,青稞与燕麦、藜麦的回生特性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青稞和燕麦的吸水率较高,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长,且糊化时间短,回生值较低,容易蒸煮。苦荞的吸水率适中,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长,面团结合力较强,且糊化时间较短,淀粉糊化特性和淀粉糊化热稳定性最强,不容易崩解。甜荞的吸水率最低,容易回生,但甜荞的淀粉糊化特性和热稳定特性较好。藜麦的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短,糊化时间长,其面团扭矩也明显低于其他4种杂粮粉,说明藜麦的蛋白弱化程度大,面团结合力较弱,和成面团后容易产生稀化反应,不适合制作面条。

2.4 水合特性

由表4可知,燕麦的水溶性、持水力及溶胀性在25,100 ℃时都低于其他3种杂粮。当温度为100 ℃时,4种杂粮的持水力和溶胀性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苦荞的持水力和溶胀性最高,表明所制作的面条越光滑[22],口感好,甜荞和藜麦的次之。当温度为25,100 ℃时,甜荞的水溶性均高于其他杂粮,说明甜荞的加工产品在高温糊化后的混汤现象较严重,预示着由甜荞所制作的面条的蒸煮损失率较高。

表4 不同杂粮粉的水合特性†

3 结论

对燕麦、青稞、苦荞、甜荞、藜麦5种杂粮的基本成分、粒径分布、面团流变学特性及水合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种杂粮粉具有不同的粉质特性,其中青稞、燕麦和苦荞的吸水率较高,面团流变学特性较好,面团稳定性好,有着良好的持水力和溶胀性,预测比较适合制作杂粮面条。后续可对其杂粮面条的加工适应性进行研究。

猜你喜欢

苦荞杂粮青稞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青稞地里的母亲
科学家揭示苦荞起源传播驯化路径
苦荞
复合杂粮超微粉微胶囊化工艺的研究
大师教你做藏餐《牦牛肉炒青稞》
打造兴县杂粮精品 点亮农户脱贫梦想
这一次我又写到青稞
苦荞饮品开发研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