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造影测定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强速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及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

2020-07-25周俊宇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淋巴原发性造影

周俊宇,刘 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超声科,上海 202150

原发性肝癌(PLC)是消化系统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1],临床治疗中PLC发生较为隐匿,患者的生存率较低;术后患者的转移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较高,患者预后不良[2]。研究认为,原发性肝癌主要是由于癌症组织的新生血管的异常增生,进一步造成癌细胞的增殖以及向其他组织的浸润[3]。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升,超声造影在临床上对于原发性肝癌以及肝血管瘤具有显著的鉴别能力[4],通过对患者的周边血流情况以及造影检查,有效对患者进行鉴别,及时对患者采取干预,调整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病情控制。以往的研究主要通过对患者的超声影像学回声的差异进行分析,对于疾病进展的诊断贮存在主观印象,缺乏量化依据[5]。在对患者超声造影检查中,通过对患者的肝脏硬度以血流信号的显著性分析,对于患者的肿瘤细胞的发生以及发展具有显著的意义[6]。本研究通过对超声造影测定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强速率与PLC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及癌细胞恶性行为的关系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2月~2019年2月我院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诊断;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全身性感染患者;心肝肾功能严重不足患者;重大疾病,生命垂危患者;不愿意参与研究患者。60例患者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47.18±2.56岁,体质量指数24.11±2.66 kg/m2,肿瘤数量为2.52±0.59个,肿瘤直径为21.24±2.69 mm,根据患者的组织分化程度,低分化程度患者21例,中分化程度患者19例,高分化程度患者20例,所有患者经过病理检查,Ⅰ~Ⅱ期组患者35例,Ⅲ~Ⅳ期组患者25例,淋巴转移患者32例。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论证通过。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开展超声造影检查。使用GE Logiq E9和东芝APLIO500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进行诊断性分析,探头频率设置为2~5 MHz,首先使用二维模式对患者的肝脏进行超声扫描,同时对患者的肝脏大小、形态、边界、回声、血流情况进行记录,然后调整患者的图像到最佳,并保存图像。将六氟化硫溶于0.9%的生理盐水5 mL,充分溶解后,按0.04 mL/kg剂量经肘静脉团注,启动造影模式,实时对患者的造影以及图像显示。分别对造影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包括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进行比较。

1.3 观察指标

1.3.1 不同组织分化情况 别对低分化、中分化以及高分化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进行比较。

1.3.2 不同病理状态 分别对Ⅲ~Ⅳ期组以及Ⅰ~Ⅱ期组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进行比较。

1.3.3 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 分别对淋巴转移组患者以及淋巴未转移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进行比较。

1.3.4 相关性分析 超声造影参数与分化程度、病理状况以及淋巴转移情况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方差分析进行比较,以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组织分化情况患者的超声参数比较

低分化组、高分化组以及中分化组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表1),经过两两比较,患者的峰值时间、增始时间、增强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高分化组、中分化组以及低分化组。患者的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低分化组、中分化组以及高分化组(图1~2)。

2.2 不同病理状态患者的超声参数比较

两组患者的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增强速率以及50%倾斜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Ⅲ~Ⅳ期组患者的增始时间、增强速率显著高于Ⅰ~Ⅱ期组,Ⅲ~Ⅳ期组患者的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显著低于Ⅰ~Ⅱ期组(P<0.05)。

2.3 不同淋巴转移情况患者的超声参数比较

淋巴转移组患者的增始时间、增强速率高于淋巴未转移组,淋巴转移组患者的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低于淋巴未转移组(P<0.05,表3)。

2.4 相关性分析

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病理状态以及组织分化程度分别于增始时间、增强速率呈现正相关,患者的淋巴转移情况、病理状态以及组织分化程度分别于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呈现负相关(P<0.05,表4)。

3 讨论

超声造影检查是近年来新型发展的超声检查技术,通过对患者的局部病灶部位的血管的造影情况,进而对患者的血流情况进行分析[7],通过对患者的局部病灶部位血流情况的分析,进而对患者的病理状态以及恶性生物学能力进行评估。原发性肝癌的生长发育主要以浸润性生长为主[8],所以在病理学中,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大量养分,血管较为丰富,容易对周边组织造成压迫[9]。所以在对患者的病灶部位的血管的情况进行显著性分析,对于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性的意义[10]。

表1 不同组织分化情况患者的超声参数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issue differentiation(Mean±SD)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的病理状态、淋巴转移情况以及组织分化程度的超声造影分析显示,随着患者的病理状态的恶变、淋巴的转移以及组织的高分化状态,均会造成患者的增始时间、增强速率显著升高,峰值时间、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显著降低。有研究显示,在对患者的超声造影检查中,超声造影参数主要反映了造影剂在患者的血管中的散射能力[11-12]。随着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理状态的显著性恶化,患者的肿瘤细胞的恶化程度的升高,局部肿瘤细胞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过于旺盛,在此过程中,血管的异常性增生,造成局部的血管畸形率的显著性升高[13],所以在超声检查中,患者的病灶部位的血流顺畅性以及血液的灌注量显著上升,对于疾病的预后具有显著的预测价值。有研究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超声研究,对比剂增强超声对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14]。

超声造影检查对于患者的组织的微血管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意义,随着患者的肿瘤病灶部位的恶性程度的升高,局部肿瘤细胞对于血液的供应情况显著升高[15]。增始时间是指造影剂在患者的血管中开始扩散的时间[16],主要反映了患者的病灶部位的血管的通畅性以及局部血管的压力,峰值时间主要反映了造影剂扩散程度达到高峰的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血管的通畅性以及侧支循环能力。患者的峰值时间越大,提示患者的侧支循环能力较强,推测认为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显著升高,造成对于局部组织的压迫能力显著升高[17]。峰值增强强度以及50%倾斜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患者的肿瘤细胞的恶性增生情况。有研究通过对肝癌患者的术后治疗效果的评估中,患者的超声造影各项参数与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18],与本研究相互印证。有研究也指出[19],随着患者的肿瘤分期的增长,肿瘤的转移风险也会逐渐升高,所以建议之后的研究中,将患者的年龄、肿瘤数量、肿瘤分期、血流信号、增始时间、峰值时间、增强速率、峰值增强强度、50%倾斜率作为肿瘤转移的重要依据。有研究通过弹性超声造影检查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20];另有学者提出采用超声对肝脏肿块的鉴别诊断对于疾病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21]。

表2 不同病理状态患者的超声参数比较Tab.2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pathological states(Mean±SD)

表3 不同淋巴转移情况患者的超声参数比较Tab.3 Comparison of ultrasound parameter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lymphatic metastasis(Mean±SD)

表4 各指标相关性分析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indexes

综上所述,超声造影测定达峰时间、峰值加速时间、增强速率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及癌细胞恶性行为显著相关。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将患者的超声量化指标与患者的病例严重程度进行有效联系,作为患者诊断的重要量化指标,但本研究仍存在样本量较少等局限性,未能通过对患者的大样本研究,为临床原发性肿瘤患者提供转移的临界值,有待在日后的研究中进行。

猜你喜欢

淋巴原发性造影
教你一套全身淋巴按摩操
不同数学模型多b值DWI在预测子宫内膜癌淋巴血管侵犯中的能力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注意,有种“胖”不能靠运动去减