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20-07-25刘丹丹王少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浅表优良率检出率

刘丹丹,张 刚,王少春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1超声医学科,2小儿外科,广东 广州 510150;3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医学科,山东 济宁272029

超声用于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时,能采集浅表器官不同切面的声像图,还能对病灶部分多角度观察,故超声检查在浅表器官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1-2]。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出现高频超声,高频超声是指频率在7.5 MHz以上的超声,其图像分辨率更高,显示效果更好,现已被广泛应用在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尤其是对浅表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图像优良率高、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3-5]。已有研究表明,高频超声在乳腺癌、睾丸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6-7]。当前,有关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诊断准确率方面,有关各种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高频超声影像学特征研究较少。本研究回顾性分析78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图像和临床资料,探究高频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并对不同疾病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期能进一步明确高频超声在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图像和临床资料。纳入标准: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为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男性外生殖器疾病和浅表软组织病变;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且超声图片清晰,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不适宜进行高频超声检查的患者;患者病灶存在明显感染迹象;依从性较差,难以配合治疗的患者。78例患者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1~72岁(46.73±11.26岁)。患者入院后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其中甲状腺疾病15例,乳腺疾病29例,男性外生殖器疾病18例,浅表软组织病变16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高频超声检查(通用GE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5 MHz,型号:LOGIQ F8,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制备)。患者行仰卧位,先筛选深度为2.0 cm以内的病灶,采用宽频探头对病灶部位进行纵切、横切等多切面扫描检查(纵向分辨率为80μm,横向分辨率为20 μm),观察患者病灶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情况,确定患者的病灶部位,病灶范围。必要时,观察健侧的血流信号,与健侧做对比。

1.3 高频超声图像的评价标准

高频超声图像的评价标准[8]:行超声检查时患者无感觉不适,扫描范围广,图像清晰度高,成像效果好为优图像;行超声检查时患者无感觉不适,扫描范围较广,图像清晰度较高,成像效果较好为良图像;扫描范围窄,图像清晰度低,成像效果差为差图像。优良率=优图像率+良图像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不同类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甲状腺疾病15例(甲状腺腺瘤9例,甲状腺炎4例,甲状腺癌2例),乳腺疾病29例(乳腺增生13例,乳腺纤维瘤9例,乳腺癌7例),男性外生殖器疾病18例(睾丸肿瘤2例,前列腺囊肿12例,前列腺结核4例),浅表软组织病变16例(脂肪瘤8例,皮肤纤维瘤2例,皮脂腺囊肿3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神经鞘瘤1例)。各疾病典型病理学图像(图1)。

2.2 高频超声检查结果

经高频超声检查发现,共检查出72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其中甲状腺疾病14例(甲状腺腺瘤8例,甲状腺炎4例,甲状腺癌2例),乳腺疾病27例(乳腺增生13例,乳腺纤维瘤7例,乳腺癌7例),男性外生殖器疾病17例(睾丸肿瘤2例,前列腺囊肿11例,前列腺结核4例),浅表软组织病变14例(脂肪瘤8例,皮肤纤维瘤1例,皮脂腺囊肿3例,血管瘤1例,神经纤维肉瘤0例,神经鞘瘤1例),总检出率为92.31%(表1);各疾病典型高频超声图像(图2)。

表1 高频超声检出率Tab.1 Detection rate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2.3 不同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对比

甲状腺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3.33%,乳腺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3.10%,男性外生殖器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4.44%,浅表软组织疾病变高频超声检出率为87.50%。4种不同类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不同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对比Tab.2 Comparison of detection rates of different diseases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n(%)]

2.4 高频超声图像评价

通过评价标准对高频超声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其中优图像71例,量图像5例,差图像2例,图像优良率为97.44%。

3 讨论

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操作简单及适应性广的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及医生的欢迎[9-10]。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已出现高频超声,高频超声探头穿透深度浅,图像分辨率更高,显示效果更好,能清晰地显示出病变器官的位置、形态及大小等,对浅表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检出率较高[11-13]。有研究应用高频超声对肛周脓肿进行诊断,发现高频超声的诊断准确率可达93.9%[14],且医生通过观察超声图像即可发现不同时期的病变,为后续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的高频超声检查图像和临床资料,旨在探究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78例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患者中确诊甲状腺疾病15例,乳腺疾病29例,男性外生殖器疾病18例,浅表软组织病变16例。甲状腺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3.33%,乳腺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3.10%,男性外生殖器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为94.44%,浅表软组织疾病变高频超声检出率为87.50%,总检出率为92.31%,且4种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高频超声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得,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对甲状腺炎、甲状腺癌、乳腺增生、乳腺癌、前列腺肿瘤及血管瘤等的检出率为100%,且检出率与疾病类型无关,效果较为理想。有研究发现高频超声对浅表器官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检出率为94.87%,图像优良率为98.72%,值得临床应用[15],该结论与本研究结果相一致;另有研究也发现充分利用高频超声有助于提高致密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筛查的准确性,是患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途径[16]。高频超声可清晰地显示病变部位内部及周围的血流分布情况,对浅表软组织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敏感度[17]。但也有研究表明,高频探头的穿透深度相对较浅[18],在诊断较深部位病变时存在局限性,故后期研究可将高频超声与其它影像学检查联合使用,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高频超声作为临床常用的疾病诊断方法,在不同分类的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中,其高频超声图像各有特点,在肿物边界、血流信号、回声强弱方面均存在差异[19-20]。本研究利用高频超声检查对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男性外生殖器疾病和浅表软组织疾病变等进行诊断。对甲状腺疾病进行诊断时,高频超声可以清楚显示病灶部位、病灶大小及腺体形态等,其中甲状腺腺瘤患者可见腺体局限性增大,瘤体呈圆形、椭圆形或扁圆形,且边界清楚,内部呈低回音,伴钙化现象时,钙化常为块状或弧状的粗大钙化征,边缘大多可见晕征;甲状腺炎为甲状腺呈对称性增大,包膜可增厚,回音低,伴钙化者可见局部光增强点。乳腺增生超声表现为乳腺组织增厚、变粗,肿块边界模糊,小叶间纤维组织结构紊乱,轮廓不清且境界模糊;乳腺纤维瘤的超声表现为形态呈椭圆状,内部回声均匀,实性肿块边界清晰且规则,内部回声随纤维成分增加而增强,通常无血流信号;乳腺癌的超声表现各有特点,典型为肿块形态不规则且内部回声不均匀,肿块较大时则呈混合型回声,病灶后壁后方多呈声衰减,且出现模糊声影。皮脂腺囊肿的超声表现为肿块边界清晰,壁较厚,内有细点状回声,后方回声增强;血管瘤多位于皮下或肌肉内,其超声表现为边界一般多为清晰,弥漫分布的血管瘤则为边界不清,多无明显包膜,实性肿块呈强回声。前列腺结核的超声图像表现为前列腺形态不规则,边缘可见局限性隆起,内部回声不规则,內腺外腺结构模糊;前列腺囊肿的超声图像为前列腺内小圆形或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晰,肿块内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本研究还对高频超声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其中优图像71例,良图像5例,差图像2例,图像优良率为97.44%。由此提示,采用高频探头,能提高图像分辨率,扩大扫描范围,提高显示效果,从而提高图像优良率。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对各类浅表软组织及小器官疾病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图像优良率高,且操作简单、无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浅表优良率检出率
超声造影定性与定量分析诊断颈部浅表淋巴结病变的研究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外固定架在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疗效分析
让学生的主动参与由浅表向深层漫溯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临床研究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